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
- 楊景云
- 1577字
- 2020-07-17 13:47:13
背不動的包袱,你可以直接甩掉它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上學的時候,父母總是指著隔壁的孩子說:“瞧瞧人家,成績多優秀,你得向他看齊。”大學畢業了,父母長輩都說:“還是當個老師,或者考考公務員,這才是鐵飯碗,其他的都不是什么正當的工作。”工作的時候,上司總是告訴你這樣不對,那樣不對。批評和指責接受得多了,一方面讓我們對批評麻木;另一方面又會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東也不對,西也不對,究竟怎樣才能讓人都滿意呢?
我們生活的最初點,似乎是讓所有的人都滿意,而從來沒有讓自己滿意過。事實上,我們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你不需要討好所有的人,只有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堂心理輔導課上,老師帶領同學們做了一項實驗。他讓大家合力寫一首歌,歌的內容是關于親情和愛情的。經過幾番修改,歌詞定稿了。老師把歌詞打印了兩份,先把其中一份貼在通往圖書館的宣傳欄上,旁邊放了一盒各種顏色的水筆。兩位女同學站在這里推廣這首歌,邀請過往的同學從歌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后選一支水筆標出來。幾十位同學參加了這項實驗后,印著歌詞的紙已經被標得五顏六色,差不多每一句歌詞,都有它的欣賞者。然后實驗者換了一份歌詞,請后來到這里的同學挑選自己不喜歡的、認為不夠水準的歌詞標注出來,結果呢?差不多每一句歌詞都被標了出來,“沒新意”“不上口”“寫得太假”,批評的聲音也五花八門。
心理老師把兩份歌詞都收回來,給同學們總結說:“人世間有一個奧秘,那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有批評的聲音,同時,每一個付出了努力的人,在暗中都有其欣賞者。所以我們做事情不要奢求所有人都滿意,只要有一部分人滿意便是成功。”
不管什么事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認同你。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觀念不同,也許有的人認為好,其他的人并不這樣認為。而且,即使大家都認為很好的事,還是會有人認為不好。這種情況是無法避免的。因此,你只要做好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可以了,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只能讓你陷入無所適從的死胡同。
小夏是一家西點店新來的營業員,她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既怕稍不留意得罪了客人,又怕手腳太慢被店長責備。
有一天,她在擺放蛋糕的時候,不小心手抖了一下,一個小蛋糕摔在了地上,小夏又急又窘,眼淚都快流下來了。店長急忙安慰:“沒事,沒事,一會兒讓師傅重新做一個。”可小夏心里就像壓了一塊石頭,總在擔憂這件事:店長會不會因為這件事辭退我,我怎么這樣笨呢,其他人工作總是做得那么好,可我……她越想越泄氣,每天憂心忡忡,工作接連出了很多紕漏。店長疑惑了,小夏這是怎么了?
在店長的再三開導下,小夏才道出自己的心結,店長聽了啞然失笑:“這都是一些小事情,值得為這樣的事情擔心嗎?工作中犯了一點小錯,沒有人會在意的,因為大家都在關注工作的事情,沒有人會關注你,當初我當實習生的時候,犯下的錯誤更多,但我從來不擔心,因為犯錯了才能更好地改正錯誤,不是嗎?”聽了店長的話,小夏豁然開朗,也許自己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糟糕,別人也不會總盯著自己的過失不放,定下心來,好好工作就是了。
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們無休止地與自己較勁兒。這樣整日憂心的日子有什么快樂可言呢?如果我們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地將自己當成焦點,只會讓自己身心疲憊。因此,學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享受自己生活的世界就足夠了。我們并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滿意,他的臉色不好,也許只是因為他太疲倦,也許他受其他問題影響而并不是有意沖你而來,也許雖然做給你看,但全是誤會。你為什么拿這些也許根本無解的問題難為自己呢?當你過分關心“別人的想法”時,你太小心翼翼地想取悅別人時,你對于假想中別人的不滿意過分敏感時,你就會有過度的否定反饋、壓抑以及不良的表現。最重要的是,看看自己能夠做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在眾人的誤解面前不妥協,敢于堅持沿著既定方向前進的人,才能真正享受成功、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