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浩良河小鎮上的城鄉經濟大有發展,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鎮上的一條街上,開飯店的多,做各種生意小百貨的多,鎮上高樓大廈的高層建筑也多了起來,小鎮上吃的用的如今都可方便了,想去街上買啥都可以買到的。而且交通運輸也很方便,很多有錢的人家都買了車和住上了大樓,鎮上還開了許多家的快遞公司。生活是活得很有節奏和情趣的。
而我們的浩良河村上也是一樣,住磚房的多了,家家的小四合院里都裝修得非常的漂亮,有錢的農民都在鎮里買了大樓,有的還買了車,住上了大樓,是每個農村的人最向往的事情,老年人給孩子娶媳婦,結婚。幾乎給孩子都是買的樓房住的,因為冬天取暖方便。
我們村里的不少年輕人有的打工,有的學了手藝,開買賣的,做生意的多了起來,也有包地種的,家里幾乎都有農用機車,如今種地多是機器化的,播種,打藥,除草,整地,趟地,都用車。很是方便的。家里養牛,養馬的很少了。
農村的生活真的是在一天一天的變化著啊,而我們村里的孫柱子結婚以后,也能住上大樓了,這是件很驚喜和令人高興的事情啊。
孫柱子(孫福住),是我們村里孫黑子(孫海江)家里的孩子,孫黑子以前是我們村長的一名電工,他是以前孫隊長的二弟弟,他平時不愛干農活,靠村里給他開點工資,家里的地都是他的媳婦種著,孫黑子愛喝酒,又抽煙,給村里人家有時安電,修電,就愛在人家里吃點飯,喝酒一喝愛醉,他沒有活過五十歲就去世了,留下了媳婦和兩個孩子過日子,他們家在村子的北頭住著,那里靠公路近。
孫黑子的媳婦還是個能干的人,家里有個女兒和男孩,兩個孩子都念了初中畢業,都長得個頭不高,女兒胖些,可兒子卻很瘦小,兩個孩子都長著一對大眼睛雙眼皮,這是他們的最惹人喜愛的地方了。兩個孩子都很老實厚道。都很讓他的母親放心,女兒孫芳二十歲就結婚嫁人了,可她的哥哥小柱子到了二十五歲那年才娶上媳婦,到今年,小柱子都三十二歲了,孩子都念小學了。
八年的時光里,一晃就過的,可在孫柱子眼里,那可是最艱難的歲月了。這八年里,他娶了張杰,與她成婚后又養活他的老丈母娘和老丈人,兩個有病攤換的父母,都是在小柱子的精心陪護下離開了人世的,小柱子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啊。
孫小柱,因小時候營養不良,長得瘦骨嶙峋的,二十多歲的人了也像個孩子似的,他父親去世得早,他就擔起了家里的擔子,幫母親種地,自己也學會了一些電工活,有了這個手藝,也抽空去附近的化肥廠去打工掙錢。這孩子不抽煙不喝酒的,為人墩厚,一說話一笑的,是個不錯的孩子,因家里條件不好,他的父親得病時看病花了不少的錢,所以,耽誤了他找媳婦。
婚姻找對象也是憑緣分的,小柱的緣分還沒有到吧,他的婚姻緣分,也多虧了他的同學錢軍了。
小柱的同學錢軍是我們村上老李頭的外孫子,在小柱二十五歲那年,他的同學錢軍在我們的小鎮上開了一個火鍋店,在這之前,那個錢軍都是在外面打工的,如今回家鄉來開店,做起了買賣,那些班上的同學好友都去祝賀捧場。
小柱子也去了,在酒桌上,他相識了他們的小學同學張杰。
張杰是他的小學同學,可她也沒有念幾年的書,這個女孩在班上也不惹人注目,她天生的耳聾,又口齒不清,很少說話的。可如今長得不錯,瘦瘦的,個頭不高,也是大眼睛,梳著長長的頭發,這個女孩家在鎮上住,與錢軍的鍋店很近,小柱一眼就看中了她,可他也不知道那個女孩耳聾的,在與她聊天時,才感覺到的。可張杰那個女孩心眼很直,但不算傻。
過后,那個女孩總愛去錢軍的飯店里找錢軍的媳婦嘮嗑。錢軍的媳婦就想幫女孩找個對象,錢軍就考慮到了同學小柱,也就是順便的一句話,問問無防,說起小杰子,錢軍也不十分了解她家的底細的。只是后來,錢軍的媳婦去過她家里幾次才知道的。小杰的母親當時就拄拐走路,腦血栓病,父親也是一樣,當時還能走動,老兩口,當時都六十多歲了,可孩子才二十多歲,問起時才知道,小杰是他們撿來的孩子,他們兩個都是以前的食品店的工人,早就退休了,當時撿到孩子時,也沒有發現她是個有毛病的,夫妻兩個不生育,能撿個孩子養活也覺得很高興啊。
小杰在他們的養育下,活了下來,慢慢的長大了。他們發現了她的生來的毛病,也去領她看過,可看不好,都是胎帶了的,天生的,越大越嚴重,只能買注聽器了,這是半個殘疾人啊。可小杰是很懂事的,能聽懂父母的語言的。她也很聽話,這兩年父母身體不好,她就在家里陪著父母,也學著干家里的活了。
錢軍的媳婦,去說媒了,小杰的父母,只有一個條件,娶她的女兒,必須將來養活他們,要不就不讓娶,這邊孫柱子家里也商量了此事,考慮到自己家里的條件不好,娶個好樣的媳婦也難,就同意了婚事,
他們結婚那日,我還參加了婚禮,結婚在孫柱子家的西屋,那是很簡單的婚禮,屋里也沒有什么漂亮的裝潢,門窗貼了喜字,家里辦了幾桌,小柱子就當上新郎官了。
小柱子結婚后,一開始都是在自己家里住的,一年以后,他媳婦給他生了個兒子,可把小柱子的母親樂壞了。一邊種地,一邊幫媳婦看著孫子。
小柱子一邊干活,還抽空去看護岳母岳丈。幫岳母做飯,洗衣服,干家務,他媳婦滿月后,也常回家里看護母親。
后來,她的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了,最后不能自理了,小柱子就陪他媳婦回娘家住了。在那里看護老人家。小柱子也是個孝順的孩子,自己的父親得病到去世都是他精心在床前陪護的,他對持護病人還有了經驗了。孩子三歲的時候,他的岳母去世了。留下的是他的岳丈,他們每天陪著老父親過日子了,有時候,又得回家來看看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是個明白人,身體還好,她讓自己的兒子精心的陪護在岳丈身邊,他的岳丈很滿意自己養大的女兒,一個棄嬰兒,被他們養大了,雖然身有殘疾,可還是很孝順的,自己的女婿也是那么的懂事,不嫌棄老伴的臟和病,這很讓老頭子感動的。小柱子陪伴老岳丈快八年了,老父親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他感覺到自己很知足的,因為,有這么孝順的孩子陪著他走完最后的一段路程啊。
我們的鎮上城戶區改造時,小杰的父親那里是平房,都被占用了,小杰的父親對小杰說,在他死后,鎮上分的樓房都給她的女兒了,雖然,這些年看病,手里沒有存下多少錢給女兒,可也花了小柱子干活掙的錢的,老人感謝小柱子的孝心,把最后的樓房給了小柱子他們。
小柱子的岳父活到了七十九歲,
在他過完七十九歲生日后就離開了小柱子他們,他還沒有能住上樓房啊,老人走得很安詳,很放心的離開的。
八年以后,春天里,小柱子快三十三歲了,2019年的開春,小柱子與媳婦要搬家了,住新樓房了,為祝賀他們搬家,喜住新房子,我也去了,村里人很多都去他家里幫忙了。小柱子和媳婦也決定讓自己的母親也搬進新的樓房了,那個村里的房子,只是種地里的時候回來用了。
多么快樂的事情,善良的人,孝順的人都會有好的回報的。
村里的故事很多,新農村,新建設,如今的農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今天就講到這里吧!
愿我們的家鄉浩良河這片土地上,人才輩出,農村的生活錦上添花。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裕。
待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