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材料學(第5版)
- 朱松文
- 3268字
- 2020-07-31 15:58:21
第三節 針織物結構及特征
一、針織物組織概述
(一)針織物組織的基本概念
針織物內紗線被彎成線圈,按一定的規律,一行行的線圈相互套串,形成各種針織物組織。針織物根據生產方式不同,可分為緯編和經編兩種方式。按線圈結構形態及其相互間的排列方式可分為基本組織、變化組織和花色組織。
針織物的基本單元是線圈,如圖3-23(1)所示,緯編針織物的線圈為開口線圈;圖3-23(2)所示經編針織物的線圈為開口線圈和閉口線圈兩種。在針織物中,線圈按橫向連接的行列稱為線圈橫列,線圈沿縱向串套的行列稱為線圈縱行。按線圈橫列方向,兩個左右相鄰線圈對應點間的距離A稱為圈距;按線圈縱行方向,兩個上下相鄰線圈對應點間的距離B稱圈高。
每個線圈由圈柱和圈弧兩部分組成。如圖3-23(1)所示,1→2和4→5表示為線圈圈柱;2→3→4和5→6→7表示為線圈圈弧。由線圈圈柱覆蓋圈弧的一面稱為針織物的正面;由線圈圈弧覆蓋圈柱的一面稱為針織物的反面。一面為正面線圈而另一面為反面線圈的針織物稱為單面線圈;正面和反面線圈混合分部在同一面的針織物稱為雙面針織物。

圖3-23 線圈結構
(二)緯編針織物組織的表示方法
1.線圈圖
用圖形描繪出線圈在織物內的形態為線圈圖,如圖3-23所示。線圈圖可直觀地看出針織物結構單元的形態及其在織物內的連接與分布情況。有利于研究織物的結構和編織方法,但僅適用于較為簡單的組織,較復雜和大型花紋繪制較難。
2.意匠圖
意匠圖是把針織物結構單元的組合規律用指定的符號在小方格上表示的一種方法,如圖3-24所示。

圖3-24 針織物意匠圖
3.編織圖
編織圖是將針織物的橫斷面形態按編織順序和織針的情況用圖形表示,如圖3-25所示。
(三)經編針織物組織的表示方法
1.線圈圖
線圈圖又叫線圈結構圖??梢郧逦庇^地反映經編針織物的線圈結構和導紗針的運動情況,但表示與使用不方便。

圖3-25 針織物編織圖
2.墊紗運動圖
墊紗運動圖是在點紋紙上根據導紗針的墊紗運動規律自下而上逐個橫列畫出其墊紗運動軌跡,如圖3-26所示,點紋紙上每個小點代表一枚針的針頭,小點的上方代表針前,小點的下方代表針后。橫向的一排點代表經編針織物的一個線圈橫列,縱向的一排點代表經編針織物的一個線圈縱行。
3.墊紗數碼
墊紗數碼又稱墊紗數字記錄或組織記錄,以數字順序標注針間間隙的方法來表示經編組織。數字排列的方向與導紗梳櫛橫移機構的位置有關,如圖3-27所示,GB1代表一把梳櫛,橫線連接的一組數字表示橫列導紗針在針前的橫移方向和距離,在相鄰的兩組數字中,第一組的最后一個數字與第二組的起始數字表示梳櫛在針背的橫移情況。

圖3-26 墊紗運動圖

圖3-27 墊紗數碼
二、基本組織
基本組織是由線圈以最簡單的方式組合而成,包括緯編的平針、羅紋和雙反面組織以及經編的編鏈、經平和經緞組織等。
1.緯平針組織
它是由連續的單元線圈單向相互串套而成的單面緯編針織物。如圖3-28所示,緯平針織物的兩面具有不同外觀,正面呈圈柱構成的“V”形外觀,反面呈圈弧橫向連接的波紋狀外觀。緯平針組織結構簡單,表面平整;縱橫向有較好的延伸性,且橫向比縱向更好;手感柔軟,透氣性好。但可沿織物橫列和縱行方向脫散;有時還會產生線圈歪斜;織物兩面受力不平衡導致較嚴重的卷邊性,緯平針組織在服裝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如內衣、毛衫等。
2.緯編羅紋組織
是由正面線圈和反面線圈縱行以一定組合(如1+1,2+2,3+2等)相間配制而成的雙面緯編針織物。如圖3-29所示,緯編羅紋組織的橫向具有較大的彈性和延伸性,順編織方向不能脫散,無卷邊性。常用于要求較高彈性的內外衣,以及袖口、領口和褲口等部位。由羅紋組織派生的變化組織和復合組織廣泛應用于毛衫、針織內衣和針織外衣。

圖3-28 緯平針組織

圖3-29 緯編羅紋組織
3.雙反面組織
是由正面線圈橫列和反面線圈橫列以一定的組合(1+1,2+2,2+3等)相互交替配制而成的雙面針織物。如圖3-30所示,當線圈處于松弛平衡狀態時,該組織的正反面都呈現反面橫列的外觀,將正面線圈都覆蓋著。雙反面組織的針織物比較厚實,具有縱、橫向彈性與延伸性相近的特點,因而適用于嬰兒服裝、襪子、手套、毛衫、頭巾等成形針織品。卷邊,但都能脫散。它上、下邊不同組合的反面組織會產生卷邊和橫凸條效應。
4.編鏈組織
每根紗線始終在同一枚針上墊紗成圈的組織。如圖3-31所示。編鏈組織每根經紗單獨形成一個線圈縱行,縱向延伸性小,一般用它與其他組織復合織成針織物,可以限制縱向延伸性和提高尺寸穩定性,常用于外衣和襯衫類針織物。

圖3-30 雙反面組織

圖3-31 編鏈組織
5.經平組織
每根經紗在相鄰兩枚織針上交替墊紗成圈的組織。由兩個橫列組成一個完全組織。如圖3-32所示,線圈呈傾斜狀,具有一定的縱、橫向延伸性。線圈平衡時垂直于針織物的平面內,因而坯布兩面的外觀相似。它卷邊性不顯著,逆編織方向可以脫散。經平組織常與其他組織復合,廣泛用于內、外衣、襯衫等針織物中。

圖3-32 經平組織
6.經緞組織
每根經紗順序地在3枚或3枚以上的織針上墊紗成圈,然后再順序地返回原過程中逐針墊紗成圈而成的組織。如圖3-33所示,由于不同方向傾斜的線圈橫列對光線反射不同,織物表面形成橫向條紋。經緞組織線圈形態接近于緯平針組織,因此其卷邊性及其他一些性能類似于緯平組織。由于不同方向傾斜的線圈橫列對光線反射不同,因而在織物表面形成橫向條紋。斷紗時,它會逆編織方向脫散。經緞組織與其他組織復合,可得到一定的花紋效果。它常用于外衣織物。

圖3-33 經緞組織
三、變化組織
1.雙羅紋組織
它是由兩個羅紋組織交叉復合而成,如圖3-34所示,即在一個羅紋組織的反面線圈縱行上配置另一個羅紋組織的正面線圈縱行,故織物正反面都顯示為正面線圈。雙羅紋組織俗稱棉毛布,具有厚實、柔軟、保暖性好、無卷邊、抗脫散性較好,并有一定彈性等特點,廣泛用于內衣和運動衫褲。當采用滌綸低彈變形絲時,雙羅紋組織的針織物既挺括又有一定的懸垂性、抗勾絲性,且結構穩定,適用于外衣面料。它廣泛用于復合組織的地組織。
2.經絨組織
它是由每根經紗輪流在相隔兩枚針的織針上墊紗成圈而成。如圖3-35所示,由于線圈縱行相互擠住,其線圈形態較平整;卷邊性類似緯平針組織,橫向延伸性較小,逆編織方向脫散,抗脫散性較優于經平組織。經絨組織廣泛用于內衣、外衣、襯衫等。

圖3-34 雙羅紋組織

圖3-35 經絨組織
3.經斜組織
由每根紗線輪流在相隔3枚針的織針上墊紗成圈而成。如圖3-36所示,其延展線長,橫向延伸性小。經斜組織是由每根經紗輪流在相隔3枚針的織針上墊紗成圈而成。經斜組織除具有3針經平組織的特點之外,且其延展線外觀有如緯平針織物的線圈圈柱,因此常將其反面朝外使用。經斜組織與其他組織織成的2梳、3梳或4梳經編織物,廣泛用于外衣面料。

圖3-36 經斜組織
四、花色組織
花色組織是以基本組織或變化組織為基礎,利用線圈結構的改變,或另外編入一些輔助紗線和其他紡織原料而成?;ㄉM織包括提花組織、集圈組織、添紗組織、襯墊組織、襯緯組織、毛圈組織、長毛絨組織、波紋組織、網眼組織、襯經襯緯組織等,如圖3-37所示。這些組織都廣泛用于服裝面料和襯料。

圖3-37 各種花色組織
五、復合組織
復合組織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緯編組織復合而成。它可以由不同的基本組織、變化組織、花色組織復合而成。常用的復合組織包括雙層組織、空氣層組織和點紋組織等。
1.雙層組織
是指針織物的正反面兩層分別織以平針組織,中間采用集圈線圈做連線。雙層組織的正反面可由兩種原料織成,分別發揮其優點。如用途較廣泛的滌蓋棉針織物,滌綸織在正面,使針織物具有強度高、挺括、耐磨、色澤鮮艷、保形性好等優點;棉紗織在反面,具有平整柔軟、吸濕性好等優點。雙層組織廣泛應用于運動服裝。
2.空氣層組織
是指在羅紋或雙羅紋組織基礎上每隔一定橫列數織以平針組織的夾層結構。典型的羅紋空氣層組織為米拉洛羅紋組織。廣泛用于毛衫下擺邊組織??諝鈱咏M織具有挺括、厚實、緊密、平整、橫向延伸性小、尺寸穩定性好等特點,在內衣、毛衫、童裝中廣泛應用。
3.點紋組織
它是由不完全羅紋組織與平針組織復合而成。根據成圈順序不同可分為瑞士點紋和法式點紋。一個完全組織由四路成圈系統編織而成。瑞士點紋組織結構緊密,橫密大,縱密小,延伸小,表面平整;法式點紋組織橫密變小,縱密增大,表面豐滿,用于生產T恤衫、休閑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