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三國演義
  • 羅貫中
  • 3306字
  • 2020-07-16 09:05:16

曹操引兵取壺關

曹丕向前拔劍斬之,見紅光滿目,遂按劍而問曰:“汝何人也?”劉氏曰:“妾乃袁將軍之妻也。”丕曰:“懷中所抱者何人?”劉氏曰:“此是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鎮幽州,甄氏不肯遠行,故留在此相伴。”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遂對劉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憂慮。”按劍坐于堂上,眾將誰敢輒入。后史官錄《甄皇后傳》云:


《文昭甄皇后傳》曰:甄氏乃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生于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其母張氏常夢中見一仙人,手執玉如意,立于其側;臨產之時,見仙人入房,以王衣蓋體,遂生甄氏。三歲喪父。后相士劉良相之,曰:“此女之貴,乃不可言。”自少至長,并不好戲弄。年八歲,門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中人及諸姊皆上閣觀之,甄氏獨不行。姊怪,問之曰:“門外走馬為戲,老幼競觀,汝獨不觀,何也?”甄氏曰:“豈女子之所觀耶?”年九歲,喜讀書寫字,借諸兄筆硯使用。兄曰:“汝當習女工,何用讀書寫字。欲作女博士耶?”甄氏曰:“古之賢者,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后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甄氏家巨富,盡收買藏之。甄氏時年數歲,乃白母曰:“今世亂,何多買寶物?此取禍亂之端也。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兼左右皆饑乏,不如以谷賑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皆稱其賢。年十四歲,時中兄喪,悲哀過制。甄氏事嫂極盡其勞,撫養兄子,慈愛甚篤。母性嚴,待諸婦有常,甄氏數諫曰:“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寡,顧留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其言,遂流涕,令甄氏與嫂同處。后建安中,袁紹娶與中子袁熙為婦。熙出守幽州,留在冀州侍姑母。因此,被曹丕所見而納之。


眾將請曹操入城,操上馬,擺布嚴整。時有許攸在馬后,將入城門,攸縱馬近前,以鞭指其城門曰:“阿瞞,汝不得我,不得冀州也。”操大笑曰:“汝言是也。”操至紹府門下,問曰:“誰曾入此門去來?”末將對曰:“世子在內。”操急喚出,欲殺之。荀攸、郭嘉曰:“非世子,無以鎮壓此府也。”操方免之。劉氏出拜曰:“非世子,無以保全家也!愿以女酬之。”操教喚出。甄氏拜于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丕納之。

操既定冀州,親往袁紹墓下祭之,再拜而哭甚哀,回顧語眾官曰:“吾想昔日與本初共起兵時,紹問吾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吾問之曰:‘足下意欲若何?’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此言未嘗忘之。今本初已喪,吾想此言而流涕也。”眾皆服其高見。操賜金帛糧斛,安紹妻劉氏之心,乃下令曰:“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難,盡免今年租賦。”大事已定,寫表申朝,操自領冀州牧。

次日,許褚躍馬出東門,正迎許攸。攸喚褚曰:“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褚大怒曰:“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夸口也!”攸大罵曰:“此等皆匹夫起身耳,何足為道!”褚大怒,拔劍殺之,提頭來見曹操,說許攸如此無禮,“某殺之”。操曰:“子遠素與吾舊,故相戲耳,何故殺之?”深責許褚,令厚葬之。后人有詩贊許攸曰:


堪笑南陽一許攸,欲憑胸次傲王侯。

不思曹操如熊虎,猶道吾才得冀州。


操問其間誰知戶籍,冀民曰:“騎都尉崔琰曾數諫袁紹守境,紹不從,因此托疾在家。”操專人接之。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琰至,操命為本州別駕從事。操言曰:“昨按本州戶籍,可得三十萬眾,故為大州也。”琰對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民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涂炭,而校計甲兵,惟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操聞其言,改容謝之,待為上賓。

操已定冀州,使人探袁譚消息。譚趁時取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處,聞知尚走中山,連夜攻之。尚兵虛弱,無心戰斗,聞風而走。尚往幽州投奔袁熙,袁譚盡收其眾,欲復冀州。操使人召之,譚不至。操大怒,馳書罵,以絕其婚。操自統大軍征袁譚,直抵平原。譚料非敵,遂棄平原,走保南皮。建安十年春正月,曹操進兵南皮,時天氣肅寒,河道盡凍,糧船不通。操傳令,差本處百姓敲冰拽船,以代軍士之勞。百姓聽知,皆望深山而逃。操大怒曰:“捕得百姓來,斬之!”百姓聞得,乃親往營中投首。操曰:“若不殺汝等,則吾號令不行;若殺汝等,吾無仁心也。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吾軍士擒之。”百姓皆垂淚而去。遂兵進南皮。

譚引驍將出城,與曹軍相敵。兩陣對圓,操出馬,以鞭指譚而罵曰:“吾厚待汝,汝何生異心也?”譚曰:“汝犯吾境界,奪吾城池,反說吾有異心,何也?”操大怒,遣徐晃出馬。譚使彭安相迎。兩馬相交,晃斬彭安于馬下。譚軍敗走,退入南皮。操速遣軍,四面圍住。譚使辛評見操,說投降。操曰:“袁譚年幼,反復不常,吾難準信。看汝弟之面,就休回去。”評曰:“丞相差矣。某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安可不回也。”操即遣之。評回見譚,言操不準投降。譚叱之曰:“汝弟見事曹操,汝懷二心耶?”評氣昏于地,須臾而死。譚甚悔之。后有贊曰:


不顧其身,一言氣昏。全忠盡節,河北功臣。


郭圖曰:“若與南軍斗將,不能勝。來日盡驅百姓當先,軍繼其后,與曹操決一死戰,雌雄可分矣。”譚從其言,當夜盡驅南皮百姓,使皆執刀槍聽令。次日平旦,大開四門,軍在后,驅百姓在前,喊聲大舉,一齊擁出,直抵曹寨。兩軍混戰,自辰至午,勝負未分,殺人遍地。操見未獲全勝,操棄馬上山,親自擊鼓。將士見之,奮力向前,譚軍大敗,百姓掩殺。曹洪奮威突陣,正迎袁譚,舉刀亂砍,洪殺譚死于陣中。郭圖見陣大亂,急馳入城。樂進望見,拈弓搭箭射下城壕,一擁而入,人馬俱陷。操引兵入南皮,安撫百姓了當,忽有一彪軍來到,乃是袁熙部下戰將焦觸、張南。操自引軍迎之。二將皆倒戈卸甲,特來投降。操亦封為列侯。又黑山賊張燕引軍十萬來降,操封為平北將軍。操令樂進、李典會合張燕,打并州,攻高干。操自引軍攻幽州,來破袁熙、袁尚。

先說曹操教將袁譚首級各縣號令,曰:“敢有哭者,滅三族。”頭掛北門外。一人布冠衰衣,哭于頭下。左右拿來見操。操問之,乃北海營陵人也,姓王,名修,字叔治。乃青州別駕,因諫袁譚被逐。知譚死,故來哭尸。操曰:“汝知吾令否?”修曰:“已知。”操曰:“汝不怕累及三族耶?”修曰:“汝生逼他命,亡而不哭,非義也。畏死忘義,何以立世乎!吾受袁氏厚恩,若得收葬譚尸于殘土,然后全家受戮,瞑目無恨。”操曰:“河北義士何如此之多矣!可憐袁氏而不能用,能用則吾安敢正眼而觀此地也!”操遂禮修為上賓,以為司金中郎將。操又得王修,甚喜,問修曰:“今袁尚已投袁熙,當用何策取之?”修不答。操曰:“真乃忠臣也。”問郭嘉,嘉曰:“可使袁氏降將焦觸、張南等自攻之,可以取也。”操用其言,隨差焦觸、張南、呂曠、呂翔、馬延、張,各引本部兵,分三路進攻幽州。操兵緩行接應。

袁尚知操兵到,前隊皆是河北降兵,二人商議棄城,引兵星夜奔遼西而去投烏丸。幽州刺史烏丸觸殺白馬為祭,聚幽州眾官,歃血為盟,共議背袁向曹之事。烏丸觸先歃血,言曰:“吾知曹丞相當世英雄,今往從之,如不遵令者腰斬。”依次歃血。至別駕韓珩前,珩乃擲刀于地而言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主敗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義缺矣!若北面而降曹氏,吾不為也!”一席之人盡皆失色。烏丸觸曰:“夫興兵大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韓珩既有志如此,聽其自便。”推珩而出。烏丸觸乃出城迎接三路軍馬,徑來投降。操大喜,加為鎮北將軍、幽州太守。

操使探,“樂進、李典攻打并州,高干見守壺關口,不能下”。操自勒兵前往。樂、李二將接著,說:“干死拒住關,擊之不能下。”操集眾將,共議破干之計。荀攸曰:“若破干,須用詐降計方可。”操然之,喚降將呂曠、呂翔,附耳低言。呂曠等引軍數十,直抵關下,叫曰:“吾等為袁尚輕視,故降曹操。操多疑心,吾今改過,還扶舊主。可即開關相納。”高干未信,只教二將自上關說話。二將卸甲棄馬而入,言曹操之過。干曰:“曹軍新到,何計破之?”曠曰:“乘軍心不定,今夜劫寨。某等愿當先。”干喜,是夜教二呂當先,引軍萬余前去。將至曹寨,背后喊聲大震,伏兵四起。高干性命如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甘孜| 东源县| 酒泉市| 庆元县| 江川县| 泰安市| 禹州市| 大竹县| 灵石县| 襄城县| 海宁市| 吉水县| 确山县| 沿河| 尼勒克县| 长沙市| 禹城市| 阳山县| 平南县| 凤山县| 临沂市| 夏河县| 雅安市| 闸北区| 仙居县| 吉安县| 泰来县| 江源县| 万安县| 交口县| 深水埗区| 开阳县| 阳江市| 台中市| 海丰县| 方正县| 蒙山县| 正定县| 比如县|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