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就是家鄉里秋天時扒麻匹子了,那時候,我們用的繩子都是用麻匹子擰成的。而麻匹子是我們農村人從漚好的麻桿上扯下來的,那麻匹子一長條一長條的,可柔軟又結實的,拉都拉不折的,小時候與大人們一塊扒麻匹子是很有趣的了。
我們村里,生產隊那時候,幾乎每年都種青麻的,青麻長到快秋天的時候,才能成熟的,它們也要經歷過苗期,生長期,花期,落果期,成熟期的。
我們浩良河村的西頭有一個大水泡子,春天,開化的時候,綠草如茵,有很多野鴨子都去那里安家了,有時候,村里人都能在那里撿到野鴨蛋呢,那個大水泡子,很長很大的面積,下雨天水泡子水就很多了,水清澈時,都可是看到那里面有青蛙,小泥鰍魚,綠草地,小野花開得可美了。
夏天那里長了許多蘆葦,蘆葦蕩蕩,有很多小鳥在上面飛來飛去的,那片蘆葦蕩可是純天然的景色的。
綠麻長到成熟時,就會被割下來了,捆成捆,這時候,村里人就可以選擇好的天氣,開始下麻了,
秋天的時節里,割好的青麻,選個好天氣,隊長買了一些酒肉,拿到村西頭的水泡子邊前,燒上一堆火,此時候的水泡跟前還是野花野草浪漫的時候,村民們感覺到鄉土的氣息,和野外郊游的浪漫了。
下麻的都是些體質好身強力壯的小老爺們,他們都有體力,在下水前喝點酒暖暖身子,村里下麻時是最熱鬧的一天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聽說了,也愛去水泡子跟前,看熱鬧,還可以吃到村民們燒的青玉米吃呢。
年輕人把麻一捆一捆的入到河水里,一層一層的擺放好,在上面壓上大石頭墜著,接著一批一批的人換著下水里,上了岸的人,可以在火堆旁去取暖了,在水果泡過的人是很愛餓的。上岸就想吃東西,村里的男人,大老爺們都很能吃辛苦的了,干這漚麻的活都不是很為難的。
村里如果種的青麻多,就得在水里忙乎幾天的。漚麻的活是個很累的活,在水里系著,怕受涼的,有了風濕骨病的人是不敢下水里干這活的,
附近的地里如果有青玉米,村民們就去地里掰幾穗,燒著吃,有時嘴巴子都啃得黑黑的了。有時地里有甜菜,也可以燒著吃的。那漚麻就是一種野外生活的體驗。是村里人最有意思的一天啊。
而起麻時,也是很麻煩的,濕濕的一捆漚好的麻,從水里抱出來,再裝上車,大車小車的拉到麥場上曬,麥場上有社員看著曬麻,青麻漚好了,曬好了,可以分到每家每戶了。
起麻時,也與下麻時一樣的熱鬧,隊里買好多好吃的,好喝的,酒是不可缺少的。人們下水澇麻,上來喝點酒暖身子,有說有笑的,可快樂了。
青麻在水里最少得漚一個多星期吧,時間正好麻匹子好扒,若時候短,就不好扒的,時間長了,麻桿漚糟了,也不好扒皮了。
每年村上都把漚好的麻分給個人家,讓每家每戶都扒麻。之后就讓交麻匹了。
我記得,我們家里,父親都往家里拉好多青麻的,放在院子里,有時候都扒到上大凍的時候了。每天晚上,我們幾個孩子也得學母親的樣子開始扒麻了,我們不會開頭,用手扣麻桿,一根麻匹子很長很長的。我和弟妹們剛開始時對扒麻很有興趣的。可慢慢的長時間下來,每天晚上都扒,就覺得累了。而我們父母親,他們每晚都扒到很晚的,我們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屋里推滿了麻桿了。
麻桿燒火是好的引火柴的。可是不抗燒。有時家里做一些烙餅的飯食時,麻桿是最好的柴禾了。
父親母親是最辛苦的了。晚上貪晚,母親扒麻桿時也愛困,她有時與父親嘮嗑,還能堅持一會兒,如果,兩個人都不說話了,母親也會低頭打瞌睡的。
現在想起那些年的故事來,心里有些理解父母的難處了。那時候的父母,為了養活家,養活我們,付出的心血太多了,他們在生產隊里,只要是能掙點錢的活,他們都會去干,去掙錢的。他們為了這個家,從來不放過任何一次掙錢的機會的。
即便是,掙的錢很少很少,可他們努力的去做了,這就是后來,父母值得我們敬重和學習的地方啊。
我們從小到大,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他們的吃苦耐勞,他們的勤快勤儉,他們的起早貪黑,他們的沒白天沒黑夜的勞動,他們的善良,他們的干勁,拼勁都是讓我們這一輩子都學習不完的。
他們的美德,勇敢,堅強,都是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的學習的榜樣。我們的父輩,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普通農民的日子,他們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