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爭執
- 村中的那些故事
- 妙語居士
- 2836字
- 2020-11-17 23:11:23
我的爺爺去世有好多年了。可爺爺去世時,我的母親與我的三叔之間因為爺爺的出殯發生了一個小小的爭執。我至今還記得。
我的爺爺這一生與奶奶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可我的奶奶去世的早,那時候,我也就十歲大。
可爺爺活到了七十六歲,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三叔又給他找了個老伴,也就是大隊書記的姐姐老龐太太,我的父母和叔叔姑姑們都叫她嬸子,可我們孫子輩的都叫她奶奶。
爺爺和奶奶都在三叔家住,都在幫三叔家干活,三叔家開旅店,早些年沒有自來水,都得去放水的地方買水用,爺爺就拉著車去放水房拉水。一天兩次,兩大罐水。爺爺在三叔家干的都是出力氣的活,燒水,喂豬,喂雞,種地,淘廁所,可真是累的。
年輕的時候,爺爺都沒有干那么多吃力的活的。他年輕的時候,在殺豬場干活,那可是個好差使,不累不說,還每天都能吃到豬肉的。
自從爺爺從大豬圈下來后,生產隊又分單干了。三叔家里的地就由爺爺幫著種著,爺爺與三叔三嬸住在一起,他們都是在一個鍋里吃飯。
爺爺去世了,那年我家里孩子才八歲,那年代還是九九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孫男弟女都去守靈,哭靈。三叔當時是我們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開三個加工廠,是個大老板。交往的人多,三叔的朋友多,來他家拜祭的人在他家連吃了三天。三叔又請了哭喪的樂隊,吹吹打打的,一條街上都聽出了悲傷的曲調。
三叔請了一個會看的陰陽先生,說讓我的爺爺與先去世的奶奶殯骨。出靈前就得去墳前破頭把土,而出靈時還得由大兒子打靈番,第三天出殯的時間定在早上寅時,也就是五點之前出殯。
這天晚上,全家人都圍坐在一間大屋子里。外面有人守靈,爺爺去世的時間正好是春天,外面還很暖和。守靈人在屋外也就是三叔家旅店的大院子里。靈棚就設在庭院里。
屋里有我的父母親,二叔兩口子,三叔兩口子和姑父兩口子,還有我大奶家的兄弟兩個。我們小一輩的人也蹲在屋里的,站著的,幫老輩子的人端茶送水,屋里還有大隊書記當出殯時的支客人,還有會看陰陽的陳師傅。陰陽先生開口先說話的。
明天出靈,誰去破頭鍬土?誰打靈幡?打靈幡的兒子就得摔喪盆子。
二叔不知聲,姑姑兩口子更不會知聲的。
三叔說還是讓他的大哥來打靈幡,摔喪盆子。咱娘去世時大哥打的,這次還是老大打吧,而且墳前破土也得大哥去破土。
話音剛落,屋里沒有說話的聲音。父親是個老實人,他一聲也不吭一聲。坐在屋里。二叔兩口子,特別是二叔,他一言不發,二嬸在爺爺生前就相處得不太容恰,二嬸當初嫁給二叔時,沒有過多長時間,二嬸就得了重病,雖然沒有死去,可也花了家里不少錢,爺爺讓二叔休了二嬸,怕二嬸日后不能給付門留后。可二叔是個好男人,沒有舍棄糟糠之妻。二嬸心里對爺爺的態度也就有了心結了,雖然后來,我二嬸也連生了兩個兒子,讓爺爺丟了臉面,爺爺有什么農活都不敢張口去找二叔幫忙干的。他的心里當初是那么的看不起生病的二嬸,可二嬸雖然瘦弱,個矮,干活那是很能干的。農村種地,賣菜,公兩個孩子念大學,給孩子娶媳婦,蓋大磚房,那是有功勞的啊。我們都佩服二嬸二叔,而爺爺生前在心里也服氣二嬸的。
爺爺家的三個兒媳婦,三嬸沒有種過地,結婚后就幫三叔管家,讓三叔學會計,管理方面的書。讓三叔在生產隊時就當了領導,又當會計,后來三叔能辦廠也是三嬸的功勞。
可以說,爺爺的這三個兒媳婦,都很能干,過日子持家那是沒法比的了。特別是我的父母親。從十幾歲就結婚了,兩個人白手起家,生了我們姊妹五個,靠種地為生一輩子,勤儉持家,把我們養大,沒有靠爺爺奶奶幫助一點的忙。我的父母親一輩子搬了兩次家,蓋了三次房子,兩次草房,一次大磚房。讓我們有衣穿有飯吃,公我們上學,到成立業還幫著我們。就連三叔二叔,姑姑都佩服我的父母親的。我的鄉里鄉親都知道我的父親是大付,是村里最能干的人的。
母親說什么話,三叔和二叔,姑姑都很聽的。因為小時候,母親嫁給父親后,與父親就一套行李卷過起了日子。生我的時候,連包我的布都沒有裹的,還是用鄰居家的一件破衣服把我包裹起來的。姑姑比我大三歲,還吃過我母親的奶呢。三叔都比我大不了幾歲,我奶奶去世后,我母親是最大的,老嫂背母啊。
話說,這個開家庭會的哥幾個,都不說話了,我的母親也像是半鬧笑話似的。她對大家說。咱娘去世的時候,是你大哥打的幡,如今咱爹去世了,他生前的家業也都給老三了,這次輪也該輪到老三打幡了吧,
三叔臉色不好看,有點生氣,說,大嫂這是說哪里話,先不說咱爹留沒有留下什么家業,就說,大哥如果不打,我又去打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母親說,你大哥又先去破土,咱娘的墳又在后山大嶺處,早上的時間又短。五點又得出靈,時間能趕回來嗎?坐車去,也很緊張的。
可三叔不想打靈幡。陰陽先生又說。打幡和破土都得一個人去。
沉默,又是一陣子的沉默,我的母親哭了,也不知道為什么,哭得很傷心,滿腹的委屈。屋里的氣氛不太好。三叔是個搞事業的人,不像小的時候那么聽他大嫂的話了。
屋里沉默了,我們小孩子,少一輩子的都不敢說話,母親哭著,二嬸勸著。三嬸也一聲不吭。
這時候,我的父親說話了。
這么著吧,明早我三點起來,開車的拉我去墳地,先給咱娘墳上燒香破土后,我再回來去湯原火葬場出殯,喪盆子還是我摔吧,
父親說完。屋里人都覺得父親做得對,都暗自佩服我的父親呢。
為了讓爺爺入土為安。出靈那天早上父親三點鐘就去奶奶的墳上了。破土后,又回到三叔家,摔喪盆子,出靈了,打靈幡的是我的父親,去火葬場,都是父親陪著去的。爺爺出靈后,入土了,與奶奶合葬一處,又修了墳。砌的院墻。那墓地修得可好了。
三天原墳時,家里人又坐在一起,三叔說,大嫂說咱爹給我孝力得多。我又得了老人的家產,這次辦事,出殯花的錢我都攤了。就不用大哥二哥淘了。我對不住大哥大嫂,大嫂別生我的氣。我的母親早就不生氣了。那天就是說開玩笑的話。這么多年咱爹不幫我和你大哥。日子不也這么熬過來了嗎?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不管咱爹對我們如何,我們都不去計較和介意了,發喪的錢,我們也要攤些的。后來,二叔也說要攤些錢的。
三叔最后決定花七分,我父母花三分。花一萬多元錢,我三叔攤七千,我父親三千。其它人沒讓她們花。二叔和姑姑就不用花了。
家庭會意開完后,大家和和氣氣的吃了頓飯。三叔向我母親認錯。說,大哥大嫂,今后還得讓我們敬重你們的。在這個大家里,屬大哥大嫂最大,我們這些小輩一定尊重你們的選擇的。
事情過后,每當逢年過節,三叔都會領他的兒女來我們家拜年,來看望我的父母。二叔家的兩個兒子,過年時回家來也會來我們家,給我的父母拜年的。
親戚必竟是親戚,我們那時候兄弟姐妹多,還可以組成一個大家庭,聚餐。
如果,一家一個孩子,孩子大了,有的離開父母很遠,甚至過年都很少回家,兄弟姐妹又少,如果不常聯系,那么親情就會越來越淡漠了。多走動是親戚,不常走動就在感情上淡忘了。我們付門不出五福的親戚很多。可不常走動和來往,有的親戚都沒有見過面,都變得莫生了。而親戚特別是至親,沒有什么太大的矛盾和深仇大恨的。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了。人就得有容忍寬厚想開看開之心,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越來越好!
我們父母,他們就是想開看開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