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裝工業導論(第2版)
- 郭建南
- 738字
- 2020-07-31 17:12:23
第二節 國際時裝產業轉移的基本特征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全球紡織時裝業內部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生產組織方式不斷變革,國際產業轉移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制造成本仍然是時裝產業轉移的根本動力
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時裝業一直以高效率、低成本為追求目標。20世紀50~60年代,發達國家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將紡織時裝業的制造能力大量向“亞洲四小龍”、巴西、印度等勞動力成本低并且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促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紡織時裝業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紡織品時裝生產和出口的主要力量。20世紀80年代,隨著“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步入工業化的中后期,加之亞洲其他國家經濟增長及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尤其是中國內地投資環境不斷優化,紡織時裝業便逐步向中國內地、越南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
二、轉移領域向紡織時裝產業鏈的上下環節延伸
目前,紡織時裝業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和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紡織時裝業產業轉移向上下領域延伸,為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投資的企業及當地企業提供了更全面的配套產業,有助于當地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以進一步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
三、外包成為產業轉移的重要方式
除直接投資外,外包是紡織時裝業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式。紡織時裝業外包的范圍正在從成品加工拓展到紡織原料和紡機研發、產品設計、展示、銷售等紡織時裝產業鏈的各個領域。
四、需求個性化與技術創新促成產業外資回流
近年來,在需求個性化和技術創新的共同作用下,紡織時裝業出現了外資回流的現象,即一些發達國家撤回了在發展中國家的部分投資項目,轉而在母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生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生產更接近主流市場,以適應產品周期縮短、需求個性化的要求,同時也有助于通過生產布局的多元化來克服海外投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