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科技經編

經編產業是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提升的產業,《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出臺,為中國經編業的發展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和重點,中國經編業努力提高產品科技附加值、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擴大產品應用領域,打造經編品牌,讓消費者認識經編、消費經編、熱愛經編,用經編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

“十二五”時期,我國紡織工業面臨發達國家在產業鏈高端、發展中國家在產業鏈低端的雙重競爭擠壓。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品牌和供應鏈整合的優勢,占據著市場的主動地位。對此,中國經編業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舉全行業之力進一步創造紡織行業技術新高地,在中國紡織強國進程中做出了一定貢獻。

一、科技帶動全產業的質量高效發展

2004年和2006年,《紡織工業科技進步發展綱要》和《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相繼出臺,進一步強調了科技對于行業的貢獻作用。

如何理解和提高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相關解讀是:到2010年,中國紡織工業在2005年的基礎上,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增幅將比“十五”期間提高1/3。單位增加值纖維消耗下降20%,污水排放量下降22%,單位纖維能耗下降10%。發揮行業科技進步率,必須大幅度提高先進裝備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全行業研發投入的力度。

經編業是一個以技術進步推動行業誕生和持續發展的典型。技術不僅帶動了經編業的誕生和發展,而且一直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國經編業起步以及發展壯大依靠的就是科技的帶動??梢哉f經編是科技文明的產物,也是科技文明的傳承者。

“十一五”期間,中國經編業技術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大,極大地推動了經編業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這個時期,以市場為導向,企業和社會資金對經編技術創新的投入進一步加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差別化纖維、高性能纖維等新型優質原料在經編行業生產中的試制與應用;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積極嘗試先進技術和先進生產裝備的應用,擴大花邊及輔料產品的生產能力,依托產品的設計與研發逐步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品,使經編產業走出了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更好地適應了該時期全球化市場競爭的形勢。

同時,利用中國經編業迅速崛起的優勢,很多經編企業加大了向下游產業鏈的延伸,向成品的延伸,鋪就了經編產業上下游配套良性發展的軌道,產業鏈協作優勢進一步壯大。重點發展了產業用經編產品的后整理技術,在后整理方面,引進貼合、壓延、涂層等先進工藝和設備,掌控了產業用經編產品開發的關鍵技術。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積極開發產業用經編終端產品,新產品的問世又創造了無數個新市場。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編技術的進步表現更加突出。經編技術裝備日益先進;經編機及相關設備向高效、節能、環保及電子控制方向發展。機器性能更趨穩定,更新換代步伐加快。現代經編裝備正不斷向生產高速化、控制智能化、功能多樣化、操作簡便化、設計計算機化等方向發展。高速經編機轉速達到4000轉/分鐘以上,機號高達50E;經編設備提花功能擴大,提花梳櫛多達90多把,電子賈卡技術應用日趨普遍,自動化控制水平提高;產業用經編機更加精密,高性能原料適應性和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

十年時間,我國經編產品研發已達到經編業發展的鼎盛時期,包括新原料、新工藝、新染整技術在內的經編面料設計與開發,經編機械技術的研發以及產業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開發,我國經編產業開發的各種新產品種類多達1萬多個。

傳統經編產品升級主要表現在經編用原料的多元化、面料高檔化、設計時尚化、品種多樣化、產品規格進一步豐富等方面。各種新原料(如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等)應用逐步增加,經編產品的功能性進一步提高,如抗菌、保健、防輻射、保溫、保濕等。

經編產品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拉動,經編服裝、裝飾用產品向高檔化、功能化以及特種規格延伸,消費量呈現增長趨勢。產業用經編產品的增長更為迅速,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如用作血液透析裝置、人造血管、風力發電、高檔賽車、增強材料、航天航空器等關鍵部件的工程材料。

同時,國際間相關領域間的技術合作加強,各種技術交叉滲透逐步顯現,各具特色。計算機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高新技術不斷進入中國經編業。

二、科技擴大了高性能纖維的應用范圍

化學纖維是經編的主要生產原料,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經編業共生產各類經編織物276萬噸,消耗化纖原料約300萬噸。原料種類主要是滌綸、錦綸、氨綸、玻璃纖維等,其中滌綸原料占60%以上。到2014年,我國經編業共生產各類經編織物415萬噸,消耗化纖原料約450萬噸左右。

同時,經編制造工藝的特殊性和制造技術的不斷提升,使得高性能纖維的應用范圍得到很大擴展,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的使用等。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是發展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同時在建筑、通信、機械、環保、海洋開發、體育休閑等國民經濟領域也具有廣泛的用途。

以高性能纖維多軸向經編針織新型復合材料為例,目前已在航空、航天、交通、建材、化工、體育運動和醫療衛生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三、國產自主經編裝備技術大幅提高

中國經編業裝備技術水平和研發實力的提升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推動力。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經編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經編產品生產設備的經編機的多品種、多規格、多功能、高效率、高品質等諸多指標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對國外經編設備的大量引進,以及國際經編產業轉移對中國經編機械技術的沖擊,在吸收、借鑒、再創新的基礎上,中國經編機械在高速化、控制現代化、操作便利化以及織物設計計算機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飛速發展,逐漸形成了經編機械生產設備配套較齊全,規格型號較完整,電子化、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經編機生產系統。

在軸向經編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發展。中國軸向經編技術起步在20世紀90年代初,到“九五”期間,已經擁有一批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在土工格柵、篷蓋材料、膜材料等方面都有重點嘗試,奠定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到“十一五”期間,各項技術得到了廣泛普及。

在多軸向技術方面,德國卡爾邁耶、利巴公司作為世界先進經編機生產商,在多軸向經編機領域的研究一直處于世界前列。中國多軸向經編機的生產技術起步較晚。2008年,江蘇常州潤源經編機械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第一臺國產智能化控制的“RCD-1型多軸向經編機”,該設備集計算機控制的多軸向鋪緯技術、多桿式可移動(織針坯布隨動)成圈技術、織物恒張力收卷技術、多速電子送經技術等于一體,最高機速達1000轉/分鐘,鋪緯角度變化范圍為±20°,已接近當時的國外先進鋪緯水平。它的誕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對多軸向經編生產設備的研發,同時也為多軸向經編織物的生產和研究提供了先進的手段。

為了進一步突破多軸向經編技術的關鍵核心,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和行業企業一直積極努力,吸收引進,創新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多軸向經編機,提高中國多軸向經編裝備的整體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嵩明县| 哈巴河县| 宜春市| 民县| 安溪县| 武义县| 迭部县| 五莲县| 华池县| 河南省| 堆龙德庆县| 乃东县| 湟中县| 沙河市| 新乡市| 上林县| 潜山县| 镇江市| 射阳县| 庄河市| 伊宁县| 贺州市| 鞍山市| 贵定县| 武穴市| 岫岩| 九江县| 遂平县| 科技| 阿瓦提县| 江阴市| 雷波县| 乌审旗| 松原市| 海宁市| 滁州市| 长兴县| 兴化市| 苗栗县|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