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始計篇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是孫子軍事思想的支撐點。“計”即計謀,是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正如孫子所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系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認真考慮、仔細研究的。

因此,必須通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面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是指君主和民眾目標相同,意志統一,則可使之為其出生入死,而不懼怕危險。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否有利于攻守等。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法,指軍隊的編制,物資的供應和管理制度的規定。對這五個方面,將領都要做深入了解,了解才能取勝,否則就不能取勝。所以,要從以下七種情況來分析比較敵我優劣,從而預測戰爭的勝負: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嚴格執行?哪一方的資源更充足、裝備更精良、兵員更廣大?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更有素、更有戰斗力?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通過這些比較,就可以判斷戰爭的勝負了。

將領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勝,我就留下他;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敗,我就辭退他。聽從了有利于克敵制勝的計策,還要創造一種有利的態勢,作為協助我方軍事行動的外部條件。勢,就是按照我方建立優勢、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相應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用兵作戰,就是詭詐之術。因此,有能力而要裝作沒有能力,本來準備要攻打而裝作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裝作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裝作攻打近處。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強大就要防備他,對方暴躁易怒就激怒他而使其失去理智,對方小心謹慎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體力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挑撥離間,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機發動進攻。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訣竅,只能隨機應變靈活運用,而無法事先講明。

凡是開戰之前預計能夠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取勝的條件充分;開戰之前預計不能取勝的,是因為籌劃不周、取勝的條件不充分。籌劃周密、條件充分,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不充分,就會失敗,更何況不作籌劃、沒有勝利的條件呢?我們根據這些來觀察,誰勝誰負就顯而易見了。

闡釋

本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文章開篇明義:戰爭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應持謹慎態度。接著,孫子提出了著名的“五事”和“七計”,通過它來判斷戰爭勝負的情勢。

“五事”:

第一是“道”。即進行這場戰爭是否是正義的,是否得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正義的戰爭,才能上下一致、生死同心。

第二是天時。氣候對戰爭的勝負有著重要影響。古今中外的許多著名戰例,均說明了這一點。第三是地利。是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等條件。

第四是將領。是指將領的智謀是否高深,是否誠信、仁愛、勇敢、嚴明。

第五是法規。是指軍隊的編制,官吏的任用,軍需的管理。

“七計”:

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嚴格執行?哪一方資源更充足、裝備更精良、兵員更廣大?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更有素、更有戰斗力?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

孫子在強調了“五事”和“七計”之后,筆鋒一轉,點出了戰爭的特征——“兵者,詭道也。”第一次從戰略的高度肯定了詭詐用兵的重要性。“詭”,具體地說就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是戰爭取勝的重要條件。

古人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能廟算者,便能把握先機,掌握主動權。否則,一著失算,滿盤皆輸。

活學活用

《始計篇》之一——“五事”與“七計”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孫子兵法》與軍事——勾踐臥薪嘗膽

孫子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這是強調“慎戰”和“重戰”,要求決策者在進行戰爭之前,要進行周密的計劃,對于“五事”、“七計”等進行評估和安排,做到“知己知彼”而百戰百勝。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為爭奪霸權,多次發生戰爭。公元前494年,吳國大勝越國。越國戰敗后,越王勾踐將治理國家的大權交給文種,自己和范蠡一道去吳國給夫差當奴仆,越國的王后也做了吳王夫差的女奴。勾踐為吳王駕車養馬,他的夫人為吳國打掃宮室。他們住在囚室,穢衣惡食,極盡屈辱而從不反抗。由于勾踐能卑事吳王,同時又賄賂吳太宰伯嚭,最后,勾踐終于取得了吳王的信任,三年后被釋放回國。

勾踐回國后,首先下了一道“罪己詔”,檢討自己與吳國結仇,使很多百姓在戰場上送命的錯誤。他還親自去慰問受傷的平民,撫養陣亡者的遺孤。他在坐臥的地方懸掛了苦膽,吃飯的時候也要先嘗嘗苦膽的滋味。他“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勾踐還針對越國戰敗,人口減少,財力耗盡的情況,制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以恢復國家的元氣。他明確規定:婦女懷孕臨產時,要報告官府,由官府派醫生去看護;生了男孩獎給二壺酒和一條狗;生女孩獎給二壺酒和一只小豬。生三胞胎的由官府出錢請乳母,生雙胞胎由官府補貼糧食。凡死了嫡子的人家,免除三年勞役,死了庶子的,免除三個月勞役。由于改革內政,減輕賦稅,百姓每家都有三年的糧食儲備。由于勾踐實行了一系列“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的政策,越國百姓對他的感情,就如對父母一般。

勾踐在改革內政的同時,還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戰。對吳國,他繼續實行以退為進的戰略,麻痹夫差。經常送給夫差優厚的禮物,表示忠心臣服,以消除夫差對越國的戒備,助其驕氣;同時又破壞吳國經濟,用高價收買吳國的糧食,造成吳國糧食困難;他用離間計使夫差對伯嚭偏聽偏信,對伍子胥更加疏遠,挑起其內部爭斗。這些措施的實施,壯大了自己,削弱了敵人,為伺機滅吳奠定了基礎。

吳王夫差戰勝越國后,領土得到擴張,勢力日益強大,夫差也因勝而驕,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看不到勾踐決心滅吳的意圖。他奢侈淫樂,窮兵黷武,急于以武力威脅齊、晉,以圖稱霸中原。公元前484年,夫差聞齊景公已死,便決定出兵北上伐齊。吳軍擊敗齊軍于艾陵。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約晉定公和各國諸侯七月七日到黃池會盟。夫差為了炫耀武力,圓其稱霸中原之夢,帶去了吳國三萬精銳部隊,只留下一些老弱的軍士同太子一起留守國內。夫差的空國遠征,給了越國以可乘之隙。越王勾踐在吳軍剛離國北上時,就想出兵攻吳。范蠡認為時機未到,他分析說:“吳王北會諸侯于黃池,精兵從王,國中空虛,老弱在后,太子留守,兵始出境未遠,聞越擊其空虛,兵還不難也。”他勸勾踐暫緩出兵。數月之后,范蠡估計吳軍已到黃池,便同意勾踐出兵。勾踐調集越軍5萬人,兵分兩路,一路由范蠡、后庸率領,由海道入淮河,切斷北去吳軍的歸路;一路由大夫疇無余、謳陽為先鋒,勾踐親率主力繼后,從吳國南面邊境入吳直逼吳國都城姑蘇。

吳太子友得知越軍乘虛出擊吳國,急忙率兵到泓上阻止越軍的進攻。

太子友根據國內精銳部隊全部北上黃池的現實,決定采取不與越軍交戰,堅守待援的策略,同時派人請夫差盡快回軍。然而,當越軍先鋒到達時,吳將王孫彌庸一眼望見了被越軍俘獲的他父親的“姑蔑旗”在空中招展,不由得怒火中燒,也就顧不得太子友堅守疲敵的主張了。他率領他的部屬五千人出擊,打敗了越軍的先鋒部隊,俘虜了越大夫疇無余、謳陽。首戰小勝,使吳將更加驕傲輕敵。不久,勾踐的主力到達,向吳軍發起了猛攻。越軍一舉擊敗吳軍,俘虜了太子友,進入姑蘇城。越軍繳獲了大批物資,取得了這場襲擊戰的勝利。

夫差在黃池正與晉定公爭當霸主,聽說越軍攻下姑蘇,太子被俘,怕影響霸業,就一連殺掉七個來報告情況的人,封鎖這一不利消息,并用武力威脅晉國讓步,勉強做了霸主。隨后夫差就急忙回軍。在回國的途中,吳軍連連聽到太子被殺、國都被圍等一系列失利的消息,軍士完全喪失了斗志。夫差感到現在回國立即反擊越國沒有必勝的把握,就在途中派伯嚭向越求和。勾踐和范蠡估計了自己的力量還不能馬上把吳國消滅,于是同意議和,撤兵回國了。

夫差回到吳國,本想馬上報復越國,但是吳國由于連年戰爭,生產遭到破壞,財力消耗很大,國內又鬧災荒,因此,他感到一時還沒有實力對越實施報復。于是他宣布“息民散兵”,企圖恢復力量,待機再舉。

文種見吳國開始致力于增強國內經濟實力,便覺得越國應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完成滅吳大業,如果等到吳國經濟實力得到恢復,那么戰勝吳國將更加困難。于是文種向勾踐建議,應抓緊目前吳軍疲憊,國內防務松弛的機會再次攻吳。勾踐采納了他的建議,于公元前473年乘吳國大旱,倉廩空虛之時,準備大舉攻吳。

戰前,勾踐征求并采納了群臣關于明賞罰、備戰具、嚴軍紀、練士卒等建議,做了充分的臨戰準備。為了爭取人民的支持,他以為國復仇為號召,鼓勵出征者奮力作戰,留鄉者專心生產,并規定獨子及體弱有病者免服兵役,兄弟二人以上的留一人在家奉養父母。出師攻吳時,又宣布吳王夫差的罪狀,號召吳國人民反對夫差。

這年三月,越軍進軍到笠澤。吳國也發兵迎擊,兩軍隔江對峙。越國把軍隊分為左右兩翼,勾踐親率六千精兵為中軍。黃昏時,勾踐命左右二軍分別隱藏在江中;半夜時,二軍擊鼓吶喊,進行佯攻。夫差誤以為越軍兩路渡江進攻,連夜分兵兩翼迎戰。勾踐率主力偃旗息鼓,潛行渡江,出其不意地從吳軍兩路中間的薄弱部位展開進攻。吳軍大敗。越軍乘勝猛追,再戰于沒,三戰于郊。越軍三戰盡捷,使吳國軍事力量土崩瓦解,改變了吳強越弱的形勢。

吳軍在笠澤戰敗后,退而固守姑蘇。姑蘇城堅,越軍一時未能攻下。勾踐采取長期圍困的戰略,使吳軍在二年后終于勢窮力竭。這時,越軍再次發起強攻,攻進姑蘇城。夫差率殘部逃到姑蘇臺上,又被越軍包圍。他派人向勾踐求和,但越國君臣滅吳之心已定。夫差在無望之中自殺而死。越國終于取得了吳、越之戰的最后勝利。

《孫子兵法》與商業——克羅格的特色管理

“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孫子用最淺顯的語言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商場如戰場,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迎合顧客的需求。要達到這一目的,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市場調查這一手段,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并且與市場之間建立經常性的情報聯系,掌握主動,始終走在市場潮流的前沿。

1873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13歲的伯納德·克羅格輟學了,他沿街兜售咖啡,做著小本生意。他單薄的肩膀幫助父親緩解了家中的許多困窘。

克羅格20歲的時候,用攢下的一筆錢,買了一家雜貨鋪。到了1883年,他開設了全美第一家連鎖店公司——大西方茶葉公司。又過了10年,他擁有了40家商店和一個食品加工廠,并將公司更名為克羅格雜貨與面包公司。

克羅格之所以能夠將生意迅速做大,重要的一點在于公司直接與顧客打交道,并始終以顧客需要為服務宗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約瑟夫·霍爾出任克羅格雜貨與面包公司總裁。

霍爾將公司更名為克羅格公司,并一下子引進45種公司專賣商標,以加深顧客對公司商品的印象。

霍爾上任后主持了一項重大改革措施:顧客調查活動。

霍爾對他的員工們說:“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怠慢顧客。對公司應該開發什么商品、增加哪些服務、使用什么銷售手段等問題,最有發言權的就是顧客。”

為此,克羅格公司在所有現金出納機旁安裝了“顧客投票箱”。顧客可以把自己對克羅格公司的意見和建議投入箱中,如需要哪種商品、哪種商品應如何改進、需要什么專項服務等。一天,一名叫尼克松的顧客接到了來自克羅格公司的電話:“您可以到我們公司來挑選您中意的商品了。”

尼克松說:“謝謝,我經常到貴公司去買東西,你們最近又有什么新的好東西嗎?”

“我們非常感謝您對公司的關心。您的建議被我們公司采納了,所以我們告訴您,您可以到我們公司來免費挑選您提出合理化意見的商品……”

原來,克羅格公司在每一張“票”上都留下了顧客的姓名和聯系地址,一旦該顧客的建議被采納,即可終生免費在克羅格公司的商店里享受該種服務或享用該種商品,還可以獲得公司贈予的優惠折扣消費卡,購買任何商品時都享受減價優待。

“投票箱”深受顧客歡迎,提建議者絡繹不絕。克羅格公司根據顧客的建議對癥下藥,使公司每一種新上市的商品都能一炮而紅,公司的經營覆蓋區域迅速擴大到得克薩斯、明尼蘇達和加利福尼亞,1952年的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

《孫子兵法》與處世——王羲之放糧

在戰爭之前要進行周密的計劃,這是謹慎的表現。同樣,在為人處世中也需要凡事謹慎用心。多思考、多分析,才能一切順利。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做右軍將軍時,瑯琊郡一帶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忍饑挨餓,貪官豪紳卻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

王羲之看在眼里,心里非常著急。他先是散盡了自家積蓄的糧食,但這并不能解決問題;他又催瑯琊郡的大小衙門去奏請朝廷放糧救災。可那

些貪官污吏只是裝聾作啞,甚至閉門不見。王羲之情急之下,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提筆寫了一道奏章,騎上一匹快馬,不分晝夜地向京城奔去。

這天,京城里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皇帝與大臣們正在宮里飲酒作樂,聽說王羲之來了,以為他是來進獻書法作品的,便傳他進宮。一會兒,王羲之進到宮里,皇帝見王羲之手中果然拿著一卷東西,連忙叫人遞上來。

皇帝見是奏章,可沒有放在心上,只顧欣賞起王羲之的書法來。當他看到奏章中“放糧”二字時,徹底被王羲之矯若游龍、起落有致的筆勢迷住了,忍不住說道:“放糧,好!好!”

“謝主隆恩!臣今日就去瑯琊放糧。”王羲之等皇帝話音剛落,就跪在地上高聲說。

等皇帝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時已經晚了,于是只好將錯就錯,任命王羲之為欽差大臣,去瑯琊放糧。

王羲之奉旨放糧,可把那些貪官污吏、財主豪紳嚇慌了,他們紛紛涌進瑯琊王府,求瑯琊王為他們作主。

瑯琊王眼珠子一轉,說道:“不必驚慌,你們可以湊些人扮成饑民模樣,去領王羲之發放的糧食嘛!”

這些家伙聽了,連聲稱“妙”,一個個跪地叩頭謝恩后,急不可待地去搜羅他們需要的“饑民”去了。

到了放糧這天,天未亮瑯琊城就擠滿了人,喧鬧聲一浪高過一浪,王羲之放糧的衙門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放糧時辰到了,王羲之出衙門一看,見擠到面前的那些饑民一個個細皮嫩肉、肥頭大耳的,不由得有點懷疑,便吩咐手下人去查一查。果然,那些擠在前面的人并不是饑民,而是瑯琊王府的虞侯、郡州縣衙的聽差和那些地主富豪的狗腿子。

王羲之知道后,非常氣憤,正要發作,忽然又轉念一想,對付這些人還是智取為好。于是登高對人群朗聲說道:“本官原定今日在瑯琊放糧,但是,據報告說,南邊東海郡比瑯琊郡的災情更為嚴重,所以本郡暫不放糧了。請各位父老鄉親幫本官把這些糧食全部運到沂河邊,以待裝船南運。”

王羲之話音剛落,人群中立即出現了一陣騷亂,前面那些冒充饑民的家伙很快鉆出了人群,垂頭喪氣地回去了。真正的饑民總是抱著一線希望,他們沒有馬上離開,他們也同情比瑯琊郡災情更為嚴重的窮人,聽王羲之一說,便自覺組織起來抬的抬、扛的扛,沒多長時間就把糧倉里的糧食全部運到沂河邊。

這時,留在沂河邊的人群中,肥頭大耳、細皮嫩肉的假冒饑民的人幾乎沒有了。王羲之面對人群,朗聲說道:“父老鄉親們,今天本官就在此放糧,誰運來的糧食就歸誰了,快拿回家過日子吧!”

王羲之隨機應變地改變了策略,擊敗了虞侯、郡州縣衙及地主老財們的詭計,順利地將糧食發放到了災民手中。

用兵作戰,就是詭詐之術。

“詭”,具體地說就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始計篇》之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兵者,詭道也。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孫子兵法》與軍事——鄭成功聲東擊西收臺灣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是歷代兵家所尊崇的致勝法寶。與敵交鋒,如果進攻敵人沒有準備的地方,發起出乎敵人意料的軍事行動,往往能夠打得敵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從而一舉戰勝敵人。

臺灣被荷蘭統治數十年。1661年4月,成功率二萬五千將士順利登上澎湖島。要占領臺灣島,趕走殖民軍,必須先攻下赤嵌城。

鄭成功親自尋訪熟悉地勢的當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兩條航

道可進:一條是攻南航道,這條道港闊水深,船只可以暢道無阻,又較易登陸。但荷蘭殖民軍在此設有重兵,工事堅固,炮臺密集,對準海面,另一條是攻北航道,直通鹿耳門。但是這條航道海水很淺,礁石密布,航道狹窄。殖民軍還故意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們認為這里無法登陸,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鄭成功又進一步了解到,這條航道雖淺,但海水漲潮時,仍可以通大船。于是決定趁漲潮時先攻下鹿耳門,然后繞道從背后攻打赤嵌城。

鄭成功計劃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戰艦,浩浩蕩蕩,裝作從南航道進攻。荷蘭殖民軍急忙調集大批軍隊防守航道。為了迷惑敵人,鄭成功的部隊聲勢浩大,喊聲震天,炮火不斷。成功地把殖民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軍以

為平安無事。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鄭成功率領主力戰艦,神不知,鬼不覺,乘海水漲潮時從北航道迅速登上鹿耳門,守軍從夢中驚醒,發現已被包圍。鄭成功乘勝進兵,從背后攻下赤嵌城。

《孫子兵法》與商業——羅賓和“幸運糖”

在經營中,有時也可變通使用“詭道”,例如,為了擴大產品的影響,往往給顧客一些微小的利益,讓顧客增加了購買的興趣,便經常購買這種產品。應該說,這就是“利而誘之”的方法。

20世紀20年代,美國糖果商羅賓擁有一家糖果小廠和幾家小店,銷售狀況不理想。在眾多大廠的擠壓之下,他雖然使出渾身解數,但都收效甚微。面對銷量越來越少的局面,他整天都在想:怎樣讓小孩子都來買我的“香甜”牌糖果呢?

一天,他看到一群孩子玩游戲,立即被吸引住了。孩子們把幾顆糖果

平均放在幾個口袋里,由一個公選的人把一只“幸運糖”(一顆大一些的糖)放進其中某個口袋里,不許別人看見,然后大家隨意選一個口袋,有幸拿到“幸運糖”的人就要享受特權,即他是皇帝,其他人是臣民,每人要上供一顆糖……他思索著這種奇怪而有趣的游戲規則,突然一個靈感闖入了他的腦海,他欣喜若狂。他思考了許久,有了一套宏偉的計劃。

當時,美國的許多糖果是以1分錢賣給小孩的。羅賓就在糖果里包上

1分錢的銅幣作為“幸運品”,并在報紙、電臺打出口號:“打開,它就是你的!”這一招很有效,因為如果買的糖中包有銅幣的話,就等于完全免費,孩子們都爭著買。羅賓把“香甜”這個名字也改為“幸運”。他除了大量投入生產外,還不惜血本招來許多經銷商,另外再大做廣告,將“幸運”糖描繪成一種可以獲得幸運機會的新鮮事物,并創造出一個可愛的小動物形象作為標志,使人人都非常熟悉。因為方法奇特新穎,羅賓的糖果立即聞名全國,銷量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上升。

其他糖果商在此啟發下,也蜂擁而上,紛紛模仿此法。羅賓就更進一步,買中“幸運”糖的人不僅免費,還可以獎勵幾顆糖。后來他的食品中還放上其他物品,諸如玩具、連環畫、手槍玩具等小物品。如此,羅賓糖始終處于同行前列,轉眼間他就擁有了800多萬美元的資產。

《孫子兵法》與處世——張居崍誘盜

“詭道”,講究沉著冷靜,不顯露自己的真實動機,而后出其不意,后發制人。運用于為人處世,同樣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明朝張崌崍任滑縣縣令時,有兩名江洋大盜任敬、高章來到縣城,冒充錦衣衛的使者拜見張崌崍,并且湊近張崌崍耳邊說:“朝廷有令,要張公處理有關耿隨朝的事情。”

原來當時有位滑縣人耿隨朝,擔任戶政科員,主管草場,因為發生火災,朝廷下令將他羈押在刑部的監牢里。張崌崍聽到此事,更加相信二人的身份。張崌崍請二人到屋內休息,于是任敬拉著張崌崍的左手,高章擁著張崌崍的背,一起進入室內坐在炕上。二人突然取出匕首,架在張崌崍的脖子上。任敬摸著鬢角胡須,笑著說:“張公不認識我吧!我是江湖上來的朋友,要向張公借用公庫里面的金子。”

張崌崍抑制住內心的緊張,裝出替他們著想的樣子說:“你們不是為了報仇,我也不會為了財物犧牲自己性命。不過你們這樣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如果被人發現,對你們可相當不利!”

兩個強盜聽了覺得很有道理。

張崌崍又進一步說:“公庫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發覺,對你們不利。我有一個辦法,就是我向縣里的有錢人借貸,這樣你們可以安然無事,也不至于連累我的官職,豈不兩全其美?”

兩個強盜聽了更加贊同張崌崍的辦法。就這樣,張縣令不露聲色地穩住了強盜,并取得了他們的信任與合作,同時一條妙計醞釀成熟。

張縣令傳令屬下劉相前來,劉相到后,張崌崍假意說:“我不幸發生意外,如果被抓去,會很快被處死。這兩位是錦衣衛,他們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們,想拿500兩黃金給他們,以表心意。”

劉相聽了,目瞪口呆,說:“到哪里去弄這么多錢?”

張崌崍說:“我常看到你們縣里的人,很有錢而且急公好義,我請你替我向他們借。”

張崌崍拿出筆來,一共寫了9個人,正好數量符合。所寫的這9個人,實際上都是衙役。

劉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會,名單上列出的9個人,一個個穿著華麗的衣服,像富貴人家的子弟,手里捧著用紙包著的鐵器,先后來到門口,假裝說:“張公要借的金子都拿來了,因為時間太緊迫,沒有湊足所要的數目,實在過意不去。”一邊說,一邊裝出哀求的樣子。

兩位強盜聽說金子到了,又看到這些人果然都像有錢人的樣子,就很高興地說:“張公真的不騙我們。”

張崌崍趁兩個強盜查看金子的時候,急忙脫身。并大喊抓賊,9個衙役,一擁而上,兩個強盜猝不及防。其中一個被抓,另一個自殺身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界首市| 自治县| 铜梁县| 沿河| 托克逊县| 衡阳县| 班玛县| 津南区| 板桥市| 五台县| 彰化市| 大足县| 盐边县| 长顺县| 鹰潭市| 佛学| 云梦县| 张家川| 靖安县| 图木舒克市| 遂昌县| 台北市| 六枝特区| 牡丹江市| 定日县| 建宁县| 金堂县| 闻喜县| 邵阳县| 德阳市| 当雄县| 灵寿县| 阿坝| 德惠市| 阳谷县| 瓮安县| 彰化县| 夏津县| 清丰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