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米高的機器人矗立在實驗室中,金屬外殼還沒有覆蓋,由頭部,身體和四肢組成,近處觀看仿佛機器零件的堆砌參雜密集的電線。
機器的外形多種多樣,相對于針對不同情況的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并沒有什么優(yōu)勢,但是人類社會文明的結構下,人形機器人仍然擁有著它所具備的重大意義。
對于現(xiàn)代社會而言,各種各樣的機器設備層出不窮,固定化的機械技術已經(jīng)滲透在了人們的生活當中。大型機械可以做到許多人力無法做到的工作,也有著先天性的限制條件,地形限制。
機器是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是重復勞動與計算的替代。
機器的大小也由其功能與用途決定。作為一款需要快速部署和應用的種植機器人,人形機器可以方便的搭載其余模塊,實現(xiàn)種植任務。
沙漠地貌并不是簡單的平地,高地,峽谷,沙丘多種多樣的地形,就決定了機器的大小與重量。
這樣的機器人任何國家都能造出來,因為缺少控制系統(tǒng)。無人操控并不是真的字面上的無人操控,一般指代的是遠程操控和自動運行。
種植機器人缺少了各項系統(tǒng)的安裝,換言之,站在魏來面前的大家伙,是個樣子貨。
要想讓機器人動起來,就得靠一套完整的工作系統(tǒng)。
而系統(tǒng)的核心,也就是機器人的底層邏輯,編程。
機器人編程語言是一種程序描述語言,它能十分簡潔地描述工作環(huán)境和機器人的動作,能把復雜的操作內容通過盡可能簡單的程序來實現(xiàn)。
機器人編程語言也和一般的程序語言一樣,應當具有結構簡明、概念統(tǒng)一、容易擴展等特點。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很多情況下都是操作者實時地操縱機器人工作。
系統(tǒng)帶給魏來的知識傳承,讓魏來解決了編程的大難題。在編程這一塊,可以說魏來是一個初學者,但是系統(tǒng)帶給魏來的是相當先進的機器語言。
魏來并不清楚自己掌握的編程知識是一筆怎樣的財富。
現(xiàn)階段的魏來,可沒有人可以交流。
最先安裝上的是機器人的工作系統(tǒng),自動種植,沙漠地形中,種子需要在1.2米深的位置生根發(fā)芽,簡單來說工作流程就是移動打洞放種子。
需要解決的問題來到了控制系統(tǒng)上。電力驅動的機器人,各項電子元件,在魏來的手中重新構建,形成了操控無人機的核心元件,這個長方體電子元件,抽屜大小,控制著整個無人機的運行。
這正是系統(tǒng)提供的多功能無人機器人技術的精華,真正的黑科技,通過設定各項參數(shù),實現(xiàn)機器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命令的執(zhí)行。
簡單來說三大功能:環(huán)境掃描,精確定位,移動控制。
魏來將它裝進了機器人的頭部,并給這個系統(tǒng)起了個名字,“感官”。
接下來機器的運行所必要的能源轉化,動力系統(tǒng)。
如果機器的能源供給只能運轉幾分鐘,作為移動機器人是極其失敗的,而作為固定機器人,它的效率又比不上現(xiàn)有工廠機械加工的效率,人形機器的劣勢便在此處。
以現(xiàn)有的電力存儲系統(tǒng)和發(fā)電效率,對于一個移動機器人的體型無疑過于龐大。
制備光伏發(fā)電板,用到了系統(tǒng)的優(yōu)化技術,拋棄了傳統(tǒng)發(fā)電機,達成了小型化與能源的升級,沙漠中的機器移動需要耗費更多的能源。
一頓操作之后,機器人的移動耗電來到了3%,工作狀態(tài)下的耗電來到了5%,移動速度上每小時100公里,極限速度每小時120公里。
魏來滿意的看著制造出來的機器人,一周后,幕后科技綠地培育基地,魏來與蘇謙等人一起進行第一次實際應用測驗。
眾人看著眼前的機器,沒人覺得會成功。眼前的機器人還沒有裝上外殼,重量1.35噸,電線與零件配合而成,一股濃濃的廢土風格。
岳作功心想:“本來以為是個全地形車打樁種植機,結果是個機器人。沒有強力的控制系統(tǒng),能不能動還兩說呢,有這編程的水平干啥不行?
大型制造業(yè)工廠也不敢直接搞這無人機器人,真夠奇怪的,先看看再說吧。”
跟岳作功想的不同,趙菲蕓與唐明江則對此產(chǎn)生了深深地對未來的擔憂,大眾雖然對于機器人并不陌生。
站在產(chǎn)品的角度,如果產(chǎn)品功能單一,與其他機械相比效率不足以在市場競爭上獲得優(yōu)勢,需要數(shù)個版本迭代升級來擠入市場,市場推廣與財務很有可能會嚴重拖累公司的發(fā)展。
蘇謙知道魏來打算走的是與國家合作發(fā)展,走高端發(fā)展路線的,但也從未見過公司剛獲得了第一筆投資的同時,就開始造機器人,他覺得魏來有些好高騖遠。
看著眾人的表情,魏來就差把等著瞧三個字寫臉上,趕緊說道:“開始測試”
岳作功趕忙安排員工,進行記錄。魏來叫人將種子放入機器中,開啟了機器,設置種植范圍,一平方公里。機器便迅速行動起來,插入,拔出,移動到下一位置,一氣呵成。
“種子最大攜帶量:50斤”
“種子分揀誤差:1-3粒”
“轉向良好,地形適應良好”
“障礙物測試通過”
“全功率耗電量測試通過,持續(xù)運轉良好”
“種植速度恒定,每平方公里種植時間:6小時”
眾人看的目瞪口呆,蘇謙略顯激動,問道:“成本多少,功能還能再開發(fā)嗎。”
魏來撓了撓頭,“我還沒算,光顧著制造了。”
岳作功兩眼放光,“魏總,資料有嗎,我能研究研究嗎。”
魏來說:“暫時不行,我還需要完善,成型了給你。”
對于工程機械設計師來說,一款全新的機械設備,尤其是現(xiàn)階段不應該出現(xiàn)的科技產(chǎn)物,對岳作功的沖擊深深地激起了他的研究興趣,不自覺的,也對看向魏來的目光帶上了一絲敬佩。
魏來開玩笑的說道:“大家都簽了保密協(xié)議了,這是目前公司最高機密,可別亂發(fā)朋友圈啥的,哈哈。”
眾人來到幕后科技公司的時間不長,此時第一次的對魏來與公司產(chǎn)生了期待,蘇謙第一時間察覺到了眾人的變化,微微一笑,內心想道:
“并不是所有公司和你的公司一樣,手底見真章吧。”
又是一周,顏佳怡忙著配合法務陳雪進行各種各樣的專利申請與購買,趙菲蕓統(tǒng)計核算材料的成本與公司支出審批,大家暫時留在了沙漠基地,等待著機器人二次測驗。
同一臺機器人,外觀變成了銀白色,鋁合金材質,此時機器人的重量來到了1.6噸,一輛小汽車的重量。
外觀的變化對于機器人的顏值有了巨大的提升,性能沒有什么提升,對于電量的使用結果也被測試了出來,全功率可運行三日,移動五日。
同時魏來著手于生產(chǎn)線的搭建,但是動力設備的抉擇讓魏來陷入了兩難。
魏來叫過來了蘇謙,沉默了半晌,開口道:“我的無人機采用了新的能源技術,推出的話,可能影響很大。”
蘇謙問道:“有多大?”
魏來又沉默,“可能所有人不用買電了。”
“你怎么獲得的投資?”
“找國家談的。”
“那不就完了,你是開公司的,搞研發(fā)的,又不是搞民生的搞政治的,想的多的不行。”
魏來豁然開朗,自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從獲得系統(tǒng)一步步產(chǎn)生對世界的影響,害怕國家發(fā)現(xiàn),但是同時為了完成第一個目標,沒有小打小鬧,自己的公司建立到地盤的承包,又哪件事不是依靠國家的存在。
科技文明的發(fā)展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代人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