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525字
- 2020-07-21 15:35:53
事無大小 詳之以審
訓曰:凡人于事務之來,無論大小,必審之又審,方無遺慮①。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誠至言②也。
【注釋】
①遺慮:留下后患。
②至言:高明、精深玄妙的言論。
【譯文】
訓言說:凡是對于面臨的各種事務,無論它是大還是小,我們都一定要反復審查,才不會留下后患。所以,孔子說:“遇事不說怎么辦怎么辦的人,我對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這的確是高明的言論。
【解讀】
無論做什么事,都應當先弄清原因,然后再仔細審查所做的事情有無疏漏之處。只有這樣,才能將事情辦得盡如人意。小到處理個人的生活瑣事,大到處理國家大事,都應當仔細斟酌,以減少過失。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人們處理事情,不是抓了大事而忽略了小事,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之所以難以做到彼此兼顧,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做到對所面對的事情進行反復審查,從而造成了辦事不力的后果。《左傳·莊公十年》載:當曹劌問魯莊公“何以戰(zhàn)”之時,直到魯莊公說出“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才說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并請求隨軍出戰(zhàn)。由此可見古人處理事情的審慎態(tài)度。康熙這種“無論大小,必審之又審”的處理事情的審慎態(tài)度,對于我們今天處理事情,仍然是一個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