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材料識別與選購
- 季榮
- 4245字
- 2020-07-17 10:09:38
任務1-1 認識面料與輔料
關鍵詞
面料、輔料、針織、機織、非織、毛皮、皮革、里料、襯料、填充物、商標。
任務描述
1.目的:認識面料、輔料,了解面料、輔料種類,會以識別面料基本類別。
2.要求:學生4人一組,相互研究同組同學身上的衣服都用了哪些材料,記錄下來;對照身上的服裝,討論老師所發材料都可以用在哪里;將老師所發材料粘入表1-1中,并填寫表中內容。
3.地點:一體化教室。
4.備用材料:上課前需準備針織布、機織布、非織造布、皮革、里料、襯料、墊料、填充物、拉鏈、紐扣、線帶類材料、裝飾材料、商標各若干。
5.教學建議:老師以“教、學、做”一體化的方式來教學。可以用課前所備材料結合師生身上所穿著服裝,按分組研究→討論分析→實樣對照→認知實踐的步驟進行教學。
表1-1面料、輔料的認識
服裝材料是構成服裝的一切材料,不僅指制作衣服的材料,還包括制作其他配件所用的材料。
具體來說,服裝材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原始社會,尚未發明紡織技術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以獸皮、樹葉、羽毛制作衣服,以石頭、貝殼作為服飾配件。隨著文明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們能把亞麻、蠶絲、羊毛、棉花紡成紗織成布,來縫制服裝。到了近代,隨著紡織科技的發展,人類還合成了大自然中沒有的化學纖維,織成了性能各異的面料,面料品種開始極度豐富起來。然而,在服裝設計師眼里,服裝材料還遠不止這些。只要翻翻這些年來的服裝雜志,就不難發現,設計師們幾乎把所能想象得出的一切都搬到了模特身上,金屬、木頭、石料、塑料、玻璃、竹、骨頭、貝殼、橡膠、紙張等,甚至易拉罐、光盤、電線也曾被制作成服裝(圖1-1)。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式各樣高科技面料不斷涌現。作為一個服裝設計師,應該了解各個相關領域里的材料,才能為自己找到更多表達設計觀念的材料。
圖1-1以各種材料來表達的服裝
根據材料在服裝中的用途,可將其分為面料與輔料。面料包括機織物、針織物、編結織物、皮革、毛皮等,輔料包括里料、襯料、墊料、填充料、扣緊材料、裝飾材料、縫紉線、商標等。
一、服裝面料
面料(Garment Fabric)是構成服裝最主要的物質材料,一般是指體現服裝的主體特征,給人以深刻印象,在服裝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質材料,是服裝的主要材料,它的作用首先是體現服裝的總體特征,包括服裝的造型、風格、性能等。
服裝面料的作用就是滿足各種各樣服裝的要求,能夠塑造各種各樣風格、形象的服裝,體現服裝不同的外觀和內涵。服裝面料可以傳遞給人們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使人們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滿足。因此,選擇面料時應仔細斟酌,用心體會,挑選最恰當的面料,來實現服裝的設計構思,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較高的意境。
不同的服裝需要有不同的性能,包括的機械耐久性能、穿著舒適性能、外觀性能、感官性能、防污性能和其他性能等,所以需要不同的面料來實現這些特性。如圖1-2 所示。
有的服裝以舒適為主,需要吸濕透氣、親和皮膚的面料;有的強調堅牢,需要堅牢耐用、耐磨好的面料;有的注重保暖性能,需要蓬松柔軟、豐滿厚實的面料;有的特別在意外觀的美麗,需要布面平挺、外觀整潔、抗皺保形的面料;有的要求活動自如,需要伸縮性好的面料等。不同面料的服用性能不同,適合制作的服裝種類也不同。選擇面料時,一定要考慮服裝不同的性能要求,仔細挑選,使面料不僅能滿足服裝外在美的要求,更能適合服裝內在性能的要求。
服裝面料的種類很多,但主要的、用得最多的還是紡織材料。從不同角度對材料進行分類,可以使我們對服裝材料有一個系統的、總體的了解,以利于在服裝設計時更好地選擇和應用。
按用于服裝的材料屬性分類,服裝面料一般可以分為纖維制品、裘革制品,而纖維制品根據制造方式的不同,分為機織物、針織物、編結織物、非織造織物、復合織物。人們比較熟悉的有機織物與針織物,如圖1-3所示。
圖1-2各種不同特性的服裝
圖1-3機織物與針織物
1.機織物
機織物(Woven Fabric)是由兩組相互垂直的紗(線)按照一定的規律縱橫交錯交織而成的,與織物縱向(長度方向)平行的紗稱經紗,與織物橫向(寬度方向)平行的紗稱為緯紗。織物結構穩定,沒有彈性(加入彈性纖維的面料除外),布面平整,堅實耐穿,外觀挺括。在紡織品中它是應用最多、產量最高、品種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用途最廣泛的服裝面料。
2.針織物
針織物(Knitted Fabric)是利用織針將紗線編織成線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一種織物。根據編織方法不同,有緯編針織物和經編針織物之分。以往的服裝以機織物為主,但近20年來針織物作為一種重要的紡織產品,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針織物纖維耗用量已占纖維總耗用量的50%左右,在我國針織物纖維耗用量也已達20%以上。我國針織品出口量已居世界首位,創匯額占我國紡織品出口創匯的20%左右,且所占份額逐年增加,在我國紡織品中的地位日趨突出。由于近20年針織外衣化發展的結果,針織服裝的產銷量已與機織服裝并駕齊驅,而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針織服裝的消費也越多。目前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毛衣、絨衣、T恤衫、運動衫褲已成為日常生活的正常穿著,有的已成為上班、參加非正式活動及閑暇時間的主要穿著。從世界范圍和貿易總量來看,今后針織服裝仍將繼續發展。
3.非織造布
非織造布(Nonwoven Fabric)又稱非織布、非織造織物、無紡織布、無紡織物或無紡布。非織造技術是紡織工業中最年輕而最有前途的一種技術。非織造布是一種有纖維層構成的紡織品,這種纖維層可以是梳理成網或由紡絲方法直接制成的纖維薄膜,纖維雜亂或定向鋪置[圖1-4(a)]。其結構特點是介于傳統紡織品、塑料、皮革與紙四種系統之間的一種新材料系統。
4.毛皮和皮革
毛皮和皮革(Fur and Leather)經過加工處理后,也可用于制作服裝。通常把鞣制后的動物毛皮稱為毛皮,也稱“裘皮”,而把經過加工處理的光面或絨面皮板稱為皮革[圖1-4(b)],它們都可作為服裝材料。毛皮由皮板和毛被組成,皮板密不透風,毛被的毛絨間可存留空氣,從而起到保暖的作用,具有輕便柔軟、堅實耐用,可用作面料,又可充當絮料,但價格昂貴。皮革指動物毛皮經過化學處理后,成為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及透氣性,且不易腐爛的革皮。常用的皮革原料采用綿羊、山羊、豬皮、牛皮的毛皮,特點是遇水不易變形、干燥不易收縮、耐化學藥劑、防老化等;但天然皮革不穩定,面積大小、厚度不均勻一致,加工難于合理化。
二、服裝輔料
服裝輔料(Garment Auxiliary)是指在服裝中除了面料以外的所有其他材料的總稱,對服裝起輔助和襯托的作用。在服裝中,輔料與面料一起構成服裝,并共同實現服裝的功能。
根據服裝材料的基本功能和在服裝中的使用部位,服裝輔料主要包括以下部分:襯料、里料、絮料、墊料、線類材料、緊扣材料、商標及標志和其他材料。
現代服裝特別注重輔料的作用以及與面料的協調搭配,輔料對現代服裝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成為服裝材料不容低估和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1.襯料
襯料(Garment Interlining)是指服裝的領部、兩肩、前胸、門襟等部位的墊襯材料,是附在服裝面料和里料之間的材料(圖1-5)。
2.里料
里料(Garmentl Lining)是指服裝最里層用來部分或全部覆蓋服裝背里的材料,通常稱里子或夾里。
3.縫紉線
縫紉線(Sewing Thread)是指在服裝中主要用于縫合衣片、連接各部件的紗線。
4.填料
填料(Garment Filling)指服裝面料、里料之間的材料,主要目的是賦予服裝保暖、保形以及其他特殊功能。絮狀填料如圖1-6所示。
紐扣、拉鏈、鉤、環等屬于服裝的緊扣材料,在服裝中起封閉、扣緊、連接和裝飾作用。其他輔料還有花邊、填料、珠片、商標等。
圖1-5服裝襯料
圖1-6絮狀填料
【延伸閱讀】機織與針織
初入服裝業者,往往會對針織布和機織布持有模糊的感性認識。搞不清針織、梭織、機織、非織,這些概念“織”成了一團亂麻。
學習建議:“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實物“比較法”是一種很好學習方法和鑒別方法。聯系實踐,進行比較,能夠深化感性認識,實現理性認識的轉變。
針織與機織都是織造的一種方式,只是采用的機器不同。機織物采用機織機,包括有梭織機和無梭織機;針織物一般采用大圓機、橫機和經編機,當然也可以使用棒針手工編織。針織物與機織物由于采用的機器不同,編織方法各異,在加工工藝、布面結構、織物特性、成品用途上都有各自獨特的特色,區別如下。
1.織物的形成方式
(1)針織物。針織物是由紗線順序彎曲成線圈,以線圈相互串套形成織物,而紗線形成線圈的過程可以橫向或縱向進行,橫向編織稱為緯編織物,縱向編織稱為經編織物。針織物的結構如圖1-7所示。
(2)機織物。機織物是由兩條或兩組以上的相互垂直紗線,以90°作經緯交織而成織物,縱向的紗線叫經紗,橫向的紗線叫緯紗。機織物的結構如圖1-8所示。
2.織物組織的基本單元
(1)針織物。線圈就是針織物的最小基本單元,而線圈由圈干和延展線呈一空間曲線組成,即由圈柱和圈弧構成。
(2)機織物。經紗和緯紗的每一個相交點稱為組織點,經紗浮在緯紗上的組織點稱為經組織點,緯紗浮在經紗上的組織點稱為緯組織點。組織點是機織物的最小基本單元。
3.織物性能
(1)針織物。針織物能在各個方向延伸,彈性好。因針織物是由孔狀線圈形成,有較大的透氣性能,手感松軟,有一定的卷邊性、脫散性,易勾絲與起毛起球,可直接成型。
圖1-7針織物的結構示意圖
圖1-8機織物的結構示意圖
(2)機織物。因機織物經、緯紗延伸與收縮關系不大,亦不發生轉換,因此織物一般比較緊密、挺硬,結構相對較穩定。
4.織物的幾何參數及性能指標
(1)針織物。針織物常用幾何參數有縱密、橫密、線圈長度、平方米重量。織物的力學性能,包括延伸性能、彈性、斷裂強度、耐磨性、卷邊性、脫散性、收縮性、覆蓋性。
(2)機織物。機織物常用的幾何參數有匹長、幅寬、厚度、經緯密度、緊度、經紗與緯紗的線密度、平方米重量,使用時需注意布邊、正面和反面、順逆方向,力學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彈性、起毛起球性、懸垂性、耐磨性等。
【崗位對接】機織物與梭織物
機織物的織造機器分為有梭織機(Shuttle Loom)和無梭織機兩種。有梭織機是以梭子為引緯器將緯紗引入梭口的織機,有震動大、噪聲大、機物料損耗多等不利于高產的缺點。因此,一般的有梭織機正在逐漸淘汰。20世紀80年代起,無梭織機得到了很大發展,包括機械引緯的片梭織機、劍桿織機,及氣流引緯的噴氣織機和水流引緯的噴水織機(圖1-9)。因此,織物若細分,則分為有梭織機織物和無梭織機織物兩種。
圖1-9兩種織機的引緯機構示例
有梭機織機和無梭織機的加工原理及所加工織物的結構是一致的,只是引緯形式不一樣,所以通常俗稱機織物就是梭織物。在無梭織機普及之前,梭織就是機織,雖然現在無梭織機越來越多,但所加工織物大家仍習慣稱梭織物。所以通常情況下,可以認為機織物就是梭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