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浩良河村的打麥場,面積很大很大的。圓圓的,占地面積比好幾間房子都大,村里的打麥場,我們也叫場院,那是農村生產隊時候村里留下的。現在還有那個大場院呢。
分單干的時候,就是這個打麥場沒有分。屬于村上所有,這是個特別敞亮的地方,它就在我們村子的西頭,在村公社辦工處的邊圍處。
村里的社員,秋天的時候。可以把自己家的黃豆,稻子堆放在大院里。那些年都是在大麥場上打黃豆和稻谷的。
打麥場是我們小孩子玩的樂園。
小時候,我與村里的孩子常去那里玩耍,秋天的時候,麥場上有堆成小山一樣的黃豆垛,稻谷垛,玉米堆成山。那時候。玉米有的都沒有托皮,就掰回來了,放在場院里,村里的婦女,就可以扒玉米了。我們小孩子就去那里趴在玉米的葉子上玩,那軟軟的葉子我們躺在那上面,可舒服了,我們還留一些軟的玉米葉子墊在鞋里做鞋墊呢。
我們小孩子去那里就是玩藏貓貓。男孩子,女孩子在那里打打鬧鬧的。每一次,都讓村民們攆著,罵著。可我們還是愿意往那里跑的。我們瘋跑著,玩得很過癮的。
我們有時去掐谷穗。準備秋冷時,在院子里打小麻雀。小麻雀最愛吃谷子了。特別是下了雪的時候,小鳥可哪里都找吃的。用小谷穗曬在院子里,用個篩子就能扣住小鳥的。
村里的大場院,入冬時,就開始能打倉了。
頭些年里,農村都是手工勞作的多。黃豆鋪到麥場院里,用馬拉輥子,一圈一圈的壓。打場時,有挑豆賅的。有曬豆子的,有順風揚場的。有裝袋子的。還有往庫房里拉運的。機車頭些年很少見,后來,村里買了小型手扶式,小型農用機車,慢慢的多了起來了。
揚場有鐵掀,打稻子時需要的人更多,有挑稻子的,往機車里續稻子的。有捆草的,有裝袋子的,有挑碎稻草的。抬袋子,裝車的。這些活,都不是一個人能干起來的。
分單干以后,我們家里還分了二十多畝地的稻田。種稻田也很麻煩了。特別是秋后入冬時,打稻子,可真是一道工序,一家打稻子都得幾乎全村的人來幫忙的。家里都予備了好多好吃的,殺雞和大鵝的。約村里人來吃打場飯。由于大場不是一個人能干下來的活,所以,村民們分了單干以后,打場時就合伙干,幾家插伙打稻谷了。
生產隊那時候,打谷子很麻煩,有時都把場院澆上冰,收谷子時比較干凈,村里的勞動工具還是有一些的,那時候的農具也不太先進,后來,農具也就好了些了。
分單干以后。村里的變化可大了。場院還可以堆放秋天的糧食作物,一家一堆,都有人看著,直到打場時,也沒有小孩子去那里鬧和玩了。只是以前孩子們也沒有什么可玩的游戲。不像現在的孩子有電視看了,又有手機可玩了。哪里還有心思去那麥場上玩,冬天里都怕凍著呢。
生產隊里的那個麥場,早些年過年的時候村里組織秧歌隊時,村長還讓村民在那里試演過呢,我們還去那里看過,那里成了村民的娛樂場所了。現在,也有村里老年人還愿意去那里扭秧歌呢,放著舞曲,扭得可好看了,村里的老年人可知道保養身體,懂得健身了。
想想以前扭大秧歌得有人打鼓有人吹響和打歘,
現在是只要你想扭就有現成的音樂配合你。你是唱是跳都有音樂和著呢
村里的那個大場苑,天暖和時,孩子們就去那里玩踢球活動。打羽毛球,踢足球,村里的孩子可知道健身了。
夏天好天氣時,有的社員還把自己家的糧食拿出去曬,曬曬稻谷。有種木耳的人家,還在那個大麥場里曬木耳呢。
村里這個大麥場,讓村里人借到了不少的光,那是特給力的地方。
這些年農村更有變化了,有很多打稻機,收割機,收玉米,黃豆的機器,在地里就可以收好莊稼了。給農村人帶來了很多驚喜了。
一切都在朝前看,朝前發展著,村里的那個打麥場一直看著村里人的生活和小日子在變化著。它有時也在想,是不是有一天,村民們也會把它給遺忘了?不在需要它了?它太老了,年齡太大了?
村里的這個打麥場,看著一代子代的村里人在它的眼皮底下長大,長大了。
是否有一天,它也被村民們開出了地,種上了莊稼?
一切都有可能啊。誰都無法預測未來是個啥樣啊!一切都會越發展越好的。我們今天的農村生活就比我小時候好上千百倍的。很多人都羨慕我們的農村生活呢。
我們村里的打麥場,是我們生活的見證,是我們孩時的樂園,也是我們農村帶表豐收的景象。
我們村的打麥場,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更是我們對生活的追求,那里一垛垛的糧食和莊稼,就是我們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