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莽莽昆侖:粟裕大將征戰軼事
- 侗楓
- 3243字
- 2020-07-21 09:55:04
前言
人格品德,光彩照人
遲浩田敬愛的粟裕首長離開我們已經整整二十八年了,但是,他的話語聲音始終在我們耳邊回響;他的身影相貌常常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令我們永遠無法忘懷。
我是在解放戰爭初期,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并為華東野戰軍后,才在粟裕首長領導和指揮下工作學習、訓練作戰的。記得在孟良崮戰役中,激戰整整三天,雙方傷亡慘重,有縱隊領導向粟裕首長提出,休整一下再打。首長堅決不同意:“我們困難,敵人更困難,現在是拼體力、拼意志的時候了,只有連續不斷地加強進攻,才能在氣勢上、精神上壓倒敵人,迅速殲滅敵人,取得最后勝利。”首長及時地調整了部署,加強了攻勢,果然很快取得全勝,全殲了敵人的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令世界震驚!后來,又在同樣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取得了豫東戰役的偉大勝利。因此有人說:“粟裕打的是神仙仗。”所謂“神仙仗”,就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打大勝仗,打大殲滅戰。所謂“神仙仗”,就是戰前預案準確無誤;戰中各種情況甚至意外都處理及時正確;戰后撤離與清理戰場均無任何失誤。這是很難辦到的,但在我們粟司令面前,再困難、再難打的仗,都能力握主動,穩操勝券!他無愧為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作為他的部下,作為華東部隊的一名普通指揮員,我也同樣感到自豪和驕傲。
記得濟南戰役,中央軍委一再告誡我們:要有打硬仗、打惡仗的充分準備;要充分吸取教訓,要有打成膠著、打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準備。我英雄的華東部隊,在粟裕首長的指揮下,僅用了八天時間,就攻克了“固若金湯”濟南城,解放了山東首府,活捉了國民黨軍的“一代名將”王耀武。作為一個山東農家子弟出身的革命軍人,我感到非常高興。更加難得的是,濟南戰役尚未結束,粟司令就向中央軍委建議:舉行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我軍戰略決戰中的三大戰役之一。粟司令最初提出的淮海戰役是取兩淮占海州,進而攻克徐州。隨著戰局的發展,粟司令審時度勢,及時調整部署,逐步擴大戰役范圍。
是的,我們的粟司令很會打仗。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上海戰役中的一些往事。由于明確規定在市區作戰,不許打炮,也不準使用炸藥包。我軍向蘇州河北岸進攻時,在對岸高樓上多挺機槍的封鎖下,傷亡很大而毫無進展。戰士們情緒激動地說:“是資產階級的大樓重要,還是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生命重要?”我們的軍長聶鳳智把戰士們的激動情緒報告給了粟裕首長,并請求對敵占大樓能開一炮,最多兩炮。首長回答說:“半炮也不準打!要用智慧戰勝敵人,想辦法盡快把大樓拿下來,讓它變成無產階級的。”接著,粟司令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在上海地下組織的幫助下,派小部隊,深夜于長寧區一個垃圾碼頭偷渡到蘇州河北岸,干擾敵人的部署;二是任命聶鳳智為全權代表,在地下組織的協同下,與劉昌義談判,接受了劉昌義的投降,并讓劉昌義所部享受起義待遇。于是,大上海順利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對于上海戰役,周恩來總理說:“上海戰役是毛主席親自交給粟裕同志的任務,明確要求既要解放上海,又要保全上海。這好比瓷器店里抓老鼠,既要抓住老鼠,又不準損壞瓷器。談何容易!然而,我們的粟裕同志,是個追求完美的人,硬是解放了上海,保全了上海,了不起啊!”老領導、老戰友高銳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的粟司令,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工作上追求完美,人生中追求完美,他是我們革命隊伍中的完人!”
1958年,粟裕被免去總參謀長后,任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調職后的粟司令,不表白、不埋怨、不消沉,像什么事都沒發生一樣。他忍辱負重,茹苦含辛,嘔心瀝血,壓抑著巨大悲痛,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黨的事業上。
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領導、戰友、同事紛紛勸粟司令借此機會把冤案說清楚。粟司令說:“我決不利用黨內政治風云的起伏來為自己說話。我堅信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能夠證明自己。”字字句句,擲地有聲!德高望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多次十分感慨地說:“粟裕同志,人格品德,光彩照人!”
直到1979年秋,葉劍英元帥得到鄧小平同志首肯后,告訴粟司令,可以為自己的冤案寫一個申訴報告。于是粟裕首長于1979年10月9日,才第一次向黨中央提出了對自己冤案的申訴。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也由于阻力重重,我們的粟司令沒能活著看到自己的平反結果,就含冤離去了。
好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于1994年12月,以中央軍委的名義,指出粟裕當時是遭到錯誤的批判。這一項符合黨心、軍心、民心的正義之舉,令全國人民備受鼓舞,郭化若、彭德清、盧勝等老將軍紛紛表示:“衷心感謝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有了一個明確的交代,我們與黨中央的心貼得更緊了,保衛四化、建設四化的信心更足了!”時至今日,我們仍對黨中央充滿了感激之情!
作為跟隨粟裕首長征戰多年的老兵,作為在華東戰場南征北戰的指揮員,我對粟裕首長是愛戴和熟悉的。侗楓的《莽莽昆侖: 粟裕大將征戰軼事》一書立足于堅定地維護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權威,真誠地促進全黨全軍的團結,令我很高興,故將這番話作為其前言。也說說實事求是
(代序)“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南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在中國最古老的大學府岳麓書院的中心位置講堂,是書院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書院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講堂的檐前懸有“實事求是”的巨匾。民國初期書院(湖南二專)校長賓步程(1879—1942)將“實事求是”定為校訓。毛澤東青年時期曾幾度寓居岳麓書院半學齋,對“實事求是”有著強烈的興趣,常常面對“實事求是”巨匾沉思不語,領悟其真諦。毛澤東給“實事求是”注入了新的內涵與意義,“實事求是”也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1929年秋毛澤東在天子洞養病時,就對其警衛連長說:“實事求是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尋找出一套符合實際的斗爭策略來!”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課后,曾仿岳麓書院,親書“實事求是”作為抗大的校訓。毛澤東所書的校訓匾現存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進一步豐富與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新中國誕生后,“實事求是”被定為中共中央黨校校訓。巨大的“實事求是”石碑豎立在中共中央黨校大門前。“實事求是”已經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因此,有人認為“實事求是”是最容易辦到的事,只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與處理問題就行了。
再者,從另一方面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生靈。不同的地方就會歷史地形成不同的風俗、不同的傳統、不同的文化底蘊。我們神州大地五千年文明史中,時時事事處處均可看到王權政治的烙印。王權政治就很難避免主觀、偏面、武斷與專橫。自然也就很難避免冤假錯案。其實冤案早在“實事求是”載入史冊之前就有了。吳國的伍子胥、秦國大將白起、秦王朝名將蒙恬;以及漢朝的韓信,直到當代的粟裕,可以說屢朝屢代均有冤假錯案。就連標榜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最平等、最科學的美國,其現代空軍的創始人、海軍航空兵倡導者、號稱美國空軍之父的威廉·米切爾將軍,也蒙冤獲罪,死后十年才恢復名譽。總之,古今中外的名將,其功勛各有不同,但因功蒙冤卻完全一樣。
說到粟裕,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某中學青年教師張雄文。其夫妻二人把所有的財力、物力與全部業余時間都用在研究粟裕問題上了。十年功夫終于完成了一部巨著《無冕元帥——一個真實的粟裕》。軍委總政治部劉庭華審畢此稿后驚嘆:“果真是一部力作!”他指出:“作者主要通過對粟裕在解放戰爭時期直接指揮或參與指揮的許多重大戰役的史實,全力謳歌了粟裕的軍事天才和他對中國革命戰爭勝利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不管是觀點的闡述,還是史實、數字的引用,書稿大多采用第一手歷史文電、作戰命令等,用史料說話,而且均注明出處,這是寫好一部信史的前提和基石。這也是此書的顯著特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應予充分肯定。”
于是,我本著尊重史實、尊重人格的精神,客觀地實事求是地敘述粟裕偉大的一生。當然,切實做到實事求是也是極其困難并有很大風險的。但實事求是也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因為其也是歷史發展潮流的組成部分。
故,特以此為序。
作者于2016年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