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農業大學,辦公室內。
王啟沃,植物學家,生態學家,43歲,男,國家防風治沙小組負責人,華夏農業大學名譽教授。
王啟沃對華夏的防風治沙工作有突出貢獻,此時他靜靜的看著手中的《關于沙漠公路73號承包區荒漠治理調研報告——劉沙》,對旁邊的林青說:
“生長周期15天,是真的,單看報告情況只能知道是新品種,應該是胡楊的變種,其他的需要實驗室數據測算。”
林青,生態學家,41歲,男,華夏農業大學名譽教授,主攻生態環境經濟效益方向。對荒漠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上有重要作用,他接過話茬說道:
“能開公司,應該是掌握了新品種的培育方法,對土壤改良情況怎么樣,能不能推廣,我先查查有沒有申請專利,如果能推廣,對荒漠地塊的開發可就太驚人了。”
兩人對視一眼,都認識到了這項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力。
王啟沃說:“我聯系下林業局,申請考察團,我把報告發過去。”
林青:“好。報告我看看,我研究研究。”報告與申請很快就提交上去,林業局對此相當重視。
林業局的全稱華夏國家林業與草原局,隸屬于國家自然資源部,局長第一時間并沒有批準這份報告,反復的看了幾遍之后,直接聯系了自然資源部部長,直接聯系了辦公廳,整個國家機構層級分明快速高效向上傳遞。
政府部門的運作魏來并不知情,魏來這段時間也并未閑著,整理資料的同時,一直在思考如何快速創造高收益。
荒漠治理的種子以及培育方法,對國家來說是無價的。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成功能為國家提供大量可利用開發的土地。
9月8日,距離防風治沙小組的離去已經是第六天了。程遠和李軍安上門來訪,說三天后大型考察團來這里展開調研工作,周邊安保工作由國家接管。
魏來一驚,慌忙問道:“我這都是合法合規的,沒干違法的事兒啊。”
兩人哈哈大笑,說道:“你發達了,國家大力支持荒漠治理,你的新品種考察通過的話,就是天大的功勞。”
魏來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心里想的是“嚇死了,總覺得會被拉去切片研究。不過要切也是切種子,和我無關。”定了定神,回復到:“那就好,我還想著多承包些地,然后弄個自己的科研基地呢。”
兩人也不多言,說有什么要求可以提,便告辭了。三天時間,魏來安下心來,準備各項接待事宜,迎接考察團隊的到來。
9月11日,考察團隊浩浩蕩蕩的出現在魏來眼前,領頭的便是王啟沃和林青,魏來在四五十號人當中只看見了劉沙是熟悉的,其余的都不認識。
王啟沃上前,“魏總,您好,我是王啟沃,是這次考察團的負責人。”
魏來將團隊引進院中,雙方互相介紹認識,其中科學技術部十人,生態環境部和自然資源部各十五人,四十人組成考察團,一一打招呼后。
林青就開門見山的說:“魏總,上次小組說您培育出了新品種,先將我們的設備調試安裝了,然后我們再慢慢談,這對于國家意義重大,另外,您有什么需求可以直接跟我們說。”
魏來也是辦事的性格,以前就與人打交道的少,也沒多想,便帶著一行人前往園區。到園區后,王啟沃和林青指揮眾人進行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安排劉沙與魏來進行溝通與交流。
“具體什么情況呀,劉哥。”
“魏總,叫我名字就行了,回去的時候寫了份報告交了上去,上面很重視,調查情況來了。”
魏來對這種情況已經有了預想,與劉沙,王啟沃和兩名工作人員回到了辦公室后,王啟沃說:“魏總,也沒見公司其他員工啊?”
魏來頗有些尷尬,“那個我自己琢磨出來的,就弄了個公司,出成果就拉投資,現在沒錢了沒法招人。”
四人無語,用看奇葩的眼光看著魏來。沉默了幾秒后,王啟沃說:“那不知魏總有何打算,公司還要繼續經營嗎。”
魏來心知關鍵的來了,如果沒有系統魏來的選擇肯定是賣掉專利拿一大筆錢,但是有了系統,魏來有了不同的選擇,也讓魏來堅定了把公司開下去的想法。
“我需要大量資金招募人手,擴建基地,最好能多承包些荒漠,然后對周邊進行開發,引進投資。”
王啟沃:“你的情況我們已經了解,我們會盡快上報,具體情況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與你交流。”
工作人員將情況記錄下來,向魏來告別后,四人便前往園區,進行考察工作。
“無滴灌系統,僅憑地下水系與少量雨水便能存活,真是奇跡。”
“土壤監測顯示沙化程度減輕,固定良好,抗風等級8級”
進行了三天基礎研究后,魏來在園區旁重新劃了一格范圍的地,與來到的專家一起將種子種了下去,供專家研究。
種了十幾棵樹后,專家們留下考察,魏來獨自返回辦公室中。十五天的時間,專家們跟魏來一樣感受了震撼生命的奇跡。
魏來突然就成了有錢人,他從來沒有想到任務的完成是如此輕易。
作為魏來的獎勵:
授予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500萬人民幣個人獎勵,
承包國家塔克沙漠三十三萬平方公里的治理,3000億,預付1500億,
承包土地經營許可范圍50000平方公里,
魏來求之不得,低調發育是他喜歡的節奏。
“不過也是,走的是公司賬戶,巨款過來也只是個數字。而我恰巧就需要這么大額的數字來解鎖,系統解鎖了,豬都能上天。”
魏來心里想著,腦海里響起了熟悉的冰冷機械的聲音:
“目標已完成:1500億/1000億”
“指揮官權限正式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