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是成功的基石
古人云,滴水石穿,繩鋸木斷。這并非是因為水滴的力量無比強大,也不是因為柔軟的繩子多么堅韌,而是因為專注的力量。水滴要想鑿穿石頭,就需要經年累月的努力,一滴一滴地滴下來,才能把石頭穿透。柔軟的繩子要想把木頭鋸斷,也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持續地鋸,才能讓木頭斷開。不管是水滴還是繩子,原本都不夠強大,但哪怕是微小的力量,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決不放棄,最終也能夠積累力量,創造奇跡。
從本質上而言,專注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從更為本質的角度而言,專注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專注與現代社會所提倡的工匠精神相似,都能夠創造奇跡、改變命運。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古往今來,大多數成功者并沒有得到命運的青睞,反而遭到命運的捉弄和殘酷的對待,他們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就是因為哪怕遭遇再多的坎坷挫折也絕不放棄,而是始終努力向前,絕不畏縮。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獲得成功,就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只有擁有極高的專注力,才能在嘈雜的社會生活中不忘初心。
培養和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還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學習成就,為孩子將來獲得成功奠定基礎。通常情況下,專注的孩子能夠集中所有時間和精力做好一件事情,把事情做到極致,而三心二意的孩子就像小貓釣魚一樣,必將一事無成。當然,孩子并非生而就具有專注力,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例如,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循序漸進地延長講故事的時間,這樣才能不斷地延長孩子的專注時間,也讓孩子的專注力得以增強。其實,很多父母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都充當了孩子專注力的破壞者。例如,當孩子專心致志看螞蟻的時候,父母會突然喊孩子回家吃飯,如果孩子無動于衷,有些急脾氣的父母甚至會上去揪著孩子的耳朵,把孩子提拉回去。實際上,孩子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是發展專注力的好時機。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在限定時間內結束游戲或者準時回家,就應該提前和孩子約定好時間,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專注力,也不至于引起孩子的反感。
其次,很多父母對于專注力的了解都很狹隘,覺得孩子唯有專注于學習,才有助于提升專注力。實際上,孩子專注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而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還可以從專注一項事物到同時專注好幾項事物。當孩子一心二用甚至三用也能把事情做好的時候,說明孩子專注的范圍越來越廣,也意味著孩子同一時間內處理事情的效率越來越高。
再次,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還應該深入發掘孩子的興趣。顯而易見,對于不感興趣的事情,孩子是很難專注的。而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孩子也許不需要非常努力和辛苦,就可以保持專注。所以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很難對某件事情保持專注,那么就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專注力需要靈活。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雖然孩子不需要工作,但是為了應付學習,孩子同樣需要加快節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專注于某件事情,就無法從中順利掙脫出來,那么可想而知,孩子做事情的效率會很低。如果能采取科學的方式,讓孩子秩序井然地做事情,那么孩子專注力的轉移就會一氣呵成。例如,每天早晨起床,孩子可以先聽英語,再穿衣服、疊被子、洗漱、吃飯等,然后背起書包去學校。如果孩子總是等到快要出家門的時候才想起來沒有聽英語,那孩子學習英語的效率會很差。由此可見,提升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在于,孩子的專注范圍要廣,邏輯思維要強,這樣孩子才能按部就班地同時或者先后處理好很多事情,也把專注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總而言之,專注力的形成絕非朝夕之事,父母要想提升孩子的情商,讓孩子擁有專注力,除了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之外,對于那些孩子不喜歡做卻又非做不可的事情,也要想方設法培養他的專注力。例如如果孩子喜歡去游樂場玩耍,而不想完成作業,那么父母可以以按時完成作業獎勵去游樂場一次為籌碼,激勵孩子主動按時完成作業。此外,為了讓孩子專注于寫作業,父母還要盡量清除干擾因素,為孩子營造更加專心的氛圍。如讓孩子的書桌上只有學習的必需用品,而沒有太多的玩具和文具,否則孩子很容易受到吸引,變得不夠專注。畢竟,孩子的自制力是有限的。
專注力的養成對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為孩子營造動靜結合的節奏,讓孩子動若狡兔,靜若處子,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