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篇 論幸運和不幸對判斷人們行為合宜性的影響;以及何以有時容易被認同,有時則不易

第一章 我們對悲傷的同情比對快樂的同情更為強烈,但仍然無法與當事人自己的感受相提并論

我們對悲傷表示同情,雖然極其真切,無以復加,但是它比我們對快樂的同情更受關注。“同情”這一字眼,就其最貼切的本義而言,指的是我們對他人的痛苦而不是他人的快樂抱有同感。一位已故的睿智前輩曾認為,有必要通過辯論來論證一下,我們對快樂懷有真誠的同情,而且慶賀也是人性的一種本能。但我相信沒有人會認為有必要去證明憐憫之心也是人性的本能。

首先,我們對悲傷的同情,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對快樂的同情更為常見。即使過度的悲傷,也能贏得我們的一點同情。誠然,我們的感覺確實不是完全的同情,即使我們對當事人的感情表示認同,也沒有達到與他的感受完全契合的程度。我們也不會與受難者一道哭泣、驚呼和哀傷。相反,雖然我們會覺得他太過軟弱,情感失控,我們依然會對他表露真切的關心。可是,如果我們對另一個人的快樂完全不理解,不贊同,我們就不會關心或同情他。一個人如果快活得不加節制,快活得毫無意義,快活得手舞足蹈,快活得令我們無法理解,那就必然淪為我們蔑視和討厭的對象。

此外,痛苦無論是心靈的還是肉體的,都比快樂更能刺激我們的情感。我們對痛苦的同情,雖然遠不及受難者自己感受的那么強烈,卻比我們對快樂的同情更加生動,更加明顯。正如我即將闡述的那樣,對快樂給予的同情更近乎人類的原始情感,自然而且歡快。

總的來說,我們還常常極力控制自己對別人悲傷的同情。只要受難者不在場,我們總是極力自我壓制這種同情,不過我們不一定總是能成功做到這一點。我們一邊勉為其難地表達同情,一邊極力抵制這種同情,然而這勢必會加劇我們的同情;但是我們從來不需要遏制對快樂的同情。當我們對別人的快樂感到妒忌的時候,我們絕沒有絲毫同情的感覺;如果沒有妒忌之心,我們會很樂意表示同情;如果心存妒忌,我們通常會感到很慚愧,所以,一旦那種不快的情緒妨礙我們對他人的快樂表示同情,我們便會經常裝模作樣,有時候還真的寧愿自己能夠同情別人的快樂。比如說我們會由于鄰居交了好運而表現得很高興,而在內心深處我們實際上是酸溜溜的。即使我們不愿意同情別人的悲傷,卻經常很容易有這種感覺;雖然我們愿意同情別人的快樂,自己卻往往感受不到快樂。因此,通過顯而易見的觀察,我們自然而然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很容易對悲傷表示同情,而對快樂表示同情卻絕非易事。

然而,即便存在這種偏見,我仍然敢大膽斷言:如果沒有妒忌之心作怪,與痛苦相比我們更傾向于對快樂表示同情;而且我們對快樂的同情,最接近當事人自己的感受;與此相比,我們對痛苦情緒所給予的同情,卻只是想象出來的。

對于那種過分的悲傷,我們有時候還會有些寬容,雖然我們對其并不完全認同。因為我們深知,受難者必須盡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以便獲得旁觀者的諒解,這得做出多么巨大的努力!所以,即使他無法做到這一點,我們依然能夠諒解。但是,我們對待過分的快樂卻無法如此寬容;因為我們認為,調整自己的快樂情緒,使之達到能夠被旁觀者所接受的程度,并不需要做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如此看來,遭遇大災大難依然能夠抑制自己的悲傷之人,似乎最值得欽佩;而春風得意卻同樣能夠駕馭自己歡樂之情者,好像不值得贊賞。我們覺得,在當事者自然感受到的情感與旁觀者完全能夠體諒的情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前者要比后者寬泛得多。

一個身體健康、沒有外債、問心無愧之人,還有什么能夠令其更加幸福呢?對他來說,再增加一些幸運都是多余的;如果他因此而興高采烈,那他必定是個輕浮之輩。然而,這種狀況是人類最自然、最普遍的狀態。盡管此乃當今世界令人悲哀的不幸與墮落,但這確實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狀況。因此,一碰到這種狀況,他們都很樂意與其同伴分享歡樂之情。

他的歡樂之情雖然無以復加,卻大可減少。他的狀況與人類的財富巔峰狀態雖然存在差距,但卻微不足道;然而,他的狀況與人類悲慘的深淵相比,其差距卻巨大無比。因此,不幸使人的情緒消沉,但不幸的程度必然沒有反映其真實狀況;幸運使人快樂,但快樂的程度必然遠遠超出了自然真實的狀況。因此,旁觀者必然會發現,完全同情他人的悲傷并使自己的感情與其同步一致,要比完全同情他的快樂更加困難;而且他在前一種情況下,必定會比在后一種情況下更多地背離自己的自然情感和常見的情緒。也正因如此,我們對悲傷的同情與對快樂的同情相比,前者往往是一種更加敏銳的感覺;但它卻總是遠遠不如當事人自然產生的情感那么強烈。

同情快樂令人心情愉悅;只要沒有嫉妒心作怪,我們都會忘我地沉湎于那種極度的歡樂之中。但是同情悲傷卻是令人痛苦的,我們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1]。觀看一場悲劇演出時,我們總是極力抑制自己,以免被那悲傷的劇情打動而觸發同情之心,實在無法控制情緒時,我們也會盡力在同伴面前掩飾自己的關切之情。一旦淚水悄悄滑落,我們還會不動聲色地抹去,唯恐旁觀者全然不能體諒這種多愁善感之情,覺得我們太過脆弱無用。因自己命運多舛而需要人們同情的那個可憐之人,感覺到我們對他的同情可能有點勉強,因此在向我們訴說其不幸遭遇時難免會心生顧慮而猶豫不決:他甚至隱瞞自己的一部分悲慘境況。碰到冷酷心腸的人,他也不想袒露自己全部的痛苦情感。而縱情歡樂、沉湎于成功的人則恰好相反,因為他知道只要我們不是因為嫉妒而對他產生反感,我們就會對他的成功表示由衷的同情和贊賞。因此,他充分相信我們會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毫不掩飾地大聲歡呼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為什么在同伴面前哭泣會比歡笑更令我們感到不好意思呢?生活中所有的淚水和歡笑都是極為正常的,但我們總是覺得,旁人似乎更愿意同情我們的快樂而不是悲傷。即使遭受滅頂之災,鳴冤叫屈總是令人難受;但是為勝利而歡呼卻并非總是有失體面。確實,謹慎往往告誡我們要以節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成功,因為獲勝后的狂喜比其他任何事情更容易激發別人的嫉妒。

平民百姓對比自己地位優越之人從來沒有嫉妒之心,在歡慶勝利或出席公共典禮時,他們的歡呼是多么熱烈!在旁觀一次死刑時,他們的悲痛是多么的莊嚴肅穆!在參加葬禮時,我們那哀傷的表現通常不過是故作神情肅穆而已;但是在參加洗禮儀式或者婚禮時,我們的歡笑永遠都是發自內心,沒有絲毫虛情假意。在所有這類歡慶的場合,我們真心實意的歡樂之情,與當事人的感覺相比,雖然不如他們那么持久,卻常常與他們一樣強烈。每當我們熱誠地向自己的朋友表示祝賀時,他們的快樂簡直就是我們的快樂:這時,我們會像他們一樣開心,我們心花怒放,內心被快樂充盈著,眼中閃耀著歡欣鼓舞和心滿意足的光芒,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姿勢都顯得生動愉快;然而,我們卻很少這樣做,這也算是人性中令人不齒的一面吧。

但是與此相反,在安慰我們痛苦難當的朋友之時,與他們的感受相比,我們所能感受的又是多么的微乎其微呢?我們坐在他們身旁,看著他們,神情凝重、嚴肅認真地聆聽他們傾訴自己遭遇的不幸。然而,他們的傾訴常常會因為情緒崩潰而突然中斷,這種自然而然突發的情緒往往令他們哽咽無言。此時我們心中滋生的那種倦怠的情緒,與他們那突然崩潰的情緒又是多么的不合拍呀!同時,我們可能感到他們的情感是自然而然迸發的,與我們在類似情況下可能感受到的差不多;我們甚至會在心中責備自己麻木不仁,因而又可能矯揉造作地表現出一副同情萬分的樣子;不過,即使我們故作同情,那也是極其微弱的,而且是曇花一現,這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一旦我們離開了那個房間,它就會轉瞬即逝,一去不返。看來上蒼在令我們承受自己的痛苦之時,他認為這些苦難足夠深重,所以也就不再苛求我們必須將別人的痛苦加在自己身上,不過還是敦促我們盡可能去幫助他人排解痛苦。

正是由于我們對別人的痛苦反應遲鈍,那些深陷極度悲痛的人如果依然表現得豁達大度,就顯得超凡脫俗了。經歷諸多小災小難還能保持愉快情緒的人,舉止行為總是彬彬有禮,自然令人心生好感。但是一個遭受大災大難還能處之泰然的人,則近乎超凡圣人了。我們覺得,任何人遇到他這種環境,必然會激動不已不能自持,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需要做出多么巨大的努力啊!他居然能夠完全駕馭自己的情緒,我們唯有贊嘆不已!他此時如果表現得越鎮定,就越不容易獲得我們的同情,不過他并不在乎是否有人對其抱有同情,但我們一旦發現自己缺乏同情,內心也會慚愧自責。當我們雙方的情感完全一致時,我們就會認為他的行為極其合宜。依據我們對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點的感知,我們并沒有理由去指望他應該保持這種淡然與平靜。他能夠表現得如此高尚,做出如此巨大的努力,他的這種定力著實令我們驚嘆不已,再加上我們完全同情和贊同他的表現,這種混合情感就構成了所謂的欽佩之情;這一點我不止一次提到過。加圖被敵人圍困后無法抵抗,因為他奉行的是時代賦予他的高尚信念,所以拒不投降,最后陷入絕境。然而,他絕不會因自己遭遇的不幸而畏縮,也絕不會悲號哀求,更不會違心地以惹人憐憫同情的淚水去求饒。相反,加圖像個真正的男人那樣剛毅勇武,鎮定自若,視死如歸,為了朋友們的安全發出一切必要的命令。加圖的所作所為,讓那位以冷漠無情而著稱的偉大導師塞內加也為之汗顏,連眾神也忍不住表示由衷欽佩和贊嘆。

在現實生活中,每當碰到這類英勇的高尚壯舉,我們都會深受感動。因此,我們更容易被那些渾然忘我、行為高尚的人感動得涕零淚下,而不會對那些不能忍受一絲痛苦的軟弱之人施以同情;在這類特殊情況下,旁觀者因同情而激發的悲傷似乎超過了當事人的原始情感。蘇格拉底將最后一滴毒藥一飲而盡的時候,朋友們無不為之啜泣,他自己卻神色平靜,顯得輕松愉快。在這種場合,旁觀者無須刻意控制自己因同情而產生的悲傷情緒,也不必擔心自己會做出什么過分和不合適的事情;相反,他會覺得自己的這種情感恰如其分,并且因為產生了這種情感而對自己感到滿意、極為贊賞。因此,他樂意沉湎于這種令人傷感的情緒之中;畢竟是朋友遭受了大災大難,他自然而然會產生關切之情,他可能從沒像現在這樣對朋友產生過如此細膩的情感,產生過如此憐惜而又充滿悲切的愛意。然而當事人情況卻恰恰相反;面對自身所處的極其可怕的令人不快的處境,他被迫無奈,只能盡量不予關注。他擔心如果太過關注自身的那些處境,可能會情緒失控,導致他人對自己產生不好的印象,認為自己不如往日那樣行為有度,從而失去旁觀者的同情和認可。因此,他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些可以讓他心情愉快的事情上,轉移到那些會給他帶來贊揚和欽佩的英勇行為上。一想到自己能做出如此難能可貴的努力,一想到自己深陷困境卻依然能夠把控自己的行為,他就無比開心、興奮異常,這足以讓他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這樣一來,他成功地戰勝了苦難。

與此相反,因自身遭遇不幸而沉浸于悲傷沮喪之人,總會顯得有些庸俗可鄙、令人厭惡。我們無法深切體會他的自憐自哀;或許也無法體會,萬一換了我們處于同樣的境遇,我們自己又會有何感覺?但是我們便若因此瞧不起他,這也許有失公允吧。如果說世間有不公允的情感的話,這就是,而且是人性中固有的。動輒悲傷,絕不會令人愉快,也不會令人尊敬,除非對于這種悲傷我們自己也深有體會。一位性情寬厚、令人尊敬的父親去世了,兒子沉浸于哀傷之中不能自拔,這也無可厚非。他的哀傷主要是基于對已故父親產生的懷念和同情,對于這種充滿人性的情感,我們很容易理解和體諒。如果有些不幸只是對他本人產生影響,但他卻因此哀傷過度不能自拔,那他就不會得到人們的體諒。即使他淪為一無所有的乞丐,或者身敗名裂,甚至被公開處決,哪怕是在斷頭臺上灑下一滴眼淚,在那些勇敢而高尚之人看來,那也永遠是令他自己蒙受恥辱的。然而,他們對他的憐憫同情依然非常強烈非常真誠;但是這種同情仍然沒有他那過度悲傷強烈,因此,這個在世人眼中極為懦弱之人,依然沒有獲得大家的原諒。對于他的行為,他們與其說是感到悲傷,不如說是感到羞恥的。在他們看來,他這樣做是令自己蒙羞,實乃其不幸之最可悲之處。那個勇敢的比朗公爵,過去常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但是當他站在斷頭臺上,看到自己淪落的慘狀,回憶起過去的恩寵和榮光因自己的輕率魯莽而蕩然無存,忍不住淚流滿面;這種脆弱表現,實在是有損他在人們心中勇猛無畏的光輝形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波市| 宜阳县| 疏附县| 岑溪市| 怀柔区| 漳州市| 重庆市| 颍上县| 炉霍县| 宁明县| 岑巩县| 任丘市| 大庆市| 修武县| 确山县| 阜南县| 阿鲁科尔沁旗| 建德市| 肇东市| 兴城市| 镇宁| 苗栗县| 南郑县| 茂名市| 博乐市| 通海县| 郯城县| 洛阳市| 印江| 德州市| 彰化市| 东至县| 定襄县| 长岛县| 麻阳| 龙泉市| 天水市| 靖安县| 泊头市| 乌鲁木齐县|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