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紡織品與環保染化助劑
- 施亦東
- 923字
- 2020-07-17 10:15:57
前言
當今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極端天氣、極端災害的頻繁出現,不斷地給我們的生存發展敲響警鐘。人類無法主宰自然,但是我們可以認識自然,適應和保護自然。
生態紡織品概念自首次提出以來,它以保護環境和保護人體健康為目的,通過生態紡織品標準的實施和標簽的授權,促進了紡織行業的技術進步,進一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態消費意識,在國際貿易中生態紡織品標簽已成為重要的綠色標志。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和自由化,國際貿易中傳統的關稅壁壘正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因各國在生產管理、產品技術水平的差異而形成的“貿易技術壁壘”。生態紡織品是“貿易技術壁壘”中涉及的熱點問題之一,即所謂的“綠色壁壘”。我國是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消費與出口大國,建設以人為本、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紡織系統,實現生態制造、生態消費、生態處理的環保目標,已成為整個紡織行業發展的方向。為此作為培養高等紡織從業人員的高等教育有責任和義務向在校學生較系統地傳授生態紡織品的理念、國際及其各國有關生態紡織品的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檢測手段以及實現紡織品生態制造的清潔生產技術,培養具有生態環保意識的高素質人才。
本教材跟蹤當前生態紡織品的最新動態,結合紡織品生產技術和染化助劑的研究發展趨勢,介紹了生態紡織品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清潔生產和生態設計的基本概念,當前紡織生產中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環保型生態紡織品原材料、染化助劑以及新型生態染整技術等。本課程是紡織工程和輕化工程學生在學習完成專業基礎課程之后的提高課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掌握書中的基本內容和知識,在每章都附有學習指導和思考題,并給出了相應的參考文獻。
本教材除作為紡織工程和輕化工程專業的教學用書外,還可作為紡織和輕化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參考書籍。
本教材由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教師施亦東編著,碩士張楊楊參與了教材的部分編寫工作。在編寫過程中,作者參閱了許多有關生態紡織品的法律法規、清潔生產、生態設計和紡織專業書籍和文獻,在此向相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教材的編寫得到了四川大學立項建設教材經費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限于作者水平和本書的篇幅,書中不足及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誠摯地歡迎讀者和同行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