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服裝款式
通俗地講,服裝款式就是指服裝的式樣、服裝的造型,它是由服裝的外型輪廓、內部衣縫結構以及相關部件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是服裝結構制圖的主要依據。服裝款式直接影響著人們對服裝的喜好、購買欲望以及人們穿著之后的整體形態和穿著氣質,不同的款式能形成不同的服裝風格。
服裝的款式與結構造型主要由服裝的外部輪廓與內部結構組合而成。服裝的外部輪廓決定了服裝的外在形態,而服裝的內部結構則直接決定了服裝的最終成型效果。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服裝款式由以下部位構成,包括肩部、領部、腰部、下擺等,它們的造型都將影響到最終的服裝款式,不同部位的具體設計方法在第四章會重點進行講述。
一、服裝的外部造型線
服裝的外型線也就是指服裝的輪廓造型,不同的外型線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效果。服裝的外部輪廓一般稱為服裝的“廓型”,英文“Silhouette”,主要指服裝的外部輪廓形狀。很多品牌都十分注重塑造服裝的外部輪廓線??梢哉f,服裝流行的歷史實際上也就是服裝外在廓型的變遷史。
服裝的外型線是服裝流行趨勢的一個重要特征。服裝流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外型線的變化,如20世紀50年代的帳篷型,60年代的酒杯型,70年代的倒三角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長方型,以及自2010年以來流行的寬肩造型(圖2-1)。服裝流行款式演變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輪廓線的改變。新的外型線的變化,哪怕極為微妙,也能引導世界潮流。因此,服裝設計師可以由外型線的更迭變化,分析服裝演變發展的規律,進而預測未來的流行趨勢。
圖2-1 不同時期流行的女裝廓型
要獲得理想的服裝造型,需要利用服裝的各種工藝技巧,包括收省、衣片的分割、抽碎褶、加放松量、開衩、加墊肩等,這些工藝手法對服裝外部輪廓的形成和變化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縮小服裝與人體之間的空間,使之合體,突出體型曲線;二是擴大服裝與人體之間的空間,夸張或擴張原有的造型,也可以說是在人體的基礎上塑造新的外部造型。
如今,我們將服裝廓型大致分為“A、T、H、X、O”五大類(圖2-2)。
圖2-2 幾種不同的服裝廓型“A、T、H、X、0”
二、服裝的內部結構
服裝從設計效果圖到服裝成品加工的中間環節,重要的技術條件即是服裝的結構設計,它在整個服裝設計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結構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的設計工作,需要分析、計算、畫線造型等,它關系到服裝成型后的造型是否美觀。
進行服裝結構設計的方法主要有平面裁剪和立體裁剪兩種。在如今的院校教學中,最常用的是日本文化新原型,在我國比較傳統的是“比例法”。立體裁剪是在人臺上直接利用面料進行塑型的方法,這種方法相比平面裁剪法更直接、更立體。
結構設計或紙樣制作是立體結構的平面形式,也是面料從平面裁剪到立體縫紉的關鍵。它揭示了服裝各部位的形狀以及整體與局部的組合關系,調整了平面衣料與人體之間不合理的結構關系,使服裝的款式造型更加合理與完美。結構設計作為服裝工業化和商品化的必要手段,為服裝工業大生產提供了成套的、規格齊全的、結構合理的系列樣板。因此,服裝結構需要嚴謹的科學性、高度的技術性,其知識結構涉及人體工程學、人體測量學、服裝造型學、服裝生產工藝學以及美學、數學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