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5 齊威王之治

田氏取代了姜氏成為齊國國君之后,雖然國家政治大局已定,但是國內還有不少百姓并不都認可田齊。在國外,魯國、衛國和“三晉”等國也不斷找借口討伐田氏,以至于田齊立國之初面臨著十分嚴重的國家危機,還一度出現“諸侯并伐,國人不治”的局面。就在這個危急關頭,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即位了。他執政以后,齊國仍然內外交困,暗濤涌動,這種局面一直維持了九年之久。

齊威王是個有作為的國君。在位期間,他為了匡救國家曾采取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史載,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的同時,還起用田忌為大將,任用孫武的后代孫臏為軍師,廣攬人才,安撫百姓,懲治奸吏,秣馬厲兵,使齊國“最強于諸侯”。

(左)戰國時期交通網與主要商業都市分布 (右)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的格局

⊙鄒忌論樂

據說鄒忌是個善于彈琴、懂得音樂的人,而齊威王也是個音樂愛好者,并十分賞識鄒忌。

中國大事記:公元前397年,聶政為韓國大夫嚴仲子報仇,刺殺韓相俠累。

世界大事記:約公元前431~約前352年,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在世,著《長征記》,為古代很有價值的一部歷史軍事之作。

鄒忌是個有心的人,他時時憂慮齊國的安危存亡,眼看如此下去會導致齊國出現危機,他便心生一計,借助威王喜愛音樂這一機緣前去勸諫。

剛開始時,君臣二人十分熱烈地相互切磋有關音樂的見解,一通討論過后,鄒忌便從音樂的話頭說到了如何治理國家,起初威王并沒有領會鄒忌的意思,他問:“如果談論五音的調理,我相信沒有比得上先生您的。如果是治理國家和安撫人民,這又怎么能和琴弦、音樂發生聯系呢?”

鄒忌不緊不慢地回答說:“大王彈琴的時候,應該看到彈奏大弦時,如春風般的溫和,這是象征國君;彈奏小弦時,高亢、明快,這象征宰相;手指勾弦用力,而放開舒緩,象征政令;發出的琴聲和諧,大小相輔相成,曲折而不相干擾,象征四時;聲音往復不亂,是象征政治昌明。所以說治理天下就像能將琴的音調調理好一樣,如此就能使國家太平。”

威王聽后很受啟發,過了沒有多久就任命鄒忌為相。

歷史百科堂:分在春秋時期,乘法表(古代乘法口訣,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一一如一為止,亦稱“九九”)就已經成為十分普通的常識。

齊威王治國特別注意賞罰。威王即位之初,雖然不理國事,把政事交給卿大夫辦理,但暗地里派使臣深入鄉里,實地觀察,微服私訪,獲取實情。在考查臣子的行為后,威王便進行了賞罰。威王召見即墨大夫時,對他說:“自從你治理即墨,毀謗你的言論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視察,見到農田得到開發,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沒有積壓公事,我國的東方因而得到安定。之所以有人誹謗你,是因為你從沒有逢迎過我左右的近臣啊!”于是,威王重賞了這個官員。在召見阿城大夫時,威王斥責說:“自從你治理阿城,贊揚你的話,我每天都能聽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視察,只看到田野荒廢,百姓貧苦。那次趙國軍隊進攻鄄城,你卻沒能前去援救。而衛國軍隊前來奪取我國土地,你也是不聞不問。看來,那些在我面前說你好話的人肯定是得到了你的好處!”當天,威王就處罰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經吹捧過他的人也都給予了懲罰。當人們聽到這些事情以后,都大為震驚。從此以后,人人都不再以文過飾非為榮,而是努力地為國盡忠,在很長時間里,齊國上下都能團結一心。

齊國在威王的治理下,得到了大治,先后打敗了魏國、趙國,迫使他們獻城講和,歸還齊國土地。從此以后,有二十多年各國諸侯不敢對齊國用兵。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發現齊國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理,主要原因在于齊國出現了明君和賢臣。如果我們再仔細看一看這段歷史,我們還能發現一些時代的信息,即戰國時代官僚制度也發生了重大的演變。我們前面講過,在西周時期,宗族和國家合一,宗族既是血緣單位,也是政治、經濟和軍事單位,在這個體制下,國家的官吏只能世襲,國家的權力是按照宗族地位的高低來分配的。隨著春秋戰國時代的到來,社會政治體制和經濟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禮崩樂壞”和“諸侯坐大”的現象,宗族統治在各諸侯國內都逐漸地土崩瓦解。這個時候,社會生產力也逐步提高,個體經濟日益發展也脫離了宗族的束縛,諸如外交、財政、工商管理等新的問題不斷涌現,這就需要國家產生新的制度對其進行管理。就這樣,官僚制度應運而生,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新型官僚與國君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而是憑借自己的才干和能力進入統治階層,換取俸祿,合則留,不合則去,官職不是世襲制。所以說,戰國時代涌現出了許多能夠在多個諸侯國任職并能發揮巨大作用的人才。

戰國時期貴族佩戴的馬蹄牌項飾

這里提到的鄒忌,他就是憑借才干而登臺拜相的。“相”是戰國時代各諸侯國中的百官之長,也稱為相國、丞相等,統領百官,總攬朝政,直接對國君負責。而這時的官僚制度中還有將軍一類的劃分,這說明戰國時代官員的類別已經有了文武之分。這一點與西周以來的政權體制也是不同的,那時的體制是文武、軍政合一的,周王室和諸侯國的卿大夫文武不分,既是行政官員,也可以領兵打仗。而到了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競相變法,逐步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官員也有了文武之分。這種分工,其實是君主分散大臣權力的一種方式,不僅起到了防止大臣獨攬軍政的作用,也能讓文武官員相互監督和制約,有利于國君的集權統治。

中國大事記:公元前375年,秦為戶籍相伍。韓滅鄭,徙都于鄭。

世界大事記:公元前380年,埃及第三十王朝建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新蔡县| 潜江市| 沧源| 永兴县| 紫阳县| 湾仔区| 宁夏| 濉溪县| 通榆县| 江源县| 北京市| 科技| 深圳市| 固安县| 巫山县| 龙海市| 绩溪县| 政和县| 秀山| 延安市| 进贤县| 铜山县| 高邑县| 遵义县| 花莲市| 社旗县| 芮城县| 屏东市| 泗洪县| 上蔡县| 秭归县| 旬阳县| 孝感市| 九寨沟县| 东丽区| 晋城| 枞阳县| 喀喇沁旗| 岳西县|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