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不該是因為害怕寂寞
從前鄉下的裊裊炊煙是人們心靈的暖霧,有小橋流水、雞鳴犬吠、夕陽和清風的陪伴,即使孤身一人,也從未覺得寂寞;如今高樓大廈、銅墻鐵壁,用水泥筑就的城市似乎太過冰冷。人們工作在三點一線的圈圈里,朋友少、知己更少,總有太多話只能說給自己。
有些女人說:寂寞就是這樣一種無形的東西,揮之不去,叫之也不會來,卻在你思想毫無遮攔的時候悄然而至,侵襲著你的心靈,躲之不及,無法回避,來了就絲絲縷縷占據著你的心靈,必須用全心去應對。寂寞就是一種毒,一種無解藥的毒,深夜里莫名醒來,突然想哭,翻個身,原來雙人床是如此的大。
是的,人的一生中哪個沒有寂寞?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心靈的撞擊,每個女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傷感的事,有些難以對人啟齒的事,有些只能埋在心中自我解嘲的事。寂寞,就在心事的隱藏中變得越加強烈,越加可怕,有些女人選擇了用戀愛來抗拒寂寞!
然而大多數女人在戀愛之后,卻越發覺得寂寞,此時才發現,原來解除寂寞的方法并非找個人來陪伴那么簡單。
心理學家說:為何要愛?愛是感覺,也可以是依賴和欲望。有人可以純粹不問回報去付出,只要不是盲目的,有分寸的話這種愛也許最美麗。有人因愛之名想依賴他人,當對方是自己的仆人,要對方為自己付出,或者相反,以為自己為對方付出一切是為愛,其實只是精神上依賴對方的存在證明自己并不孤獨。這種所謂愛最普遍,也愛得不快樂。而欲望的愛,也是每個人面對自我時最常出現的狀態,愛人,其實只是愛上人家愛自己,而不是愛上那個人。我們多半是借別人滿足愛自己的欲望,甚至透過所謂愛,想占有、改變和控制對方,這也是很普遍的愛的方式,卻不等同于愛。
其實寂寞只是一種狀態,女人往往在孤獨和空虛時給自己一種被人遺忘的心理暗示,從而更加深了內心的寂寞感,從此自怨自艾起來。想要克服寂寞,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充實起來,高漲的情緒會使人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要知道一絲絲陽光便能驅趕一片黑暗,這陽光在每個女人的心中,只等待你的心窗打開。
有一位心理學家,她有一位朋友。5年前,她的這位朋友失去了丈夫,從此,她再也沒有逃脫“寂寞”之苦的煎熬。
“我該怎么辦?”她丈夫死后1個月,她來找心理學家訴苦,“我應該住在哪里?我怎樣重新獲得快樂?”
心理學家告訴她,她的焦慮源于降臨在她身上的災難,她應該及時擺脫憂傷,并建議她趕快走出以往的陰霾,建立起新的生活和快樂。
“不,”她回答說,“我不會再有快樂,我已經老了,子女都結婚了,我無處容身。”
這個可憐的母親得的是可怕的自憐癥,而她又對這種病癥的治療方法不甚了解。
一次心理學家問她:“你總不會讓人家總是同情你、可憐你吧?你可以重新開始生活,認識新朋友并培養新興趣,代替舊的?!?/p>
她只是聽著,但是并沒往心里去。她太自憐了。最后她決定把快樂寄托在子女身上,就搬到女兒家里去住。
這是一次錯誤的決定,后來母女倆反目成仇。她就又來到兒子家,但也沒有得到好結果。
她的子女只好給她找了一間公寓讓她自己住,但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天下午,她哭著告訴心理學家,她的家人把她拋棄了。
心理學家說:寂寞并不可怕,我們并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憂傷,愛情是神圣而偉大的,它不是寂寞的附屬品。故事中的女人不是沒有經歷過愛情的小女孩,她經歷過挫折,也有過美好,卻在失去愛人的時候選擇了自我放棄。愛人或許可以陪伴我們走過漫長的生命旅程,然而大多數人還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寂寞是每個人身上共有的病,與其被它打倒,不如享受它、戰勝它。
就像懷特博士所說的:“對上帝和同胞的愛都可以稱得上是純真的熱情。有了愛我們就能對抗腐敗的靈魂的侵蝕和擺脫宇宙的孤寂,培養出精神的氣氛?!币粋€人只有努力創造出這種“精神氣氛”,才能克服寂寞。
寂寞或許可怕,但寂寞絕不是放縱自己的借口,人生就像一次長途旅行,有人孤身上路,有人結伴而行。不管如何,能夠享受到旅途中的風景才是最重要的,寂寞是暫時的,只要心中有愛,愛總會到來。
心理課堂
不要為了寂寞去戀愛,時間是個魔鬼,天長日久,如果你是個多情的女人,即使不愛對方,到時候也會產生感情,到最后你怎么辦?不要為了寂寞去戀愛,為了擺脫寂寞,有時總會隨意找個人戀愛,這是對自己和對他人的愛不尊重的表現。這樣的愛動機不純,很難有好的結果。寂寞時隨意的愛,經不起任何的考驗,這樣不堪一擊的愛,只會給雙方都帶來傷害,這種戀愛對象,只能說是給空虛的自己多找了個玩伴。為了寂寞去戀愛的例子,實在很多,網絡戀情更是如此,有些人可以瞬間就戀上了,卻閃電式地分手。戀愛的次數不少,但是真心的沒有一個,這種拿感情做游戲的人,只會更加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