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麻織物的前處理

一、苧麻織物的前處理

苧麻是麻類纖維中品質最良好的一種。苧麻可純紡加工成麻織物,其織物制成成衣后,穿著挺括、吸濕和散濕快、不貼身、透氣、涼爽,是夏季服裝的良好面料,也是抽繡工藝品種如床單、被罩、臺布、窗簾的理想材料。

苧麻織物的練漂,基本上與棉織物的練漂相似,系由燒毛、退漿、煮練、漂白和半絲光等工序組成。

1.燒毛

苧麻織物一般用接觸式圓筒燒毛機燒毛。由于苧麻纖維剛性大,纖毛粗,毛羽較多,如燒毛不凈,在服用中苧麻織物有刺癢感。

2.退漿

根據(jù)織物上漿料的種類和性質,選擇合適的退漿工藝,如是淀粉漿,可用酶退漿。

3.煮練

每升煮練液中含有18g燒堿、7g純堿,在0.196MPa的壓力(120~130℃)下,煮練5h。對于稀薄織物,可在松式繩狀練漂機上進行,每升煮練液中含有5g燒堿、5g純堿和3g肥皂,浴比為1:10,95~100℃,煮練2h。

4.漂白

苧麻織物漂白可以繩狀或平幅進行。繩狀漂白是浸軋每升含1.8g有效氯的次氯酸鈉溶液,然后堆置1h。平幅漂白可避免折皺條痕,且不易造成漂斑。氯漂后用H2O2脫氯,可獲得良好的漂白效果。

5.半絲光

苧麻織物一般用150~180g/L燒堿溶液進行所謂半絲光。由于苧麻的結晶度和取向度都很高,吸附染料的能力比棉低得多,通過半絲光可明顯提高纖維對染料的吸附能力,從而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如果進行常規(guī)絲光,苧麻滲透性大大提高,染料易滲透入纖維內部,使苧麻織物表觀得色量降低,并且織物強度下降,手感粗硬,效果反而不好,這也是苧麻織物絲光工藝與棉織物的不同之處。

二、亞麻織物的前處理

亞麻是紡織原料之一,亞麻織物具有吸濕散熱快、透氣性好、紋理自然、色調柔和、挺括大方等獨特風格,廣泛用于服裝、服飾等領域。

亞麻織物的練漂,基本上與苧麻織物的練漂相似,其工藝流程一般為:翻縫→燒毛→退漿→煮練→漂白→烘干→燒毛→半絲光。

1.燒毛

亞麻織物一般用接觸式圓筒燒毛機燒毛。由于亞麻織物坯布表面的麻屑、麻皮很多,會影響織物的外觀和使用性能,需采用二正二反燒毛工藝。經(jīng)退煮漂后,由于不斷受到機械作用,又會有粗硬的麻皮和纖毛重新露出布面,因此在半絲光前再進行第二次燒毛,可以得到理想的布面光潔度。

2.退漿

如是淀粉漿,可用酶退漿。淀粉酶退漿工藝條件為:織物浸軋含淀粉酶1.5~3g/L、滲透劑2~3g/L的退漿液,帶液率100%,在60~70℃堆置2~4h,最后進行水洗。

3.煮練

每升煮練液中含有25g燒堿、3g亞硫酸鈉、5g滲透劑、3g水玻璃,在100℃煮練4h,最后用90~95℃熱水充分水洗。

4.漂白

采用氯、氧雙漂工藝。氯漂工藝條件為:織物先浸軋含有效氯10~12g/L、pH9~10的氯漂液,室溫堆置50~60min。然后浸軋1.5~2g/L硫酸,堆置30min,再用大蘇打脫氯。接著進行氧漂,織物浸軋含雙氧水5~6g/L、穩(wěn)定劑4g/L、滲透劑3g/L的氧漂液,在100~102℃汽蒸60min。

5.半絲光

亞麻織物一般用140~150g/L的燒堿溶液進行所謂半絲光,絲光后織物的鋇值達到120~125,布面的pH為7~8。純亞麻織物本身光澤較好,但為了增強吸色能力,保證上色率,提高染色深度和色澤鮮艷度,需要進行絲光加工。由于亞麻織物中纖維素含量少,延伸度較低,在濃堿下強力下降,織物易脆損;同時引起纖維的過度收縮,造成擴幅困難,影響織物的手感。因此,全絲光不可取。但是,如果堿濃過低,又無法形成堿纖維素,達不到絲光的目的。所以,采用半絲光工藝條件,可使織物達到平整光潔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芷江| 随州市| 株洲县| 长岛县| 仙居县| 武安市| 云林县| 泌阳县| 木里| 临泉县| 丹凤县| 博爱县| 龙陵县| 会同县| 花莲市| 容城县| 靖西县| 旺苍县| 策勒县| 浙江省| 鲁山县| 丰城市| 合肥市| 资溪县| 呼玛县| 饶河县| 神池县| 乌海市| 巴林左旗| 武穴市| 贡觉县| 宝鸡市| 探索| 东丰县| 肇东市| 桃源县| 安义县| 抚顺市| 平定县| 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