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中國大歷史1:上古-春秋
- 李學勤
- 2020-07-08 14:19:07
01 從“中華五千年歷史”說開去

盤古像 此圖出自明嘉靖年間王圻父子合編的《三才圖會》。神話傳說中宇宙原本混沌像一個雞蛋,盤古開天辟地,形成了世界。
聽來也許會令人產生些疑惑,向來令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竟然也會遭遇“質疑”?是的,多年來,一直有人宣稱這種說法在學術上無法自圓其說。因為文明時代的標志是以國家的出現而確定的,即使我們要以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夏朝的建立作為中華文明時代的開端的話,那么由夏朝至今,我們也只有四千年的文明史,在此之前的“三皇五帝”之類的傳說只能歸于“野蠻時代的高級階段”,不能劃到文明時代之中去。至于說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不過三千年左右。然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還是要考慮到中華民族的歷史心理和上古神話體系,說我們有三千年的歷史,也并不妨礙說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我們既然能將“三皇五帝”之類的傳說歸于“野蠻時代的高級階段”,那又為什么不能將其歸于“文明時代的初級階段”呢?
歷史百科堂:考古發現證明,至少在180萬年前,中國的大地上就有了人類的足跡,也就是地質史上的更新世早期龍川冰期以后的一個時期。
其實,早在夏朝建立之前,中國上古社會已經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了,而新石器時代正是氏族制度發展繁榮的時代,也是人類社會生活開始由“野蠻”走向“文明”的過渡期。實際上,在這個過渡時期里,中國歷史經歷了漫長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階段,盡管沒有太多的文字記錄被保留下來,但是現在的歷史和考古工作者已經發現了許多關于上古的歷史遺跡和文物。更不能忽視的是,至今人們還在傳唱著那些聽來依然優美,而且令我們神往的有關上古文明的傳說和神話。從盤古到三皇五帝,這些上古中國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無其人其事,雖不可知,但他們身上附有的那些動人的神話故事,卻是中國古典文化寶庫里的重要遺產。
什么是神話?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回答的問題。自古以來,“神話”這樣一個詞在中國的典籍中是見不到的,它地地道道地是個“外來詞”,是從外國傳入中國的。“神話”這個字眼,有時看起來也很容易叫人迷惑,這是由于它本身確實包含著一種神怪幻變的因素,一般人大都認為所謂“神話”其實是和現實生活無關的,而是從人類頭腦里空想出來的東西。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神話是人類從勞動中發展起來的日益聰明的頭腦所創造出來的不假,但更主要的,它是原始社會的低下的生產力的一種反映。在古代,每一個時期的神話所包含的特定意義和內涵都不能離開當時人類的現實生活、勞動和斗爭,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了的。它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閃爍著極其迷人的色彩。生活在中國上古時代的人們為了生存而與自然作著長期的斗爭,在與自然界作斗爭的過程中,他們用激情和振奮的調子唱出了歌頌勞動和贊美英雄的頌歌。他們歌頌了用斧子辟開天地的盤古,創造人類和煉就五色彩石補天的女媧,敢于和太陽賽跑的夸父,為民除害而箭射九日的后羿,敢于迎風斗浪永不氣餒的精衛,鉆木取火的燧人,為人民遍嘗百種藥草的神農,馴養動物的王亥,教導人民種莊稼的后稷,治理洪水造福人民的大禹等。自古以來,人們不僅崇敬這些勇于征服自然,積極改善人類生活狀態的英雄,而且還將他們的事跡口耳相傳。中華民族的神話由上古流傳至今,從口傳而載于書冊,的確使得神話和中國古史發生了融合,其間最明顯的一點便是神話的歷史化。

仰韶文化·陶釜灶
中國大事記:200萬年前,巫山猿人在今長江三峽一帶活動。
世界大事記:距今約180萬年,坦桑尼亞能人出現。

原始社會遺址圖
歷史百科堂:分子人類學的研究表明,人類不是從某一種古猿直接深化而來,而是從某種人猿超科不斷分化的結果。人類最早同古猿分開大約發生在四五百萬年前。

少吳像

少吳陵

伏羲女媧圖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上古神話可以被看作是中國上古史的一種解釋。神農氏炎帝、軒轅氏黃帝、伏羲氏太昊、金天氏少昊、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以及像共工、刑天、蚩尤、夸父等上古傳說中的人物的出現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而這些人物的名號,其實不是像我們現在使用的名字那樣,僅僅作為區分人與人標志的“代號”,他們也不是具體的“人”,很可能是特指某一個氏族或部落,他們的出現實際上經歷了由人而神,再由神而人的演變過程。就是說,在原始社會末期,一些氏族和部族的祖先被神化而演變成為祖先神,在后來的神話歷史化的過程中,這些祖先神又被還原比附為某個時期氏族和部族的首領,或是一些賢明的君主。經過一些學者的考證研究,原始社會末期那些實際存在的氏族、部族的祖先或首領其實并沒有名號,只有反映著血緣關系的姓氏,而中國上古傳說中人物的名號實際上是在神話流傳過程中產生的。在個人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個人在生活和生產中起到一定作用并被廣泛承認時,作為個人“代號”的名號才有可能產生。現在的考古發現證明,我們已經知道的最早使用名字的君主也只是從商代后期的國王開始的。顯然,上古時期的英雄和君主并沒有自己的專署名號,但隨著歷史的發展,神話賦予了他們帶有“神”性色彩的名號。
中國大事記:距今約180萬年前,西侯度人已經會用錘擊法、砸擊法和碰砧法打制石器。在其遺址發現的32件石制品,是至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批石器。
世界大事記:距今約250年前~150萬年前,非洲出現手工勞動者,是世界上第一批制造并使用工具的人。
對傳說中的英雄來講,只有名號是不足以彰顯他們的德行和武功的。當神話賦予傳說人物明確的名號時,還為這些人物確立了明確的族屬和世系。比如,周代的先祖是誰,歷史上根本沒有記載,而在神話里卻流傳著神、人結合而生子的傳說。據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所載,周人的始祖棄的母親姜嫄因為在野外踩了“神”的腳印,不久便懷孕生下了棄,而傳說中的姜嫄又是五帝之一的帝嚳的妻子。這個傳說要說明什么呢?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棄不僅具有神性,而在民間帝王譜系中又是帝嚳的兒子,所以周族的始祖可以追溯至五帝時代。一旦傳說中的人物有了明確的族屬和世系,再由后人把這些經過“加工改造”的事跡賦予那些實際存在的氏族祖先和首領,神話的歷史性便格外地突出出來。人們還嫌不夠滿足,還為他們配上了轟轟烈烈的文治武功,讓這些上古的君王和英雄們的形象看起來更加豐滿,更加神采奕奕,也使得史詩和神話在歷史的傳唱中愈發鮮活,讓人記憶深刻。

唐·伏羲女媧絹畫
歷史百科堂:我國境內發現的直立人,除較早形態的元謀人和較晚形態的藍田人、北京人外,還有和縣人、沂源人、南召人、鄖縣人和鄖西人等,分布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

墓主人身旁的龍的圖案距今約6000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龍的形象,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中國大事記:約170萬年前,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北部元謀盆地氣候溫和的環境中,在其遺址曾發現兩顆人牙化石及帶有人工痕跡的動物骨片、燒骨和大量動物化石。
世界大事記:約180萬年前,非洲能人在坦桑尼亞奧杜瓦伊峽谷一帶活動,在此曾發現頭骨和牙齒。
不能否認,附會在上古英雄身上的神話凝聚著歷史和文化的結晶,人們創造了神話,又將它融入歷史,形成了上古傳說。正像有人所說的那樣,神話既是彌合斷裂,對往昔的追蹤,同時也是從不可復現的上古時代尋找和確認自己祖先的執著探索,是人類偉大創造精神和尋根意識的生動體現。這也是我們歷史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