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邀請
- 我的不科學大腦
- 孤寂奇點
- 2679字
- 2020-08-08 17:00:00
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深網(wǎng)都掀起了抗爭之風,有許多自認為技術不錯的黑客,都參與了NSA事件。
林行知瞇了瞇眼,總感覺有點兒不太對勁。
“有些奇怪。”
拋開對NSA防御手段的好奇,林行知更感覺CCC組織的行為讓人費解。
CCC作為一家全球性的老牌組織,并不缺少所謂的名氣,近千人的規(guī)模,匯聚了不少行業(yè)內的精英,完全不需要刻意去宣揚什么。
沒錯,就是刻意。
繞這么大一圈,只是為了讓NSA的頁面失去短暫的聯(lián)系,這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付出和收入是不對等。
這種愚蠢的行為,倒像極了一些有天賦的初入者。
“難道真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黑客小子,冒用CCC組織的名頭?”林行知自語著,視線忽然被一封閃爍的郵件吸引。
隨手點開。
林行知看著屏幕上的內容,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這是一封來自「生物黑客」Eckert的郵件。
NSA被攻擊的事情,席卷了整個深層網(wǎng)絡,生物黑客這個群體也不例外。
CCC組織的行為,已經讓大多數(shù)人將注意力放在了NSA身上,無論是官方的工作人員,還是深層網(wǎng)絡的耳目。
那么,這是一次機會。
這些生物黑客的心思很活泛,他們很快就確定了目標并定制了計劃。
他們將目光放在了鷹醬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
目的很簡單,為了知識!
2001年,鷹醬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式進軍生物科學領域,建立生物技術處,每年的研究經費高達九位數(shù)!
不僅如此,NSA之所以肆無忌憚的監(jiān)聽并收集世界各地包括本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與其國內的法律法規(guī)有著本質上的聯(lián)系。
《愛國者法案》、《對外情報監(jiān)控法案》,賦予了鷹醬當局合法獲取一切數(shù)據(jù),包括科研知識的權利!
那么,鷹醬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或許擁有著全世界最豐富的知識儲備。
“生物技術處,對外公開的研究方向是神經科學、腦機接口、心理學等技術領域...”
林行知思索著,雖然他沒有生物黑客們那么樂觀,卻也有著極大的興趣。
就算找不到那些被商業(yè)巨頭封存的科研知識,就上述項目的研究記錄,就已經價值不菲了!
不過,網(wǎng)絡入侵,并不是什么輕松的活兒,整個過程極為耗時耗力。
如果生物黑客們的目標是NSA,林行知是絕對不會參加的。
網(wǎng)絡戰(zhàn)爭,最關鍵的便是存在于硬件與軟件之中的未知漏洞。
極具天賦的個體黑客,確實有能力挖掘到一些頂級漏洞。
但是,任何頂級漏洞都是擁有時效性的。
時間長了,你無法保證沒有其他人發(fā)現(xiàn)。
更重要的是,無論再怎么便利的頂級漏洞,一旦使用過,就存在著被修復地風險!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漏洞也屬于另類的軍備競爭。
個體,掌握的力量永遠也無法與國家相比。
不過,防守與進攻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容不得一次失敗,而后者卻只需要成功一次。
想了想利害關系,林行知沒有直接同意,在表達有興趣的同時,闡述了一些客觀原因。
之所以這樣回復,一是因為林行知沒有過多的課余時間倒騰這件事;
二是因為,林行知完全可以當一只黃雀,事先入侵并監(jiān)聽這些生物黑客的私人服務器,然后靜靜等待他們找到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漏洞。
俗話說得好,術業(yè)有專攻。
這些生物黑客或許擅長入侵,可在防御方面,絕對不如鷹醬當局。
如此一來,事倍功半。
當然了,林行知也不是什么老陰比,如果這些人沒有太多的硬性要求,林行知倒也不介意參加此次入侵行動。
收到了林行知的回復,Eckert幾乎沒有猶豫,當即同意了林行知的要求。
在他看來,林行知這種在整個深網(wǎng)都頗有名氣的大師級人物,愿意參加這種行動,已經十分給面了,根本不在乎林行知愿意奉獻出多少時間。
林行知這邊倒是不清楚自己的名頭有多么響亮,他在深網(wǎng)已經沉寂了許久,只是單純將其視為一個方便互動、自由傳播的媒介工具。
至于自己的名頭,還是他年少輕狂時闖出來的。
黑客小子,是大多數(shù)圈內人都會經歷的。
林行知也是如此。
剛入圈時,抱著天大地大,不如我大的狂傲姿態(tài),不僅招惹了不少前輩,也闖出來了一些名頭。
時過境遷,哪怕如今沉寂下來,林行知也一直沒有更換ID,仿佛從不害怕有人針對自己。
很顯然,林行知的這種行為,也是能力的一種展現(xiàn)。
不過,林行知自己并不這樣以為。
之所以不更換ID,是因為林行知根本不擔心泄露身份,那么一大串作為跳板的僵尸網(wǎng)絡,除非動用群體或國家的力量,個體幾乎很難追蹤到自己。
這不僅僅是技術高低的問題,更是需要大把時間與不菲金錢!
作為一名合格的計算機高手,林行知掌握的并不只是計算機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戰(zhàn)實驗,他十分了解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
在林行知看來,沒有人會這么干。
就算追蹤到了自己,林行知也不在乎真實IP的暴露。
林行知年少輕狂時所做的事情,根本不觸犯本國任何法律(屬地管轄),自然也談不上害怕。
有搭沒搭的聊了幾句,Eckert很快就發(fā)來了一串秘鑰。
林行知沒有打算現(xiàn)在就進入,在聊天的過程中,林行知就大體了解到參加這次行動的人數(shù)。
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黑客,林行知不會如此輕易地將自己的ID與不正當行為掛鉤。
接下來,林行知清理掉了所有的本地記錄,借助搜索引擎,規(guī)避著常規(guī)的審計追蹤,在表層網(wǎng)絡對鷹醬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進行一個大致的了解。
說句實話,林行知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進行過高技術性的入侵戰(zhàn)役了,思考最多的反而是如何防御他人入侵的安全機制,反倒對學術型知識進行了大量的補充,有點兒轉型學術性白帽黑客的感覺。
按理來說,網(wǎng)絡攻防是一個極為講究實戰(zhàn)經驗的事情,許多內容只有在實際的網(wǎng)絡和系統(tǒng)中才能接觸到,要融會貫通就必須依靠實戰(zhàn)。
不過,就在林行知將自己放在入侵者的角度時,卻感覺到了一些別樣的感覺。
逆向分析和二進制知識,是林行知近段時間接觸最多的,也是每個心系互聯(lián)網(wǎng)安全的黑客,所必備的技能。
這兩項知識,能加強對程序邏輯的理解,有助于盡快發(fā)現(xiàn)潛在的安全風險。
所以,林行知沒有如以前一樣,直接進行端口掃描或是嗅探過程,而是將目光放在了與目標相關性較高的超鏈接上。
漫無目的瀏覽了一個小時的網(wǎng)頁,一個目標映入林行知眼簾。
這是一家與鷹醬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有合作的機構。
合作的大概事項,在這家機構的Web網(wǎng)頁上有著粗略的介紹。
“這是...”
林行知瞇了瞇眼,眼前的這段話讓他頓時心計上頭。
「我司與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對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相關易感突變基因進行合作」
“基因圖譜么...”
林行知順著這段話繼續(xù)追查了下去。
沒過多久,林行知就找到了相關信息。
這是一條關于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的猜想,根據(jù)對被試生理行為的研究發(fā)現(xiàn),PTSD病患與受到緊迫動物的大腦,多巴胺會出現(xiàn)異常的活動。
之后,林行知在對相關論文進行了檢索,發(fā)現(xiàn)了一篇挺有意思的論文。
文章的大意是患有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的病患,會在制造多巴胺傳遞子的基因上出現(xiàn)突變。
這種基因突變,會提高人們對于創(chuàng)傷的敏感性,并加劇病理上的反應。
與此同時,作者似乎找到了某種靶向機制,可以調節(jié)這種基因變異,從而降低創(chuàng)傷的敏感性。
除了這篇論文,后續(xù)的研究進度,已是無跡可尋。
不過,進入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的鑰匙,已經放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