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彪悍南北朝之梟雄的世紀
- 云淡心遠
- 2100字
- 2020-07-10 11:24:56
六位帝皇完
而遜位后的晉恭帝司馬德文則被降封為零陵王,搬出了皇宮。
司馬德文此時會想些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似乎是可以確定的:他應該不會想到自己會有性命之憂。
因為在此之前以禪讓形式進行的幾次改朝換代中,無論是被斥為亂臣賊子的王莽、桓玄,還是被尊為開國之君的曹丕、司馬炎,從來都沒有殺害前朝廢帝的先例。
更何況,他還那么的溫順,那么的聽話!
然而,他錯了。
羊是否會被老虎吃掉,既不取決于老虎之前有沒有吃過羊,也不取決于這只羊是否溫順,只取決于老虎餓不餓。
他能否保全自己的性命,既不取決于歷史上是否有這樣的先例,也不取決于他是否聽話,只取決于劉裕想不想。
事實上,由于劉裕當時年事已高,而太子劉義符卻還年幼,為了杜絕后患——避免自己死后有人打著復興晉室的旗號拿廢帝司馬德文做文章,向來心狠手辣的劉裕早就決心干掉他了。
但這種事當然不能公開做。
他命司馬德文的大舅子褚淡之以探親的名義前往妹夫府上,借故支開了司馬德文的左右,將廢帝用被子活活悶死。
司馬德文是死在劉裕手里的第六個君主,前五個分別是桓楚皇帝桓玄、南燕皇帝慕容超、蜀王譙縱、后秦皇帝姚泓、晉安帝司馬德宗。如果搞一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殺手排名,“六位帝皇完”的劉裕可以毫無爭議地以大比分奪冠!
劉裕此舉還為后世開了個壞頭——此后新朝君主登基后,殺死禪位的前朝末代皇帝幾乎成了標配,而下一撥遭殃的,就是劉裕的子孫!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信哉斯言。
不過,雖然對政敵毫不留情,出身平民的劉裕對百姓卻頗為仁慈。
登基之后,為了減輕民眾負擔,他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比如降低賦稅,減輕刑罰,精簡行政人員……
他本人崇尚節儉,車馬不用珠玉裝飾,后宮無有絲竹之音,御床上按照規定要用銀釘,他不允許,只好改用鐵釘,公主出嫁,嫁妝不過二十萬錢,皇帝出巡,隨從只帶十多個人……
在他的帶動下,宮內宮外沒人敢鋪張浪費,魏晉以來鋪張奢華的社會風氣為之一變。
劉裕相信,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天下大治的日子很快就會到來的。
可惜,他等不到那一天了。
公元422年三月,在皇帝寶座上僅坐了一年零九個月的劉裕得了重病,臥床不起。
病床上的劉裕依然心事重重。
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繼承人——年僅17歲的太子劉義符。
劉義符出生于公元406年,當時劉裕已44歲,晚年得子,難免有些溺愛,加之當時劉裕已經是東晉頭號實權人物,劉義符可謂是含著金匙出生的,自幼生活條件優越,身邊不缺吃,不缺穿,當然更不缺馬屁精,小屁孩天性愛玩,這幫宵小就投其所好,挖空心思陪他玩各種游戲,硬是把他培養成了一個大玩家——成天不干正事,只知道玩耍。
這樣一個人,能承擔得起治國的重任嗎?
劉裕晚年最器重的謀士謝晦對此持否定意見。
他直言不諱地對劉裕說:陛下年事已高,如要將基業傳之萬世,帝位就不能給不稱職的人!
劉裕沉吟了一會兒,問道:你覺得廬陵王劉義真怎么樣?
雖然次子劉義真之前的胡搞曾造成了關中丟失、良將盡喪的嚴重后果,但由于長相俊美,又聰明伶俐,因而劉裕對他依然非常偏愛,便特意讓謝晦前去考察他。
謝晦回來后匯報說,廬陵王德輕于才,也不適合尊位。
劉裕這才打消了易儲的念頭。
五月,劉裕病情惡化,他自知不治,便留下了這樣一份遺命:自己死后,由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鎮北將軍檀道濟四人共同輔政,輔佐幼主。
徐羨之是劉裕未發跡前就情同兄弟的好友,關系極為密切,還結成了兒女親家——劉裕第六女富陽公主嫁給了徐羨之的兒子徐喬之,之前在討伐司馬休之時戰死的劉裕大女婿徐逵之則是徐羨之的侄子。
徐羨之曾長期擔任劉穆之的副手,劉穆之死后他正式轉正,執掌朝廷內政。劉裕稱帝后,徐羨之先后出任尚書令、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司空等要職,成為朝臣中的第一人。
四人中,徐羨之是行政老手,傅亮擅長人事,謝晦謀略過人,檀道濟則是身經百戰的軍事奇才,這樣一個組合,有文有武,有勇有謀,完全可以稱之為黃金搭檔。
但劉裕還是感到不太放心,又把太子劉義符叫到了病榻前,叮囑他說:檀道濟有干略,卻沒有野心,徐羨之和傅亮也不會有異志,這三人你應該不必擔心。只有謝晦這個人你必須多加提防,他曾多次隨我征戰,善于隨機應變,腦子很活絡,將來如果有什么變故,一定是他。
五月二十一日,劉裕在建康宮中去世,享年六十歲。
由于劉裕所建的南朝宋國國運不長且并未實現統一,因而劉裕在如今普通大眾中的知名度極低——不僅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比差了幾十個光年的距離,而且也遠不如同時代的冉閔、苻堅。
但我依然覺得,他是那個暗無天日的三百年大分裂時代中最閃亮的明星!
沒有之一!
是的,他沒有潘安那種玉樹臨風的顏值,沒有王羲之那種豪門公子的出身,沒有謝安那種瀟灑自如的風度,沒有桓溫那些風流倜儻的逸事,更沒有庾信那種名動天下的文才,但這個出自“斜陽草樹、尋常巷陌”的寒門男兒卻有著同時代眾多名人望塵莫及的優點——處變不驚的大將風度,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不畏強敵的進取精神,橫掃千軍的英雄氣概,志在千里的遠大理想,無與倫比的雄才偉略……
尤其是他那兩次氣壯山河的北伐,更是一掃南方政權萎靡已久的頹勢,讓胡人聞風喪膽,奏響了兩晉南北朝時期漢人的最強音!
即使千載之后,依然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