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經典女裝紙樣設計與應用(第2版)作者名: 孫兆全本章字數: 5719字更新時間: 2020-08-05 14:50:48
第三節 女裝原型制圖
一、女裝原型構成方法
原型是服裝構成與紙樣設計的基礎,是制圖的輔助工具。人體因年齡、性別不同,體型的差異性很大,因此原型一般分為成人女子原型、成人男子原型、兒童原型等不同種類。其中女子原型構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由于原型是來源于人體原始狀態的基本形狀,故可以采用立體裁剪的方法直接在人體或標準人臺上取得。但一般需要有一定的立裁基礎,并且在操作時控制好人體各關鍵部位的基本松量,才能較容易地取得適宜的原型紙樣。
如日本文化式女裝原型(圖1-3)采用以胸圍為基礎的比例計算制圖法。它是以標準人體的背長、凈胸圍、凈腰圍、全臂長等幾個測量好的部位尺寸為基礎,再根據標準人體的變化規律以胸圍的尺寸為基礎,根據數理統計推出計算公式(日本稱為胸度式),然后再經過試穿、修正,使其適合一般標準人體的結構狀態,最終在成衣制板中應用。這種原型不是特定的單個人體,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特征。
二、日本文化式女裝原型制圖方法
(一)衣身原型制圖
(1)胸圍
(2)腰圍
(3)背長
(4)全臂長

圖1-3 日本文化式女上身原型基礎線
(1)以A點為后頸點,向下取背長作為后中線;
(2)畫WL水平線,并確定前后身寬(前后中線之間的寬度)為+6cm;
(3)從A點向下取+13.7cm確定胸圍水平線BL,并在BL線上取身寬
+6cm;(4)垂直WL線畫前中線;
(5)在BL線上,由后中線向前中心方向取背寬+7.4cm,確定C點;
(6)經C點向上畫背寬垂直線;
(7)經A點畫水平線,與背寬線相交;
(8)由A點向下8cm畫一條水平線,與背寬線交于D點;將后中線至D點之間的線段兩等分,并向背寬線方向取1cm確定E點,作為肩省省尖點;
(9)將C點與D點之間的線段兩等分,通過等分點向下0.5cm取點,過此點畫水平線G線;
(10)在前中心線上從BL線向上取+8.3cm,確定B點;
(11)過B點畫一條水平線;
(12)在BL線上,由前中心線向后中心線方向取胸寬+6.2cm,并由胸寬二等分點的位置向后中心線方向取0.7cm作為BP點;
(13)畫胸寬垂直線,形成矩形;
(14)在BL線上,沿胸寬線向側縫方向取cm作為F點,由F點向上作垂直線,與G線相交,得到G點;
(15)將C點與F點之間的線段二等分,過等分點向下作垂直的側縫線。
(1)繪制前領口弧線,由B點沿水平線取+3.4cm=◎(前領口寬),得SNP點;由B點沿前中心線取◎+0.5cm(前領口深),畫領口矩形,依據對角線上的參考點畫順前領口弧線;
(2)繪制前肩線,以SNP為基準點取22°的前肩傾斜角度,與胸寬線相交后延長1.8cm形成前肩寬度△;
(3)繪制后領口弧線,由A點沿水平線取◎+0.2cm(后領口寬),取其作為后領口深的垂直線長度,并確定SNP點,畫順后領口弧線;
(4)繪制后肩線,以SNP為基準點取18°的后肩傾斜角度,在此斜線上取△+后肩省(-0.8cm)作為后肩寬度;
(5)繪制后肩省,過E點向上作垂直線與肩線相交,由交點位置向肩點方向取1.5cm作為省道的起始點,并取-0.8cm作為省道大小,連接省道線;
(6)繪制后袖窿弧線,由C點作45°傾斜線,取C點至F點的+0.8cm作為后袖窿參考點,以背寬線作袖窿弧線的切線,通過肩點經過后袖窿參考點畫后袖窿弧線并使之圓順;
(7)繪制胸省,由F點作45°傾斜線,取C點至F點的+0.5cm作為前袖窿參考點,經過袖窿深點、前袖窿參考點和G點畫前袖窿弧線并使之圓順;以G點和BP點的連線為基準線,向上取(
-2.5)°夾角作為胸省量;
(8)通過胸省省長的位置點與肩點畫前袖窿弧線上半部分,注意胸省合并時,袖窿弧線應保持圓順;
(9)繪制腰省,省道的計算方法及放置位置如下所示:

a省:由BP點向下2~3cm作為省尖點,并向下作WL線的垂直線,作為省道的中心線,a省占總省量的14%。
b省:由F點向前中心線方向取1.5cm作垂直線與WL相交,作為省道的中心線,b省占總省量的15%。
c省:將側縫線作為省道的中心線,c省占總省量的11%。
d省:參考G線的高度,由背寬線向后中心線方向取1cm,由該點向下作垂直線交于WL線,作為省道的中心線,d省占總省量的35%。
e省:由E點向后中心線方向取0.5cm,通過該點作WL的垂直線,作為省道的中心線,e省占總省量的18%。
f省:將后中心線作為省道的中心線,f省占總省量的7%。

圖1-4 日本文化式女上身原型輪廓線
(二)袖原型制圖方法
(1)選擇繪制好的上衣原型在前后袖窿部分進行修正。
(2)前片袖窿上的胸凸省以BP點為基點,將省合并使前后袖窿弧線成型,畫圓順。
(3)將原型側縫線垂直向上延長。
(4)在前后肩點作平行線,與側縫線的垂直延長線相交,將其間形成的小垂線平分確立一個點。
(5)將上述確立的點至胸圍線的垂直線段平分六等份。
(6)取其中線段長作為袖原型的袖山高,以此確定袖山高點。

圖1-5 袖山高的確定
(1)從袖山高點向下畫袖長中線。
(2)從袖山高點以前袖窿弧線(前AH)長相交于胸圍橫線,以此確立前袖肥,從袖山高點以后袖窿弧線(后AH+1)長相交于胸圍橫線,以此確立后袖肥,并畫兩側縫垂線。
(3)在前后兩斜線上部參照前線段長分別作輔助垂線1.8~1.9cm和1.9~2cm,設輔助點。
(4)在參照原型制圖時的袖窿底的處的垂線交點及輔助線形成的交點上下各1cm設輔助點。
(5)從袖山高點以制訂的上述輔助點為基點畫前后袖山弧線。
(6)從袖山高點向下以+2.5cm制訂袖肘高度,并畫袖肘平行線EL。

圖1-6 原型袖片制圖
三、標準原型
服裝結構設計是外觀設計的深入,其設計方法主要是按照現代服裝款式造型的特點,參照特定的人,再把人體運動變化對服裝造型的影響綜合在一起,最終結構設計的表現形式是在服裝制圖的基礎上形成裁片或紙樣。
同時,結構設計又能反作用于外觀設計,并為外觀設計拓寬思路。這是因為外觀設計所考慮的僅僅是具體的款式,而結構設計所研究的則是服裝造型的普遍規律。
由于現代服裝與過去中國傳統的中式結構有較大的區別,西式服裝結構在強調服裝與人體的立體狀態的同時,又要通過造型、結構最大限度地裝飾與修飾人體,因此對于適體程度較高的服裝,西式結構運用肩斜建立前胸寬、后背寬、袖窿底寬、收省等立體構成的處理方法,使衣片的結構與人體的特征相吻合,極大地滿足了服裝的適體性與舒適性。而中式服裝的結構則是采用平面處理的方法。
現代時尚流行的觀念促使現代服裝千變萬化,故結構設計所采用的手法有很多,但都應該滿足快捷、準確、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原型裁剪是在立體裁剪基礎上結合比例裁剪而形成的平面裁剪方法,它把復雜的立體操作轉化為簡單的平面制圖,把對立體操作技術的研究轉化成對平面計算與變化原理的研究,從而將立體裁剪中對人體體積塑造所形成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原型裁剪巧妙地避開了傳統比例裁剪針對款式、特定復雜人體的直接計算,而是采用了標準體原型,再由標準體原型過渡到實際人體及具體款式。這種研究角度的選擇,為原型裁剪理論的形成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是因為標準原型與實際人體之間的差距不像人體本身那樣復雜,這種差距比較直觀,能夠憑感覺進行修正。
四、原型的二次成型應用
在結構變化方面,原型裁剪借助平面幾何原理創造了原型紙樣分割、移位、展開、變形等方法,在制板中形成了一套變化靈活、形式多樣、適應面廣泛的結構變化理論。這正是原型裁剪的科學性所在。
服裝制板必須將款式造型的設計意圖很好地表達出來,并能體現出風格特征和美感,因此在原型裁剪中,從標準體原型向實際人體及具體款式過渡時,必須對具體風格與板型之間的關系做一定的分析研究。
原型只是標準體的基本狀態,當延伸到特定的款式時,具體部位需要再加以充分調整,例如當成品胸圍增加或減少時,作為造型基礎的前胸寬、后背寬、袖窿底寬、領寬、領深等部位都要進行調整,這就需要嚴格按人體的變化規律確立準確調整量。這一調整方法是有規律可循的,結構設計是設計的一種延伸,在很多時候正是通過某種風格的定位,將設計表現在對結構細節的調整與處理上。這些細節的把握要靠對造型的理解和感悟,有時正是裁剪的細節表達出了服裝的性格,形成了服裝的風格。
由于創造了二次成型結構設計的方法,因此原型提供了較好的制板構思條件。在紙樣設計過程中除必須掌握原型制圖變化的一般規律外,還要結合現代服裝流行趨勢、服裝風格、服裝材料、服裝工藝等方面進行制板,才可能得到理想的服裝造型。
本書中的西式服裝制板手段主要采用原型制圖(只有一例旗袍采用傳統比例制圖方法,主要為對比理解其區別),旨在通過各類服裝款式的應用實例,使學習者較快地掌握這一實用而又科學的服裝紙樣設計方法。
五、女裝原型制圖法的基本應用
(一)不同分割線的連立領女上裝款式說明
以下為幾款不同分割線的連立領女上裝,其結構設計圍繞乳胸及胸、腰、背的立體曲面展開,采用女裝原型,通過不同款式線與結構線的合理應用,加強理解省的作用,通過省的分散、轉移等方法,理想化地塑造出人體的立體狀態。
(二)成品規格
成品規格按國家號型160/84A制訂,如表1-4所示。
表1-4 連立領女上裝成品規格表 單位:cm

此款女裝松量在凈胸圍的基礎上加放10cm,凈腰圍加放6cm,凈臀圍加放6cm,全臂長加放1.5cm作為袖長,袖子采用高袖山兩片袖結構的造型。
其后的六個變化款式均在此基礎上通過省道位置的轉換,充分體現前衣片胸凸省和后衣片肩胛省的應用方法。掌握省的轉移、分散規律是原型制圖的關鍵,以省塑型是西式女裝制圖的基本方法和特點。
(三)連立領女上裝基本制圖方法
(1)按國家號型160/84A繪制日本文化式女上身原型,在原型后中加畫后衣長62cm。
(2)從后片開始參照原型修正,后片原型肩胛骨省保留0.7cm,其余省轉至袖窿處,上移原型后小肩斜線,肩點上移1cm左右,從修正好的后小肩斜線端點作垂線(沖肩)約1.5cm,以確定衣片肩寬位置。修正后袖窿弧線。
(3)后領寬擴寬1.5cm,取頸側立領高2.5cm,畫順后小肩斜線使其自然下凹0.3cm,取后中立領高3.5cm,自然畫順領上口弧線。
(4)根據制圖,衣片的胸腰差省量為11cm,后片收省60%約6.6cm,后中腰線處收2cm、側縫收1.5cm、中腰收3.1cm,畫好省形。
(5)側縫下擺放出擺量2cm、后中1cm,起翹并畫順下擺弧線。
(6)前衣片原型肩端點上移0.5cm,領寬擴寬1.5cm,前小肩長為后小肩實際尺寸減0.7cm。前頸側立領高2.5cm,畫順前小肩斜線并上弧0.3cm,根據造型畫順前領外口弧線。
(7)將前片袖窿弧線上的原型胸凸省的轉移至袖窿弧線,修正畫順前袖窿弧。
(8)根據制圖,衣片的胸腰差省量為11cm,前片收省40%約4.4cm,其中側縫收1.5cm、中腰收2.9cm,畫好省形。
(9)側縫下擺放出擺量2cm,畫順下擺弧線。

圖1-7 連立領女上裝衣片制圖
(1)此款為高袖山袖,袖長52cm,袖山高的計算采用原型袖的方法,即前后肩點連線中點至胸圍線高度平均值的,以前后袖窿弧線長確定袖肥。
(2)在根據前后袖窿弧線長畫出的三角形斜線上制訂輔助線畫順大小袖袖山弧線,其總弧線長應大于前后袖隆弧線3cm左右,為吃縫量。
(3)袖肘線從上平行線向下取+3cm,先畫出一片袖,再修正成兩片袖形式。前袖縫的大小袖之間互借3cm,后袖縫的大小袖之間互借1.5cm。
(4)袖口寬13cm,從袖肘線向前自然傾斜1.5cm,以使袖子滿足上臂向前傾斜的狀態。
根據以上步驟制成的基本型可以參照不同造型線衍生出不同的款式。可以通過具體款式的變化訓練,在原型結構設計原理的基礎上逐一掌握女裝結構制圖的基本規律。

圖1-8 連立領女上裝袖片制圖
(四)刀背式連立領女上裝制圖方法(圖1-9)
(1)將后片中腰省在后袖窿處分割成刀背狀,線條要自然圓順,弧線弧度不要太大。
(2)后片刀背下擺放擺3cm左右,以滿足臀圍下擺的舒適造型量。
(3)將前片中腰省與胸凸省自然畫成刀背狀弧線,延伸至下擺分割開,使之符合款式造型線。

圖1-9 刀背式連立領女上裝衣片制圖
(五)公主線式連立領女上裝制圖方法(圖1-10)
(1)將后片中腰省在后小肩處分割成縱向形式的分割線,線條要圓順,弧線曲度不要太彎。
(2)后片刀背下擺放擺3cm左右,以滿足臀圍下擺的舒適造型量。
(3)將前片胸凸省轉移至前小肩處并將省道修正成弧形,將中腰省與肩部胸凸省自然畫成公主線狀弧線,延伸至下擺分割開,使之符合款式造型線。

圖1-10 公主線式連立領女上裝衣片制圖
(六)連立領領口處縱向分割線式女上裝衣片制圖方法(圖1-11)
(1)將后領分割成縱向弧線形式的分割線,并將后小肩部位的省轉移至后領口,連接中腰省并使弧線自然圓順。
(2)后片分割線下擺放擺3cm左右,以滿足臀圍下擺的舒適造型量。
(3)將前片胸凸省轉移至前領處并將省道修正成弧形,將中腰省與領部胸凸省自然畫成弧線,延伸至下擺分割開,使之符合款式造型線。

圖1-11 連立領領口處縱向分割線式女上裝衣片制圖
(七)連立領前側縫省式分割弧線形女上裝衣片制圖方法(圖1-12)
(1)在后片中心線背寬橫線上方設分割線,并將后小肩部位的省轉移至此處,與中腰省連接成圓順的弧線。
(2)將后片分割線下擺放擺3cm左右,以滿足臀圍下擺的舒適造型量。
(3)將前片胸凸省轉移至前側縫線處,與中腰省連接成弧線,延伸至下擺分割開,使之符合款式造型線。

圖1-12 連立領前側縫省式分割弧線形女上裝衣片制圖
(八)連立領前中線分割弧線形女上裝衣片制圖方法(圖1-13)
(1)在后片中心線背寬橫線下方設分割線,并將后小肩部位的省轉移至此處,與中腰省連接成圓順的弧線。
(2)將后片分割線下擺放擺3cm左右,以滿足臀圍下擺的舒適造型量。
(3)將前片胸凸省轉移至前中線處,與中腰省連接成弧線,延伸至下擺分割開,使之符合款式造型線。

圖1-13 連立領前中線分割弧線形女上裝衣片制圖
(九)連立領前后中線式女上裝衣片制圖方法(圖1-14)
(1)把后片中腰省直通至肩胛骨省尖處,然后將后袖窿處的省轉移至此處合二為一。
(2)修正下擺以滿足臀圍下擺的舒適造型量。
(3)將前片中腰省線直通至BP點,胸凸省轉移至前中腰省線處,將中腰省與胸凸省合二為一,使之符合款式造型線。

圖1-14 連立領前后中線式女上裝衣片制圖
以上變化強調省的造型重要性及變化的基本方法規律,不難看出款式線與結構線的完美結合在外形上產生的不同效果。下章開始主要講解女裝具體實用款式的制板實例,讀者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紙樣設計方法。
以下各相關章節的規格尺寸均采用國家女子標準號型制訂,非標準體成品尺寸的制訂應靈活應用,主要表現在胸腰差、臀腰差的合理關系,另外省的量、形、位置、長度的設置要準確合理,才可以保障服裝結構的平衡與均衡,塑造出理想的服裝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