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次韻子由題光化塔[1]

古佛悲憐得度人,應緣來現比丘[2]身。水流月落知何處,花發鶯啼又一春。方外笑談清似玉,夢中煩惱細如塵。老僧自說從居此,卻悔平時事遠巡。

【注釋】

[1]光化塔:在揚州蜀岡上之大明寺內。

[2]比丘:梵語,原意為乞討者,后因僧人須此食,故后來亦代指僧人。

【譯文】

古代的佛陀因為憐惜苦難的世間,所以化身為僧人前來接引人們前往西天。佛寺外的流水和月亮忽然逝去,一轉眼又是花開鶯啼的新的一年的春天。遠離俗世的談話是那么清新喜人,在這樣世外桃源的世界里煩惱似乎也已消散。老和尚說到了極樂世界是多么美妙的時候,我開始后悔我的一生一直都在塵世里打轉了。

【賞析】

本詩是對蘇轍《揚州五詠》中最后一首的和詩,蘇轍原詩云:“山頭孤塔悶真人,云是僧伽第二身。處處金錢追晚供,家家蠶麥保新春。欲求世外無心地,一掃胸中累劫塵。方丈近聞延老宿,清朝留客語逡巡。”蘇轍詩中僅對與秦觀同游大明寺時的經歷進行敘述,并未加上太多的感慨。秦觀在和詩時卻表達了對塵世甚不耐煩之意味,這自是秦觀深受佛、道因素影響之故。同時,透過兩人這一組詩的對比,可以發現同樣是敘事,蘇轍感慨的更多是古今之變,而秦觀對于現實、親身經歷的時間流逝的感觸則遠比蘇轍強烈得多,這樣的感觸貫穿著秦觀所有的作品,是秦觀“傷心人”基調的來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源县| 隆林| 宜良县| 北流市| 江源县| 宜昌市| 白河县| 木兰县| 阆中市| 常德市| 屏东县| 原阳县| 封开县| 乃东县| 冀州市| 蒲城县| 泾源县| 大荔县| 中方县| 鄢陵县| 寿光市| 青阳县| 凌海市| 明星| 本溪市| 沿河| 阿图什市| 本溪| 昭平县| 沙洋县| 新闻| 务川| 平南县| 安化县| 大石桥市| 炉霍县| 仪征市| 平武县| 阿拉善左旗| 泰兴市|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