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裝紙樣設計(第2版)
- 馬芳
- 2453字
- 2020-08-05 14:43:08
第四節 童裝尺寸設定的依據
上節所測量尺寸為兒童凈體尺寸,童裝成品尺寸要考慮兒童的呼吸量、活動量,即人體的靜態和動態尺度。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服裝本身與人體各生理因素的關系,如衣服的長短、松緊等都應有一定的設計范圍和審美習慣,這個范圍和習慣是為了取得服裝與人體結合的“合適度”,否則不僅對服裝的機能產生影響,而且也不符合審美規律。
一、童裝圍度的人體依據
任何款式的服裝,其最小圍度除它的實用和造型效果要求之外,不能小于人體各部位的實際圍度(凈圍度)與基本松量和運動度之和。對童裝而言,實際圍度一般指凈尺寸(童裝以穿內衣測量為準),松量是考慮構成兒童身體組織彈性及呼吸所需的量而設計的,運動度是為有利于兒童的正常活動而設計的。對童裝結構設計圍度方面最有影響的是胸圍、腰圍和臀圍以及頭圍、頸圍、掌圍和足圍。
(一)胸圍
胸圍加松量成為上衣胸部尺寸的最小極限,它不涉及更多的運動度。
(二)腰圍
腰圍加松量和運動度成為腰部尺寸的最小極限。這種尺寸的設定有助于服裝上下部分在腰間連接為整體結構的設計,如連衣裙、連身衣褲、長外套等,而普通褲子、半截裙的腰部設計只需考慮腰圍凈尺寸和松量,不必考慮運動度。
(三)臀圍
臀圍加松量和運動度成為臀部尺寸的最小極限,同時臀部需要平整的造型,在圍度中增加臀部太大的運動度不符合造型美的規律,因此,童裝臀部的運動度往往增加在圍度和長度兩個方面。
(四)頭圍和頸圍
頭圍和頸圍都是加上各自的松量為最小極限。頸圍加松量是關門領領口尺寸設計的參數;頭圍加松量是貫頭裝領口尺寸設計的參數,很多童裝款式都有兜帽設計,因此頭圍尺寸在童裝設計中尤為重要。
(五)掌圍和足圍
掌圍和足圍都是加上各自的松量為最小極限。掌圍加松量是袖口、袋口尺寸設計的參數;足圍加松量是褲口尺寸設計的參數。
以上圍度尺寸設定是普遍規律,根據不同面料性能,圍度應作適當修正,如針織物和機織物在圍度上有所不同。童裝某些款式,如兒童體操服設計中,其成衣圍度比人體實際圍度小,這是因為針織物伸縮性強的緣故。童裝的開放性結構設計,在上述圍度最小極限的要求下,可以依據美學法則和流行趨勢進行設計。
二、童裝圍度放松量變化規律
服裝的上裝與人體的肩、胸、腰,下裝與人體的腰、臀部位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體的胸、腰、臀是一個復雜的曲面體,胸、腰、臀的放松量確定是決定服裝輪廓造型的關鍵,也是服裝穿著舒適性的關鍵。為使服裝穿著舒適,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同時又達到美觀的效果,應對不同的體型、不同服裝的款式造型進行各部位放松量的合理加放。根據兒童年齡的不同,各部位圍度的放松量應作適當調整,越小的兒童,服裝的舒適功能要求越強,放松量越大,學童后期的兒童服裝放松量接近或等于成人的圍度放松量。
(一)童裝的上裝放松量
1.胸圍放松量
公式:基本放松量(6~8cm)+衣服的厚度所需的間隙松量+成衣周圍與體圍之間所形成的平均間隔量。
2.腰圍放松量
較小的兒童,腹部凸出,腰圍尺寸實際上是腹圍尺寸,放松量不但不能小于胸圍放松量,而且在進行款式設計時,應設計成褶裥、抽褶或A型結構,以增加腰圍的放松量。較大的女童,雖然到15歲,體型逐漸發育,出現胸腰差,但體型仍然沒有發育完全,胸腰差要小于成年女子,同時考慮到女童的生長發育,款型設計不應十分貼體,因此其腰圍的最小放松量應不小于8cm。
3.臂圍放松量
針對兒童的特點,臂圍=人體臂根圍(凈尺寸)+內衣厚度。
(二)童裝的下裝放松量
1.腰圍放松量
腰圍是在直立、自然狀態下進行測量的。當人坐在椅子上時,腰圍圍度約增加1.5cm;當坐在地上時,腰圍圍度約增加2cm;呼吸前后會有1.5cm差異;較小兒童進餐前后會有4cm的變化。因此,嬰幼兒腰圍放松量最小為4cm,在款式結構上可采用背帶或橡筋收縮,通常較大兒童褲子腰圍放松量為2~2.5cm。
2.臀圍放松量
人體站立時測量的臀圍尺寸是凈尺寸,當人坐在椅子上時,臀圍圍度約增加2.5cm,坐在地上時,臀圍圍度約增加4cm,根據人體不同姿態時的臀部變化可以看出,臀部最小放松量應為4cm。
(三)童裝主要品種圍度放松量(表1-1)
表1-1 童裝主要品種圍度參考放松量
單位:cm

三、童裝寬度的人體依據
(一)肩寬
肩寬=凈肩寬+內衣厚度。
(二)胸寬
合體服裝中,胸寬通常以實際測量值為準,寬松服裝要根據款式需要設定。
(三)背寬
合體服裝中,背寬=實際測量值+手臂前屈運動量,通常手臂前屈運動量為2~3cm,寬松服裝要根據款式需要設定。
嬰幼兒測量身體難度較大,有時胸寬、背寬等尺寸通過推算或查找參考尺寸獲得。
四、童裝長度的人體依據
童裝長度部位主要有衣長、袖長、褲長和裙長等。
童裝長度設計至少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服裝種類,即有一定目的要求的服裝;二是流行因素;三是人體活動連接點的適應范圍。第三因素可以作為前兩因素的基本條件,因為它強調的是實用價值。
人體的連接點是人體運動的樞紐,連接點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最多,此部位是避免過多接觸或加固設計的重要依據,如膝部,肘部、肩部等。要求在臨近這些連接點的結構中設法減輕人體與服裝的不良接觸,在服裝長度設計中,凡是臨近連接點的地方都要設法避開,特別是運動幅度較大的連接點。所以衣長、袖長、褲長、裙長的擺位都不宜設在與連接點重合的部位。
總之,服裝長短設計的基本規律是以人體的連接點為界設定的,下面加以具體說明。
①無肩上衣的開袖窿位置,應遠離肩端點而靠近頸側點。
②無袖上衣的開袖窿位置,應遠離頸側點而靠近肩端點,但不宜與肩端點重合。
③肩袖上衣的袖口位置,在上臂靠近肩端點處,而不宜與肩端點重合。
④短袖上衣的袖口位置,在肩端點與肘點之間,同時也可根據流行趨勢而加長,但短袖最長不宜與肘點重合。
⑤中長袖的袖口位置,在肘點與腕關節之間浮動。
⑥一般長袖上衣的袖口位置,在人的手腕處。
⑦短上衣的下擺位置在中腰上下,即腰圍線和臀圍線之間。
⑧一般上衣的擺位均在臀圍線以下。
⑨長上衣的下擺位置在臀圍線與膝蓋線之間。同時此位置也是超短裙和短褲的擺位。
⑩短外套的下擺位置,同時也是短裙擺位,在膝蓋以上。
?一般外套的擺位及一般裙長的擺位,在膝蓋以下。長裙擺位和中長褲口位置,在髕骨和踝關節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