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100天
陳果夫潛赴中央黨務學校后,在全面了解掌握情況的基礎上,立即召集當初安插在該校的親信骨干,進行秘密策劃,研究對付西山會議派的對策,先后作出以下重要布置:
第一,建立領導核心。在陳果夫的直接領導下,成立由訓育處副主任谷正綱、專職教員段錫朋、訓育員康澤三人組成的秘密行動小組,作為中央黨務學校的新的領導核心,積極貫徹落實陳果夫的指示,做推翻中央特別委員會的準備活動。
第二,堅定擁蔣立場。由陳果夫出面,請示蔣介石對中央黨務學校的活動作了進一步指示,并由蔣親自寫了一封信給該校全體師生,要求大家“精誠團結,堅守本職”,“完成國民革命使命”等,目的是堅定中央黨務學校全體師生的擁蔣立場,把大家拉攏到反對中央特別委員會的活動中來。
第三,采用兩面手法。當時,中央黨務學校雖然從謝持的屠刀下僥幸過關,免于一死。但是,自蔣介石下野后,該校經費成了問題,又恐遭意外打擊,整日處于惶惶不安之中。為此,陳果夫授意,首先由教導處副主任羅家倫出面,向中央特別委員會大獻殷勤,表示歸順忠誠之意。其次,敦請謝持到校對全體師生員工訓話,以示恭順而博其歡心。再次,又在南京龍潭戰役前后及反擊唐生智東征時,組織中央黨務學校的學生到南京街頭作擁護政府,討伐叛逆,安定民心的宣傳活動,從而進一步獲得謝持等西山會議派頭目的賞識,使得他們認為該校是自己可資利用的忠實力量。于是,經費源源不斷地送來,中央黨務學校也得以生存下來。在陳果夫的導演下,中央黨務學校終于站住腳跟,成為陳果夫手中一張可以隨時打出的擁蔣王牌。
11月10日,蔣介石東渡日本后回到上海,開始作重新上臺執政的計劃,先作聯合汪精衛否定特別委員會的部署,次作打擊西山會議派的布置,再作排擠汪精衛、胡漢民的動作。最后,汪、胡、桂系、西山會議派之間混戰一場,幾敗俱傷,不得不請出蔣介石來收拾殘局。為貫徹這一方針,蔣介石要陳果夫利用手中掌握的中央黨務學校的親蔣力量,在南京發動暴亂,制造混亂,逼西山會議派和南京特委會知難而退。
陳果夫受命回到南京后,綜合各方面的形勢,經過與行動小組谷正綱、段錫朋、康澤等人進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發現南京特委會的實力派李宗仁的部隊已全部調往兩湖一帶,以鞏固其新奪得的地盤,南京特委會只剩下西山會議派的幾個老朽在苦苦地支撐局面,于是一致認為這正是徹底整垮中央特別委員會的大好時機,決定抓緊時間進行布置。
接下來便是開始設計整垮特委會與西山會議派的具體行動方案。
陳果夫到底是一位權變高手,運用權術,策劃陰謀,可謂環環相扣,風雨不透,有時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當他將這次暴亂方案娓娓道來時,谷正綱、段錫朋與康澤等人一個個聽得目瞪口呆,大為折服,不禁鼓掌大笑,信心大增。
陳果夫方案的核心內容便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首先,便是以倡議舉行“南京市民慶祝西征北伐勝利大會”為由頭,以便取得南京特委會對舉行群眾集會的同意。從而借機在召開群眾集會的過程中,廣泛發動和組織全市學生與市民上街舉行游行示威活動,并于暗中派人在群眾集會與游行示威過程中喊出“打倒特別委員會”的口號,同時組織一批猛銳分子帶頭沖入特別委員會與國府進行搗亂,制造混亂局面。陳果夫特別強調,要巧妙掌握和利用學生的激進心理和情緒,與軍警進行對抗,不惜引出流血事件,只有這樣才能使事態不斷擴大,煽動起人們的憤怒情緒,促使社會秩序更加混亂,從而制造謝持等西山會議派無法收拾的局面。所謂西征北伐勝利,便是當時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的唐生智在汪精衛的支持和鼓動下,在武漢另立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與南京的特別委員會進行對抗,形成唐桂沖突的局面,于是桂軍西征,唐生智兵敗下野。果然,當時謝持等人正陶醉于“西征北伐取得全勝”之中,對所謂慶祝大會的陰謀竟然未能察覺,居然稀里糊涂地批準下來,同意慶祝大會于11月22日在光華門內公共體育場舉行。陳果夫一擊得手。
其次,在取得特委會恩準集會的“紅頭文件”后,陳果夫便策劃行動小組堂而皇之地公開采取行動,一是組織中央黨務學校的骨干分子分頭對工、農、商、婦女等群眾團體和大中學校進行聯系,采取半動員、半威脅、半強迫的手段,要求這些團體、學校盡可能多地組織所屬成員或學生前往參加集會。陳果夫反復強調,因為只有人數眾多,才能形成強大的聲勢,便于制造事端;二是暗中組織學生中的親信分子,秘密印制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各種“打倒特別委員會”、“打倒西山會議派”標語、傳單及旗幟,以便在集會與游行示威時使用。一切行動相當順利,陳果夫再擊得手。
另外,從中央黨務學校的學生中挑選一批忠實可靠的人員,組建一支“點火”與充當打手的行動隊伍。陳果夫布置,這批行動人員可分作三批:第一批約需20人,應被視作是最可靠的人才能入選,要求他們都要在那一天改穿便衣,化裝為普通老百姓,混雜于前來參加大會的群眾之中,每人身上都藏有許多各種不同的標語、傳單之類,只等谷正綱在大會主席臺上發出信號,這20名學生便從各個角落同時將標語、傳單散發出來,給大會造成混亂。這批人臨到當天早晨出發時,才被告知此次大會的真實目的。但在谷正綱、段錫朋與康澤等人的鼓動激勵下,每個人都表示要忠于蔣校長,堅持按規定行事,決不膽怯,亦決不泄露秘密。第二批亦為20人,每人手持一根當時童子軍使用的長約1.6米的木棍,主要任務是維持會場秩序,把守會場的正門和邊門,對所有人員都是許進不許出。這批人在出發前,先由谷正綱作極富煽動性的政治動員講話,并說:“我們今天的行動,必將作為光榮的一頁載入史冊。”學生是極單純而又極富冒險精神的,此時,谷正綱按照陳果夫的交代,雖未公布此次行動的真正企圖,但已測知必有重大事件發生,故大家的心情都顯得非常激動,紛紛表示要不怕困難、不怕危險,認真完成交代的任務。第三批學生最多,達100余人,陳果夫指出應將這批學生列隊站在主席臺下,以作為行動小組手中掌握的預備隊,臨時接受行動小組的調遣。同時,當谷正綱等人在臺上公開喊出“打倒非法的特別委員會”口號,遭到軍警干涉,甚至用武力強迫制止時,這部分學生就要及時出來進行“保駕”。一切皆調度完畢,陳果夫三度得手。
11月22日那天,中央黨務學校的學生們按預定計劃,全體提前起床、進餐。隨后便按各人所領任務,分批出發。行動小組則按照預先分工,分兵把守,督促檢查。陳果夫則坐鎮校部,派出飛騎,四處偵察,迅速回報,以便能及時了解各處進展情況,隨時制定應對之策,以防不測。
一切都在陳果夫的幕后導演下按序進行。上午10時,到達光華門公共體育場的群眾與學生人數已有三萬至四萬人,成為當年南京參加大會人數最多的一次。快到大會開始時,謝持等特別委員會的頭目們始得到有關方面的密報,發覺事情蹊蹺,形勢不妙,當即采取緊急措施,進行制止。先是派人趕到大會會場,指令會議停開。接著又調來100多名全副武裝的軍警,企圖用武力強行解散會議。經過主持人谷正綱、段錫朋、卓衡之、唐國楨與領隊的軍官反復交涉,并以數萬群眾集會,熱情高漲,一旦強行解散會議,恐眾怒難犯,發生不測,使局勢難以控制等理由進行威脅。經領隊軍官多次請示謝持等人后,勉強允許開一個簡單的慶祝會,便須立即宣布散會,但絕對不許上街游行。
谷正綱當時雖然只有20多歲,但卻是一個熱衷于政治賭博的青年,他早已看準蔣介石的政治實力,故不惜親冒矢石,爭先奮擊,以博取蔣介石與陳果夫等人的好感與器重。當他得到特委會同意開會的“解禁令”后,接著宣布大會開始,行禮如儀,谷正綱第一個講話,開口便喊出“打倒昏庸老朽的西山會議派!”“打倒非法的特別委員會!”等口號,臺下的學生和群眾當即應聲附和,也同時高呼起來。緊接著各種暗藏的傳單標語一起飛散出來,一時會場秩序大亂,形勢急轉直下,使那些前來鎮壓的軍警們大感意外。于是領隊的軍官一躍登上主席臺,制止谷正綱繼續發言,勒令大會解散。谷正綱被迫宣布大會結束,但是堅持仍按原計劃組織游行。
谷正綱與段錫朋等人率領行動小組指揮大會人員從光華門體育場退出時,先由中央黨務學校的學生走在前頭,另由把守會場出口維持會場秩序的學生指揮游行群眾,按四人一列的縱隊陣式,跟在前行的學生隊伍后面前進。結果數萬群眾被裹挾,其隊伍猶如一條巨龍一般逶迤前行,聲勢浩大,氣勢壯觀。
當游行隊伍剛剛出發時,早有飛騎報告謝持等人,特委會留守南京的幾個頭目研究后,因不明現場情勢,仍然決定迅速調動軍警前往鎮壓。結果,兩支隊伍在南京復興橋相遇。武裝軍警立即發出警告,勒令游行隊伍當即解散,否則便要開槍,形勢頓呈一觸即發之態。
但是,谷正綱等人已知陳果夫要的就是這種流血事件,豈肯在軍警的槍口之下輕易退縮,況且學生們最是慷慨激昂的熱血青年,極易受到鼓惑和煽動。不少群眾雖有退縮之心,但受到數萬人激憤情緒的感染與裹挾,即使要退也無可能。同時,游行隊伍逶迤十數里,前不見首,后不見尾,首尾不能相顧。前面雖然受阻,后面的人流仍是潮水一般涌來,于是,走在隊伍前頭的學生對武裝軍警的警告,根本不予理睬,繼續前進。由是,軍警向學生隊伍開槍射擊,當即打傷中央黨務學校學生袁大煦、周穎(女)、熊強、黃某等四人,擊傷市民若干人,死一人,11·22復興橋慘案發生。
陳果夫聞訊慘案如期發生,已知大功告成,當即與谷正綱、段錫朋等人決定抓住時機,擴大事態,進一步搞亂局勢,制造恐怖,迫使南京中央特別委員會垮臺。他們采取了幾項新的對策:
第一步,于當天晚上,由行動小組負責在中央黨務學校的大禮堂里召開全體師生員工大會,對情緒激昂的學生進一步進行煽動,借此憤怒聲討西山會議派及南京特別委員會瘋狂鎮壓學生與市民的罪行,表示要堅決打倒昏庸老朽的西山會議派,揪出屠殺青年學生的劊子手,向特委會的老朽們討還血債,等等。當晚會場里的氣氛十分熱烈激憤,不少學生失聲痛哭。
第二步,行動小組趁熱打鐵,當晚即派出一批學生到各工會、農會、商會、婦女會及各大中學校等處進行聯絡與煽惑,鼓動他們于第二天開展罷課、罷工、罷市活動,抗議中央特別委員會屠殺學生與市民的罪行。第二天,行動小組又派出一批批的學生,分別到南京中華門、水西門、光華門外,阻止農民及商販入城,揚言城里發生動亂,軍警打死了人,進行恐嚇威脅,破壞社會正常秩序,故意制造混亂,造成市民生活困難。如此一連進行了三四天,竟使謝持等人束手無策,對社會治安感到十分棘手,無法維持。
第三步,行動小組見學生們已在南京相繼得手,繼續鼓其余勇,派出一批批學生分赴上海、蕪湖、鎮江等地進行串聯,發動各地大專院校的學生與市民組織所謂“11·22慘案后援會”,以壯大聲勢。
第四步,在受傷學生的傷勢上玩弄手腳。本來,受傷學生均送南京鼓樓醫院治療。袁大煦右腿中彈傷及腿骨,似乎也不是致命之處,開始一兩天,情況尚好,本無生命之虞,按照一般情形,即使傷勢惡化,也僅是斷其一腿的問題。但是,經過玩弄手腳后,第四天袁大煦的傷勢突然惡化到無藥可治,也無法可治,逾日竟宣告死亡,真是令人不可思議。袁大煦死后,陳果夫立即指揮中央黨務學校的行動小組對學生和市民進一步煽風點火,藉以不斷擴大事態。第二天,行動小組就帶領學生抬尸游行,他們將袁大煦等人中彈受傷的血衣褲捆扎起來,高高舉起,有如旗幟似的迎風招展,作為游行隊伍的前導以招搖過市。緊接著是約十人的方陣,抬著袁大煦的尸體跟進。其后便是黨務學校的學生隊伍以及被誘騙尾隨而來的大批群眾和一般觀看熱鬧的市民。游行隊伍從中央黨務學校所在的成賢街出發,經花牌樓、門簾洞等熱鬧街道,沿途不斷有人高呼“打倒非法的特別委員會!”“歡迎蔣總司令回京復職”的口號,氣焰十分囂張,一時整個南京城竟被陳果夫在幕后弄得烏煙瘴氣,人心惶惶不安。學生和市民游行途中,雖有不少軍警如臨大敵地警戒,但始終未敢干涉,使得行動小組成員的勁頭越發充足,聲勢更為壯大。
在一片追究殺人兇手、聲討西山派的呼喊聲中,西山會議派的主要頭目鄒魯要求懲辦兇手,查清原委。老奸巨猾的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闿說:“實質此事發動,上海有人在支持,實黨內之爭,為人所乘,拿辦愈加糾紛。”譚延闿的一番勸告,使西山會議派頓感勢單力孤,智窮力竭,終日無所措手足。當時桂系李宗仁與白崇禧等遠在武漢,南京特別委員會失掉依靠。而汪精衛與胡漢民等派系又同聲指責,使得西山會議派內外交困,在南京日坐愁城,一籌莫展。到了這一步,謝持等人不禁仰天長嘆:真是天不助我也!到了12月初,謝持與鄒魯等西山會議派的頭目們經過一番密議,知大勢已去,自己本無回天之力,只得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了。于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拍拍屁股,撒手一溜煙地離開南京,留下一座空城,只等蔣介石復職,走馬上任了。
從8月13日蔣介石下野到11月22日復興橋慘案發生,其間100天,陳果夫一直處于緊張的幕后策劃搞垮南京中央特別委員會、擁護蔣介石重新上臺的秘密活動中。可謂嘔心瀝血,臥薪嘗膽,為蔣介石重新上臺立下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