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率與勞動力成本對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影響
- 張家勝
- 25字
- 2020-07-31 20:22:13
第二章 匯率與勞動力成本對紡織服裝貿易影響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匯率與勞動力成本變動的進出口效應分析
一、匯率與勞動力成本變動的出口效應分析
根據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出口主要取決于外國的國民收入、名義匯率、本國商品的產出水平、生產成本與國內外的物價水平,即

式(2.1.1)中,X表示一國進口,GDPf表示一國的名義國民收入,ER表示名義匯率,Y表示出口商品的國內產出水平,C表示出口商品的生產成本,Pd表示一國的物價水平,Pf表示國外(本國的貿易對象國)的物價水平。
如果考察外國實際國民收入(GDPf)、出口商品國內實際產出水平(Y)、出口商品的實際生產成本(C)和實際匯率(ER)對一國出口的影響,則由式(2.1.1)可得,

結合式(2.1.2),一般有:
(1)外國實際國民收入(GDPf)的變動對本國出口(X)的影響。外國實際國民收入的增長可能促進本國出口的增長,因為一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可能刺激該國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增長,刺激該國的進口,進而引致貿易對象國出口的增長。因此,一般有>0。
(2)本幣幣值實際變化(ER)對本國出口(X)的影響。本幣貶值通常會在降低出口商品外幣價格的同時抬高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這種國內外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會改變本國消費者與投資者對國內外商品的需求。消費者通常會增加對降價商品的消費。因此,本幣貶值通常會促進本國出口的增長。另一方面,本幣貶值同時也會相對提高外國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的上升會促進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上升,從而促進本國商品出口的增長。因此,如果以間接標價法來表示本幣匯率的話,一般有<0。
(3)出口商品國內實際產出水平(Y)對本國出口(X)的影響。出口商品國內實際產出增長,通常會增加國內外該商品的供給,這種商品可能會增加。即有>0。
(4)出口商品的實際生產成本(C)對本國出口(X)的影響。出口商品的實際生產成本增加,通常會迫使生產廠商減少該商品的生產,從而導致該商品市場供應量的減少,該國該種商品出口的下降。因此,一般有<0。
以上因素對一國商品出口的影響通常是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是相互影響的。
二、匯率與勞動力成本變動的進口效應分析
與出口分析相對應,根據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進口主要取決于本國的國民收入、名義匯率、本國商品的產出水平、生產成本與國內外的物價水平,即

式(2.1.3)中,GDPd表示一國的名義國民收入。
如果考察實際國民收入(GDPd)、進口商品的國內實際生產成本(C)和實際匯率(ER)對一國進口的影響,則由式(2.1.3)可得,

結合式(2.1.4),一般有:
(1)本國實際國民收入(GDPd)的變動對本國進口(M)的影響。本國實際國民收入的增長可能促進本國進口的增長,因為一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可能刺激該國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增長,刺激該國的進口,進而貿易對象國出口的增長。因此,一般有>0。
(2)本幣幣值實際變化(ER)對本國進口(M)的影響。本幣貶值通常會在降低出口商品外幣價格的同時抬高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這種國內外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會改變本國消費者與投資者對國內外商品的需求。消費者通常會增加對降價商品的消費。因此,本幣貶值通常會抑制本國進口的增長。另一方面,本幣貶值同時也會相對減少外國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的下降會促進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下降,從而抑制本國商品進口的增長。因此,如果以間接標價法來表示本幣匯率的話,一般有<0。
(3)進口商品的實際生產成本(C)對本國進口(M)的影響。進口商品的實際生產成本增加,通常會迫使生產廠商減少該商品的生產,從而導致該商品市場供應量的減少,該國該種商品進口的上升。因此,一般有>0。
三、匯率與勞動力成本變動進出口效應的制約因素分析
制約匯率變動的進出口效應大小主要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因素。
制約匯率變動進出口效應的宏觀因素主要涉及一國進出口的相關政策法規、該國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結構以及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制約匯率變動進出口效應的微觀因素主要包括進出口商品的特點、企業對價格反應快慢等。
(1)如果一國存在限制某些產品進出口的相關政策法規,那么本幣升值對進出口的影響很可能就很小。即使該國某種商品出現短缺,在市場上可能表現為該商品價格的上漲而不是該商品進口的大量增長。
(2)如果一國的經濟水平高度發達,通常該國的市場機制也就比較完善,那么本幣升值引起的價格的相對變化和實際收入的相對變化可能比較迅速地在市場上得到反映,該國進出口可能會明顯增長。
(3)如果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話,一些國家的出口管制可能導致本國即使存在進出口需求增長的需要,也可能無法得到滿足。
(4)如果商品價格的需求彈性比較低,本國國內該商品價格上漲通常不會明顯地減少商品的需求,如果該商品的國際市場供給比較充足的話,本國該商品的進口可能會大幅度增長。
(5)由于商品的進出口主要由進出口商通過各種渠道來完成,因此進出口商對市場價格的反應是否迅速、進出口成本的高低、進出口市場的變化等因素直接影響到本國商品的進口。
根據以上的分析,結合中國的國情,影響中國進出口的因素主要有:
(1)中國貿易(進出口)政策。從2001年加入WTO時起,中國就逐步履行入世承諾,逐步開放國內相關市場,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中國對于大多數行業基本上沒有設置進口的關稅和非關稅等貿易壁壘。
(2)中國國民收入對中國進口的影響。中國國民收入的增長通常意味著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增長,而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增長通常會促進中國進口的增長。但消費需求的增長可能會增加消費品的進口,而投資需求的增長可能會增加投資品的進口。另外,中國消費需求的增長可能更多體現在消費結構的升級方面,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費需求可能逐步由僅僅滿足生存需求向滿足生存需求與發展需求轉變。
(3)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升值通常會使進口品的本幣價格相對下降,從而可能會促進中國進口的增長。但是不同商品的價格彈性不一樣,人民幣升值對不同商品的進口影響也會存在差別。人民幣升值通常會使出口品的外幣價格下降,從而使得本國儲商品的下降。
(4)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由于中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較突出,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和出口方面具有較明顯的比較優勢,但在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比較劣勢。中國大多數資源相對匱乏又決定了中國在大多資源密集型產品生產和出口方面處于劣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經濟競爭的加劇,中國會進口越來越多的中國存在比較劣勢的產品,如土地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可能會增加。
(5)進出口商品的生產成本。一般地,生產成本的上升通常會導致該種商品的出口減少、進口增長。
(6)其他因素。主要包括進出口商品特性、進出口主體、貿易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