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民以食為天,天大地大,首要吃飯,不管是小民百姓還是天皇貴胄。
楚水與姜石生活到了一起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吃飯問題。
楚水在家從未自己買過食材,乍一開始買菜,都是到菜場,看到想買的菜,問一下:“多少錢?”然后買點就走,到家后姜石總是能挑出菜里藏著的爛葉,腐爛的根莖。即便楚水自己認為買得非常好的菜,姜石也會指出這菜不新鮮。
楚水去買水果,也分不清好壞,看著想吃,看著別人不住挑這挑那,不明白這里面的區別,問挑水果的大媽們,人家忙著在挑,也不理楚水。楚水自己買了點,回到家姜石看到楚水買的水果就笑,比如桔子,還分公母,母的甜公的酸,楚水不知道,隨便拿了的全是公桔子。西瓜,拍一拍就能聽出生熟,楚水也學著拍,拍來拍去聽不出聲音有什么區別,買回家打開來的就是生。
一來二去,楚水對買食材產生了深深的自卑,采購的重擔就全由姜石來承擔。
至于做飯,楚水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除了讀書外,只會簡單地做點粥,吃完飯看到滿桌的狼藉滿盆的油垢就會泛惡心。姜石從小就在家里做一大家的飯,洗一大家的鍋碗,自然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重任。
姜石和楚水的第一頓飯,楚水看到姜石做的飯,不管什么菜,全是湯的形式。姜石盛了飯,好好的桌椅不帶坐的,從鍋里舀點湯,向飯碗里一倒,蹲在地上就忽嚕忽嚕地吃起來,一會兒功夫碗就見了底,心滿意足地站起來。
楚水看不得姜石這點。為啥好好的飯桌你不坐,為啥都要把所有的菜,全做成湯的形式,還要拿湯泡飯吃?
楚水每看到姜石往下蹲,就大叫:“你站起來,象個什么樣,你是討飯的嗎?沒桌子趴還是沒椅子給你坐啊?”姜石每逢此時,便憨厚地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我那不是方便嗎,直接就可以吃上了。”邊說邊站起來往餐桌方面走。
楚水準備吃飯了,一看姜石只有湯的飯,氣得扔了鍋的勺:“這怎么吃?!”
姜石也不樂意了:“自己不會做,我天天做你還帶挑三揀四的。”
楚水便給姜石上課:“飯就是飯,菜就是菜,湯就是湯,天天菜放到湯里煮,菜還有什么營養?天天拿湯泡飯,時間長了還會得胃病。”
姜石更不樂意了:“我們家鄉那里的娃,哪個不是這樣吃的?我看我身體比你還壯。”
楚水氣得淚汪汪,干脆餓肚子跑到床上躺下了。
姜石一看,這樣不行啊,又就湯下了點面條,哄著楚水起來吃點飯。
姜石口味偏山東,愛吃大蒜和大蔥,韭菜雞蛋是最愛,煎餅卷大蔥是主食,沒菜吃的時候咬口大蒜吃口辣椒就是一頓飯。楚水的習慣偏江南,愛吃甜食不吃辣,從小不愛吃任何有刺激性味道的東西,什么大蒜蔥香菜韭菜,味道一聞就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