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基礎會計實務
  • 曾理 陳玲
  • 5371字
  • 2020-07-10 09:34:54

三、會計職業素養要求

當你心中已對會計及會計職業有了基本認知;當你牢記了職業生涯成長之路中必須明白的幾個道理之后,你會了解自己應當具備哪些會計職業素養,這樣才能成為一名成功、優秀的會計。下面就來談談會計職業素養的要求。

1. 遵守職業道德

(1)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熱愛會計工作,安心本職崗位,忠于職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2)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執業謹慎,信譽至上,不為利益所誘惑,不弄虛作假,不泄露秘密。

(3)廉潔自律。要求會計人員公私分明、不貪不占、遵紀守法、清正廉潔。

(4)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應有的獨立性。

(5)堅持準則。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

(6)提高技能。要求會計人員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鉆研,不斷進取,提高業務水平。

(7)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鉆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的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積極參與管理。

(8)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學習知識查閱】財政部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2. 提高業務素質

(1)熟悉企業的經濟活動

在成為一名優秀的會計之前,你首先應該成為企業的一名業務人員。來到企業的第一站不應是企業的財務部門,而應該是企業的業務部門。必須熟悉企業的業務,包括業務范圍、生產流程、工作流程、企業的規章制度、員工守則等。只有非常熟悉企業的業務,才能很好地進行財務核算,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發揮會計的核算和監督職能。

有不少單位的會計抱怨說單位的領導不重視會計。這主要是會計沒有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管理作用,領導自然就感覺不到你的重要性了。會計只有非常熟悉本單位的業務,才能從會計的角度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樣才能從會計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以解決問題,為企業經營管理做出貢獻,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這樣才能讓領導對會計刮目相看。因此,熟悉本企業的業務是做好會計的第一步。

(2)掌握專業知識

在熟悉了企業的經濟活動之后,會計人員必須用會計語言將企業的經濟活動記錄下來,這就需要用到會計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是會計人員素質的特質,是職業判斷能力的潛在表現,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從業知識。“基礎會計”是同學們學習會計的入門課程,接下去同學們還要學習“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等相關專業課程,只有經過一系列的專業課程學習,才能對會計知識有系統的了解,為完成會計工作奠定基礎。

(3)掌握專業技能

由于會計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中,才能提高職業能力。因此同學們在校期間,應認真進行會計模擬實訓,通過在“做中學,學中做”,將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同時也要珍惜步入社會前的社會頂崗實習機會,在實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中,進而深化對專業知識的認識。

同時,同學們應注重現代人必須掌握的工具一是語言工具,二是計算機工具。會計電算化在實際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它使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使會計工作者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進行管理,是減輕會計工作量、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的保證,也是會計信息化的前提。《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專業知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掌握好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術是當代會計人員的必備條件。最后是駕駛工具。

3. 培養綜合能力

要想成為一名成功、優秀的會計,只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和較強的會計專業能力還不夠,還必須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綜合能力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夠從多個層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系統地制訂行動方案,從而采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展開并最終取得高績效的能力。綜合能力包括學習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策劃能力、執行能力等。

例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財會專業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對于國家不斷出臺的新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及其他相關法規,會計人員必須及時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工作的需要。終身學習成為當今社會的必然要求,會計人員也不例外。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在工作中,會計人員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有業務方面的,也有其他方面的,這就需要會計人員有處理和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又如,會計工作不僅需要與單位內部各部門的人員接觸,還需要與外部相關業務單位如銀行、稅務、審計、財政等部門打交道,有的還需要和工商部門、物價部門進行溝通,所有這些都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協調能力。

我們需要強調的是,培養綜合能力,首先要同學們學會做人,做人的核心是具備愛心與責任心,其次,才是做事。同學們可以在不斷地“做”事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這為我們在“做中學”提供了科學的認識基礎。只有把職業道德、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

任務實施

1. 會計支招:根據不同情況來考慮如何記賬,畢竟家庭記賬與嚴格的企業記賬有所不同,家庭記賬除了要考慮精確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記賬的目的是什么。某私企財務部門的會計萬建軍的觀點是,應該按照不同情況考慮如何記賬。

支招1:實物進賬不能單記收入或者支出。單就這一筆10元賬來說,如果考慮到家庭收支中很少有這樣的實物“進賬”出現,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一方面,該筆實物“進賬”金額并不算大;另一方面,因為這10元的背后其實是2.5千克大米的實物,這種實物“進賬”其實兼具收入和支出“雙重身份”,所以不能單記收入或者單記支出。如果記錄的話,必須是先記入收入10元(可添加備注:老爸贈予),再記支出10元(可添加備注:2.5千克大米)。

支招2:“忽略式”記賬無法真實“反映”家庭收支。萬建軍認為,如果在家庭收支當中,像這種親友贈予、單位福利或者其他意外收入較多的話,則有必要在賬本中逐一體現。不能因為這種實物“進賬”身兼兩職就一并抵銷掉。

支招3:家庭賬單按收入/支出兩條線分別列表。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收入項下,可將現金收入(包括工資、福利等)、卡券收入(包括消費卡、購物券等)等實物收入分別歸類記錄。如得到2.5千克大米(市價10元)的饋贈,可在收入項下實物收入中記錄10元,然后在支出項下的日常消費支出中也記錄10元。

2. 行家建議:區分“體內循環”還是“體外循環”記賬。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會計系主任彭林君教授在網上接受來訪時強調道,家庭賬本畢竟與企業賬本不同,對于家庭必須采用什么樣的記賬方式不能一概而論。如親友間互相饋贈物品需不需要入賬,其實得區分不同情況,或者說因人而異。“我認為這種家庭成員間涉及金錢或者物品的往來,就像是體內循環一樣,不用在賬本中體現,不能記收入,也不能記支出。彭林君教授認為,按照我們的傳統,父母子女間這種日常物品你來我往,更多的是被賦予一種親情味,一概量化地記到賬本里反倒沒有意義,更多的是需要記在心里。而諸如家庭成員以外的借貸行為、人情往來更像是“體外循環”,則屬于另外一種情況。

3. 記賬竅門:家庭可參照企業做法也設立兩本賬。用友軟件江西分公司財務部經理徐偉在接受網上采訪時表示,家庭賬本和企業賬本有相通之處,同樣都需要記錄收入和支出。但又不能太過于死板地記錄,最好是理論聯系實際掌握一些記賬的小竅門。

竅門1:家庭也設立兩本賬。家庭可以參照企業賬本的形式,設立兩本賬,這樣就可以比較有效地避免遇到人情往來、親友間的借款等問題時不知道該如何在家庭日常開銷賬本中體現的問題。

竅門2:設立預支款項目。家庭消費中,除了日常生活消費等比較固定的支出外,經常會出現一些意外消費支出。因此,建議在家庭賬本中設置一個預支款項目。

竅門3:做好家庭預算。家庭記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成員的自覺性,記賬的同時也要做好預算。這種方式能在某種程度上鼓勵家庭成員多攢錢,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避免過多的沖動性消費。

竅門4:家庭成員輪流審計。企業需要由審計部門對其賬本進行監督,家庭成員也可以每個月輪流審計,通過審計能夠查找出“呆壞賬”等。家庭賬本不能光顧著記錄,定期也有必要進行一番整理“審計”,看一下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是否有遺漏的部分。

4. 問問經濟學:借貸平衡原理。“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是會計學中一個基本的記賬規則。這一記賬規則也被稱為“借貸平衡原理”,運用該原理可以檢驗會計分錄、過賬、結賬等一系列會計處理的正確性。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借”和“貸”只是記賬符號,用以指明記賬的增減方向、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和賬戶余額的性質等。而與這兩個文字的字義及其在會計史上的最初含義無關。為什么“白得”了2.5千克大米不能直接算做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其實用借貸平衡原理就可以解釋:獲得他人贈送的2.5千克大米,可以理解為自己的收入多了10元(2.5千克大米的實際價值),應在收入賬戶(貸方)記上10元;但這筆收入其實已被同時支出用于購買大米,所以,在支出賬戶(借方)記上10元。科學地運用“借”和“貸”的記賬符號,能充分體現出資金運行的來龍去脈這一對立統一關系。

知識鏈接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一、會計的產生

會計作為一項記錄,計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出現了。但是,具體起源在何時、發源于何地,至今尚未確切地加以考證。最初的會計只是作為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然后經歷了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3個發展階段。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人類要生存,社會要發展,就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生產活動一方面創造物質財富,取得一定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要發生勞動耗費,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費。在一切社會形態中,人們進行生產活動時,總是力求以盡可能少的勞動耗費,取得盡可能多的勞動成果,做到所得大于所費,提高經濟效益。為此,就必須在不斷改革生產技術的同時,采用一定的方法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記錄、計算,并加以比較和分析,這就產生了會計。可見,會計的產生與加強經濟管理,追求經濟效益有著不可分割的天然聯系。

二、會計的發展

早期的會計是比較簡單的,只是對財物的收支進行計算和記錄。隨著社會生產的日益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會計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漫長發展過程。它的發展過程主要有以下3個階段。

1. 古代會計。早在原始社會,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捕獲的獵物及生產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們就要算計著食用或進行交換,這樣就需要進行簡單的記錄和計算。但由于文字沒有出現,所以只好“繪圖記事”,后來發展到“結繩記事”“刻石記事”等方法。這些原始的簡單記錄,就是會計的萌芽。隨著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科技的進步,勞動消耗和勞動成果的種類不斷增多,出現了大量的剩余產品,會計逐漸“從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為特殊的、受當事人專門委托的獨立的職能”。我國《周禮》中有會計官職的設置,如“司會”,掌管國家和地方的財產物資。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冊”,即“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還剩下的”。這些都是最早期的會計,為近代會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 近代會計。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的形成標志,即15世紀末期,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有關復式記賬論著的問世標志著近代會計的開端。

(1)15世紀,伴隨著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熱那亞、威尼斯等地的商業和金融業的要求不斷改進和提高,世界上最早的復式記賬方法誕生了。復式記賬技術首先來自銀行的存款轉賬業務。為適應實際需要,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他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威尼斯的復式記賬法,并給予理論上的闡述。有此開始了近代會計的歷史。

(2)從15世紀到18世紀,會計的理論與方法的發展仍然是比較緩慢的。直到蒸汽技術的發明實現了社會的工業革命,才使得會計有了較大的發展。在英國,由于生產力的迅速提高,會計迅速發展。過去,會計主要是記賬和算賬,現在還要編制和審查報表,而為滿足編制財務報表的需要,還要求研究資產的估價方法和有關理論等。

(3)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取代了英國的地位,無論是生產上、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上都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因此,會計學的發展中心,也從英國轉移到美國。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美國對標準成本會計的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這一時期,會計方法已經比較完善,會計科學也已經比較成熟。

3. 現代會計。在經濟活動更加復雜,生產日益社會化,人們的社會關系更加廣泛的情況下,會計的地位和作用,會計的目標,會計所應用的原則、方法和技術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并日趨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另外,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也對會計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現代數學、現代管理科學與會計的結合,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數據處理中的應用,使會計工作的效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它擴大了會計信息的范圍,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精確性和及時性。這樣,在20世紀中葉,比較完善的現代會計就逐步形成了。一般認為,成本會計的出現和不斷完善,在此基礎上管理會計的形成和與財務會計相分離而單獨成科,是現代會計的開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红安县| 轮台县| 海兴县| 荃湾区| 淄博市| 汝南县| 新化县| 桐柏县| 三门县| 永州市| 会泽县| 利津县| 达孜县| 开江县| 年辖:市辖区| 顺昌县| 南开区| 陆川县| 禹州市| 浑源县| 广德县| 泸西县| 娄烦县| 潜江市| 子长县| 肃北| 宽甸| 蛟河市| 普陀区| 牟定县| 罗平县| 噶尔县| 佛教| 阳朔县| 平谷区| 盐山县| 滕州市| 阿瓦提县| 高雄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