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未來
- 陳世越 羅清軍
- 1229字
- 2020-07-17 13:49:52
認真傾聽,才能與孩子有效溝通
很多媽媽都陷入一個誤區,即所謂溝通,就是媽媽負責主講,孩子負責聽。殊不知,這樣的溝通方式恰恰是很多孩子都心生抵觸,也極其厭倦的。正因如此,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才會嫌棄媽媽很煩人。作為媽媽,一定要發自內心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才能給予孩子更大的空間去成長。當媽媽喋喋不休,孩子必然越來越厭倦媽媽。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媽媽都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為孩子好的想法灌輸給孩子,卻不知道媽媽以為好的,未必是孩子需要的。此外,也因為人生經驗的限制,孩子往往不理解媽媽的想法,導致與媽媽的相處出現隔閡,溝通面臨障礙。當誤會不斷地積累,就會使得親子關系陷入困境。還記得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嗎?在電視劇里,媽媽把女兒送到國外留學,一心一意想要培養女兒進入劍橋大學,成為社會上頂尖的精英,擁有成功的人生。然而,女兒居然拿著媽媽給她的學費和生活費,回到國內開餐館,過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且女兒還非常熱衷于鉆研廚藝,不得不說,女兒的人生理想和媽媽是背道而馳的。當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媽媽得知真相,簡直如同遭遇晴天霹靂,痛心疾首,也覺得自己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付諸東流。在與女兒之間發生各種爭執和矛盾之后,媽媽最終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決定要尊重女兒的想法。媽媽很后悔沒有提前與女兒深入溝通,沒有積極地傾聽女兒的心聲,否則母女都不需要走太多的彎路。這樣的情節和誤解不僅出現在電視劇中,也頻繁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作為媽媽,理應是孩子最親近和信任的人,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與孩子漸漸地走向相反的方向,也導致孩子與媽媽之間產生隔閡。通常情況下,在親子關系中,媽媽占據主導地位,這樣一來,也理所當然承擔起引導的重任。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媽媽不要急于掌控孩子,而是要更加認真地傾聽孩子的想法,給予孩子積極的建議和引導。這樣的做法,看起來整個事情的推進速度變緩慢了,實際上卻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能夠讓事情更加迅速推進。人與人之間的一切交往,都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上,媽媽與孩子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是普通人際關系的一種。媽媽只有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彼此支持和幫助的關系,才能順暢進行溝通,也為加深親子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今,還有很多媽媽都覺得與孩子之間有代溝,溝通無法順暢進行下去。實際上,傾聽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給孩子機會順暢地表達,才能讓孩子漸漸地愿意敞開心扉,也能夠以各種方式應付挑戰。很多心理學家發現,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傾聽,長大之后在自尊自信方面也往往存在很多問題。當成年的孩子表現出缺乏自信、唯唯諾諾、膽怯等性格特征,則必須經過漫長時期的治療,才能恢復心理健康。作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隨隨便便就打斷孩子的傾訴,也不要以代溝為由,屏蔽孩子的語言,唯有在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孩子的人格才能健全,心理才能積極向上。
要想成為好媽媽,必須先成為孩子的傾聽者,以真誠和用心,打開孩子的心扉,給予孩子的成長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