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從“大哥大”到“小蘋果”
我們都知道,5G時代已經到來。5G的G為Generation的英文縮寫,5G就是5th-Generation,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
從這一章開始,我們要聊一聊5G,但在聊5G之前,需要花點時間介紹一下5G是怎么來的。
5G不是憑空產生的,在它之前,移動通信已經有20多年的演進發展歷程,如圖1-1所示。從1G到4G,通信技術越來越好,網絡速度越來越快,手機樣式越來越酷,產品功能越來越多。通信技術是信息化的引領者,也是信息社會的締造者。
在任何國家,通信都是國家的基礎性產業,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離開了通信網絡,我們甚至無法順利地開展工作、享受生活。
可在20多年前,移動通信技術剛剛起步的時候,我們對于通信的認識還停留在接打電話的原始階段。一路走來,通信技術的適用范圍愈發廣泛,正是這期間企業的不斷創新和開拓,才有了如今5G新時代的壯美篇章,5G帶我們走入新的生活。
花一點時間來回顧一下1G到4G的發展歷程,有助于大家深入了解5G帶給全社會的深遠影響。

圖1-1 1G到5G的進化
1G:人人都想有個“大哥大”
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中,大家經常會看到“大哥大”。“大哥大”使用的技術就是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也就是1G,是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模擬通信技術。中國在1987年廣東全運會上正式啟用了1G移動通信系統,至今已經過去30多年。
1G背后的核心企業是摩托羅拉公司(以下簡稱摩托羅拉)和愛立信公司(以下簡稱愛立信),因為雙方使用的頻段不同,所以分為A網和B網。讀者身邊如果有過去老郵電局的朋友,不妨問問關于A網和B網的事情,也許能聽到更多有趣的往事。
“大哥大”由摩托羅拉公司發明,摩托羅拉是通信界的元老,一步步開創了通信產業。1930年,摩托羅拉生產了首款收音機設備;1946年,摩托羅拉開始涉及手機行業,首次實現了車載通話。
1973年4月,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手機,馬丁也被稱為“現代手機之父”。1983年,我們俗稱的“大哥大”問世,即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從此奠定了摩托羅拉的通信領軍者地位,直到世紀之交。
但是1G通信系統只能傳輸語音,而且網絡容量很有限,通話質量不好。當年很多人都看到過這樣的情景:有的人在街頭拿著“大哥大”使勁喊,聲音很大。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信號實在不好,聽不清話音,只能靠使勁喊來讓對方聽到。
另外,1G通信系統的保密性也較差,經常有串號、盜號的現象,容易被竊聽。而且當時通信資源匱乏,設備昂貴,一部“大哥大”能賣到上萬元,手機話費更是上千元。
1999年,1G通信系統正式被關閉,沒能邁入新世紀,但沒有人會留戀“大哥大”,因為當時的人們等來了真正的移動通信技術——2G。
2G:諾基亞奠定“霸主”地位
“神州行,我看行!”“我的地盤我做主!”,多么耳熟能詳的廣告語!
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當年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的廣告鋪天蓋地,反映了在21世紀初的那幾年,移動通信經歷的爆發式增長期,那是全球移動通信最美好的“開疆拓土”階段。
為這個黃金時代鋪路的,正是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2G。相比1G,2G屬于數字通信技術,多了數據傳輸能力,因此,我們在手機上不僅能打電話,還能享受發短信、彩信、定制手機報、彩鈴等特色服務。
那個時候,發短信成為最時髦的社交方式。街頭巷尾、大學校園、工作單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變成“低頭族”,每時每刻都要摸出手機看看新聞、發發信息。如今我們的“手機依賴癥”和很多使用偏好,應該都能追溯到那個時代。
為了能在通信競爭中占據優勢,歐洲各國成立了統一的組織,向全球推廣自己的通信標準——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1989年,歐洲將GSM推進商業化應用。1993年,中國嘉興建成GSM網,成為國內第一個數字移動通信網。
與歐洲的GSM陣營相對抗的是美國的CDMA陣營,核心企業是高通公司(以下簡稱高通),它們將原本用于軍事通信的CDMA技術轉為商業通信技術,可以讓多個用戶同時共享頻道,能讓電信運營商建更少的基站。
技術上,CDMA更具有優勢,但對于一個產業而言,CDMA起步晚了一些。當高通將CDMA技術變成熟之時,GSM已經推廣到了全世界,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
歐洲GSM獨步全球的同時,也催生出了背后強大的通信產業,其中最大的贏家便是來自芬蘭的諾基亞公司(以下簡稱諾基亞)。諾基亞是一家百年老店,成立于1865年,但早年從事的主業是伐木和造紙,與通信行業相隔甚遠。后來,諾基亞敏銳地洞察到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潛力,果斷轉行,開始涉足電信行業。伴隨著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諾基亞適時地調整戰略,打造自身的電信實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諾基亞干脆將其他傳統產業舍棄,專注于電信領域。這一次戰略轉型,成就了后來諾基亞在2G時代的輝煌。
從1995年開始,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快速發展,憑借著自身過硬的硬件實力,搭配當時最好的手機操作系統,諾基亞幾乎引領了2G時代的所有風潮。
2003年,諾基亞推出了1100手機,銷量突破2億部,兩年后,諾基亞推出1110手機,銷量達到2.5億部。時至今日,極少有哪一款手機的銷量能夠達到這樣的規模,直到2011年,諾基亞都仍是全球手機的銷量冠軍。
2G時代相對于1G時代,手機的參與者也更多,但真正能與諾基亞開展競爭的,只有摩托羅拉、愛立信和三星集團(以下簡稱三星)寥寥數家公司。大家你爭我趕,手機也不斷推陳出新。
這個時候,我們印象中的手機再也不是“大哥大”那種形態,而是越來越小巧精致。翻蓋手機、折疊手機、觸屏手機相繼被開發出來,音樂、拍照、游戲等功能被嵌入其中,手機的含義也早已超越了電話,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經歷了移動通信的洗禮,通過諾基亞們,完成了與移動互聯網最初的“邂逅”。
3G:“小蘋果”顛覆大格局
“今天蘋果將重新定義手機。”
“iPhone領先了其他手機5年的時間,我們可以甩掉鼠標,只用手指來使用多觸點控制屏幕——這個最具革命性的用戶界面。”
2007年1月9日,舊金山Moscone中心,蘋果公司(以下簡稱蘋果)CEO喬布斯向全球展示了第一代蘋果手機iPhone——沒有鍵盤,只有一個Home鍵和超大全觸摸屏。
經過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多年的“培育”,屏幕+鍵盤的手機形態已經牢固印在了人們的腦海里。但這一天,喬布斯顛覆了人們對“手機”的認知,全世界迎來了智能手機的大變革。
一年以后,喬布斯帶來了新一代蘋果手機iPhone 3G,這是支持3G網絡的iPhone手機,而且還加入了App Store蘋果應用商店。蘋果定義了手機與互聯網的結合模式,也敲定了3G時代移動通信的主基調——平臺為主,應用為王。
3G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因為在之前的1G和2G時代,并沒有國際組織明確定義什么是1G和2G,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都是自發組織形成標準,然后靠自己的力量對外推廣。
但從3G開始,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了IMT-2000,各國提出的技術只有符合IMT-2000要求才能被接納為3G技術,以此推動各國實現標準融合,大家在統一的游戲規則下,有序競爭。最終被ITU接納的3G標準有歐洲的WCDMA、美國的CDMA2000和中國的TD-SCDMA 3種。
相比2G,3G有了更多的頻寬,傳輸速度更快,如同馬路拓寬后,能上路的汽車更多了,車速也能更快。這就為大量的視頻內容涌現奠定了網絡基礎,3G開啟了網絡視頻服務產業的新紀元。
我們大多數人的“智能社會”啟蒙,應該是在3G時代,蘋果iPhone的橫空出世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傳統手機廠商受到了空前挑戰。
很多人認為諾基亞的衰落是因為故步自封、不喜創新。但實際上,諾基亞一直都在投入重金做技術研發。2000年,諾基亞就研發出了可以收發電子郵件和玩游戲的智能手機,在蘋果的App Store之后,諾基亞也推出了Ovi Store。即使是在受到蘋果的強大競爭、諾基亞市場份額逐漸下滑的時候,公司的研發費用依然達到55億歐元以上,遠超蘋果的投入。諾基亞并不是輸在單純的技術細節上,而是輸在沒有看懂未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新模式上。在產品設計上,諾基亞始終堅持認為手機的核心功能是通信,上網娛樂僅僅是附加的功能。但在2007年著名的iPhone發布會上,喬布斯顛覆了這個固有認知,當諾基亞第一時間拿到iPhone之后,技術部門的評估結論認為這更像是一個玩具,而不是一部電話。最終市場部門給出的答案是:“我們需要一部能打電話的玩具,而不是可以玩游戲的電話”。
蘋果和谷歌的“硬件+軟件+服務”的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是對傳統企業單純依靠產品競爭的一次顛覆式創新。面對蘋果App Store和谷歌Andriod開創的平臺化生態戰略,諾基亞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零和競爭維度,憑借自身高投入的研發和對市場占有率的執著,很難選擇與眾多小微個體開發者共享與分利。諾基亞的Ovi Store雖然優先推出,但應用資源相對不足,生態構建上相比競爭對手愈發落后。
當諾基亞意識到必須變革的時候,卻沒有與谷歌公司(以下簡稱谷歌)Andriod系統及時合作,而選擇與微軟公司(以下簡稱微軟)的WindowsMobile系統合作,結果證明這是一個雙輸的結局。Andriod系統的開放生態越來越火,市場占有率迅速攀升至第一,而諾基亞和微軟作為過去移動通信和計算機時代的霸主,卻雙雙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契機,被后來者遠遠甩開。
3G最大的不同是App Store帶來的應用商店模式讓內容服務的豐富度,而不是手機硬件質量,成為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蘋果豐富的應用對消費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而諾基亞始終沒能構建出一個繁榮的生態系統。
整個3G時代,我們享受著高速的網絡,多樣的內容應用。微博、微信改變了社交,網購、外賣改變了生活,一切的一切都與曾經想象中的通信世界大不相同,3G和蘋果手機重塑了個人通信的景象,將通信服務徹底推向互聯網化的社交娛樂新形態。
回頭看,5G之前,最具革命性的變革就是3G的到來。
4G:國產手機的春天
4G技術標準有兩個:TD-LTE和FDD-LTE。相比3G,4G的傳輸速率更快,網路頻譜更寬,通信更具靈活性和兼容性,所有3G可以實現的功能,4G都可以更快、更好地實現,除此以外,4G技術并沒有什么突破性的創新。
正因為4G屬于3G的加強版,產生于3G時代的各種手機應用,在4G網絡中能夠盡情地發揮出更大的功效。我們在3G手機上形成的日常生活習慣,在4G中都得到了繼續強化。手機已經徹底脫離了通信的基礎屬性,變成每個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必需品,只要手機賬戶里有錢,一部手機可以行遍天下。而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手機形態也開始在蘋果iPhone的重新定義下,越來越突出大屏幕、全觸摸的特點。
3G到4G的過渡階段,也是中國自主品牌手機全面爆發的時期。相比于以往諾基亞和蘋果兩強爭霸,如今華為、小米、OPPO、vivo紛紛登場、群雄逐鹿。憑借價格優勢、外觀設計、特色功能以及花樣營銷等各種招數,國產手機的市場占有率節節攀升。
當年,我們手機下載一個圖片都需要幾分鐘時間,而今,我們隨時可以點開視頻在線觀看;當年,我們精打細算每個月的流量花銷,而今,Wi-Fi熱點布滿全城,流量包價格已經平民化。
手機的變遷,承載了1G到4G的移動通信發展。今日,手機已經不能完全體現5G的強大功能。5G的目標是讓所有終端隨時隨地能夠聯網,不僅僅是智能手機,還有手表、眼鏡、家具、汽車、樓宇、街道、工廠車間、農田水利、電廠煤礦以及整座城市。5G與4G技術的對比如圖1-2所示。
5G網絡的傳輸速率可達10Gbit/s,可以不到1s下載完成一部高清電影。于是,我們會反問道:那還有必要下載嗎?完全都可以在線運行。是的,就是如此,我們不需要下載安裝任何軟件,一切都可以在云端實現,因為5G的高速率,讓你感覺不到有任何延遲。也正是如此的高速,5G會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突破時空局限,為各行業的應用場景提供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