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它而美:設計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的理論、流程和案例
- 叢志強
- 770字
- 2020-07-21 16:15:51
三、愿意嘗試
“你們這兩天舊衣服收得怎么樣啊?我聽說你們要用這些舊衣服給村里的孩子們做玩具?”她倚在客廳的門框上,雙手交叉抱在胸前,笑著問道。
這一瞬間,我突然發現:小仙似乎開始對我們做的事情漸漸地感興趣了。
“對啊,你要不要來參加?”我放下手中的碗筷,注視著她,認真地說道。
小仙大聲笑了起來:“我的時間恐怕不行吧?中午要給你們做飯的,這樣會不會耽誤進度啊!”說完順勢把手臂垂了下來。
“沒有什么耽誤不耽誤的,你按照自己的時間來,快到中午的時候,你可以提前回家。”
她擰緊眉頭,用力地抿了抿嘴,猶豫了一下,說:“嗯!那我就試試!”
這時,連我也頗感意外,小仙居然這么快就同意參與了。
吃過午飯后,我們帶她一起來到了祠堂。
正在擺弄布料的幾個村民熱情地跟我們打著招呼。小仙跟隨著我快步走到堆滿舊衣服的乒乓球桌(婦女們的工作臺)前,她低著頭仔細打量著眼前的一堆舊衣服。
“咱們要先把這些舊衣服的布料裁開。”我用手輕輕比劃了一下,又指了指旁邊的一棵桂花樹,“然后把它們重新縫合成樹根的形狀。”
小仙聽完迅速點了點頭,拿起其中一件舊衣服,左手抓住布邊,右手握著剪刀,嫻熟地裁剪。隨后,她又將裁好的布料按圖紙進行縫制,工整的走線,靈活的針法,讓人眼前一亮。

“你怎么這么熟練啊?”我驚訝地問道。
她抬頭望著我,左手指著自己,樂呵呵地說:“我嘛,以前經常給村里人做衣服。”
這時,我才意識到:小仙壓根兒沒有把她會做面食和裁縫的手藝放在心上,可能她覺得對于一個農村生活的婦女來說,會這兩樣手藝怕是再普通不過了吧。
我接著問:“那你以前有沒有用布做過布玩具?”
“沒有。”
“可不可以嘗試著做一下?”
她重重地點著頭,一本正經地說道:“當然可以!”
我看到小仙眼神中流露出如此果敢和堅定的神情。
“那我做什么呀?”
“你做你熟悉的東西就可以啊!”
“那我就做竹筍吧,我老公天天去挖竹筍。”
“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