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品染整技術290問
- 黃光
- 845字
- 2020-07-17 10:14:14
51.絲光的機理是什么?
答:絲光對棉織物有兩個作用:其一是降低纖維素纖維的結晶度提高上染率;其二是提高織物的光澤和尺寸穩定性。
(1)降低纖維素纖維的結晶度提高上染率:天然纖維素在一定的張力下,以濃堿作用,纖維發生膨脹,生成堿纖維素。堿纖維素有兩種,一種是纖維素加成化合物——Cell—OH·NaOH;另一種是纖維素醇金屬化合物。這兩種化合物都很不穩定,在水洗脫堿過程中易水解生成水合纖維素,再經脫水烘干后水合纖維素即轉變成絲光纖維素。
其變化過程如下:
天然纖維素(纖維素Ⅰ)+燒堿→堿纖維素(Na—纖維素)
堿纖維素(Na—纖維素)+水→水合纖維素(H2O—纖維素)
水合纖維素(H2O—纖維素)-水→絲光纖維素(纖維素Ⅱ)
絲光纖維素與沒絲光的纖維素比較,其化學組成并沒有多大區別,但在物理結構上卻差別很大。棉纖維經過絲光后其結晶度由70%左右下降到50%~60%,而染色主要是在非結晶區進行。
(2)提高織物的光澤和尺寸穩定性:棉纖維在濃堿中,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不僅能進入纖維的無定形區,還能進入棉纖維的結晶區。
由于鈉離子吸引水分子的能力很強,在鈉離子進入棉纖維無定形區和結晶區的同時,也會把許多水分子帶入其中,因此,棉纖維分子鍵間的空隙被膨化引起纖維胞壁的膨脹,這樣纖維就變得更加肥圓,具有光滑的表面。
棉織物在絲光后強力會有所提高,尺寸穩定性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纖維素的物理結構發生了變化所致。纖維被堿充分膨化,消除了纖維的不均勻變形,使纖維相互緊貼,纖維之間滑移減少;在絲光過程中的張力作用下,使纖維分子之間排列更整齊,增加了纖維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活動力,從而提高了織物的強力。纖維在堿處理過程中的膨化,拆散了原來分子鍵之間的引力,在張力存在下,使彎曲的分子鍵變得比較平直,絲光后經水洗烘干,這種引力又重新恢復,分子鍵結合得比絲光前更加牢固,因此,絲光具有定型作用,織物的穩定性也更高,從而降低了織物的縮水率。
由于纖維在絲光過程中的膨化,使纖維的表面積增大,因此,化學藥劑更容易與之發生作用,纖維的反應性能有所提高,染色時顏色會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