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我們村里的廚子
- 村中的那些故事
- 妙語居士
- 2410字
- 2020-11-09 16:37:25
我們浩良河小村落,在YC市區來講那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小村子,這個地方,土地多,又是林區的附屬地,這個生活的家鄉人多半以種地為生的多,林區這些年也不景氣,森林也不讓采伐。很多林場的工人也都包了林子,有的也種了地。
我們浩良河村,鎮內有六個生產隊,外有北陽村,附近有大吉星村,河北的奮斗村,二八七村,如今都歸浩良河鎮府管轄了。
我們二隊的大片土地除了西頭建水泥廠占用一些外,剩下的土地在家跟前的都是好的地塊,上等的黑土地,菜園子的地。
這些年,農民的土地也不夠種,分到個人家的土地很少,很多人家的孩子都沒有分到土地,孩子長大了就得出去打工,學手藝的。而我們村里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一些中年人,學廚師的多,頭些年去學廚子還得交學費,還得給師傅每年的送禮,如今,去飯店里打工的年輕人,只要認學的,就能學到手藝還給開工資的。我們村里去學廚師的孩子就很多,都管我們村子叫廚師屯呢。
年齡大的咱就不提了,我只說說村里的中年人有學廚師的。他們可都是中年人的好榜樣呢!
我家前院大徐子的大兒子徐力是在伊春技校學成的手藝,后來在哈爾濱打工又進修,成了一個好的廚師,娶的媳婦是我們付們的親戚,付寶燕,小個不高,可長得漂亮,是個會做生意的女子。他們兩個在哈爾濱開了飯店,掙了不少的錢,如今都買大樓了,兒女雙全,四十歲出頭了,如今把他的父母都接到大城市住了。
村里的張六子家的一個兒子,張海明,學了廚師,找了個面點師傅,李小蘭,是雙鴨山市的農村的姑娘,也沒有花幾萬塊錢,就結婚了,結婚在我們村的東頭住,三間大磚房,后來,兩口子在水泥廠橋頭保開了一個小飯店,也掙了不少的錢,在鎮上也買了大樓,家里有一個兒子,都念小學了,這一家三口都生活得很幸福。
曲義,是村西頭,前趟街,小曲家的兒子,今年也快到四十歲了,
他在飯店里干活,學了廚師,找個外地農村的女孩,成家以后,在我們鎮上租的門面,開了一個小餐廳,家里生有一子,小日子過得也不錯。
村西頭劉立冬家的兩個兒子,大柱子,二柱子都學的廚師,大柱子學的熏醬烤肉,二兒子學的涼菜,兩個兒子都在外地開飯店,都成家了,娶媳婦了。如今都不用父母操心了。
我家西頭郭海家的四兒子,學了面點,在哈爾濱一個大學附近開了粥鋪,餅店,他的父母都去幫他的忙了。
村里陳門的陳曉光,也會廚師這一行,也在外地BJ一家客運站里開餐飲。
村里的付曉云家的大兒子梁宇也在飯店學的廚師,涼菜,也在外地的飯店干著,
村里的張帶成,三十多歲的時候才學的海鮮廚師,與他表哥開的飯店里打工,如今都五十多歲了,還在打工中。
而村里的朱老頭家的小兒子朱小偉,今年也快四十歲了,也是成手的南方菜師傅,他還會各種面點,刀削面,拉面,各種南方的炒菜,干鍋,烤魚,各種做面做菜,做鍋的調味湯。這個男人是很愛學又鉆研手藝的。
小偉的家里在我們村里來說,那是很有條件的人家了,這一切的功勞都得歸他的母親了,李慧琴了。
小偉的母親也算是村里最能干的女人了。而且她還有很有面點的天賦,他的小兒子就遺傳了她的能力的。年輕的時候,家里條件不好,農村里的莊稼活,她都去干,種著地,家里還養四個孩子,小偉的身上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家里人口多,小偉的父親比他母親大八九歲,為了養家糊口,這兩口子都在抓錢,過著辛苦又細致的日子,小偉的母親,是最會教育孩子的母親,從小到大,她都不慣養他們,鍛煉他們干地里的農活。吃穿戴都讓他們節省,不讓他們亂花錢的。
小偉和他的姐哥哥們從小就學會了只有吃辛苦才能換回來錢的道理,一分辛苦一分甜啊,
小偉的母親做一些餅子,面點出去賣了換錢花,我們的村里人都愿意去她家里買面餅子吃的。
在父母的經心打理下,他們家的日子,在我們村里那是屬一屬二的了八幾年的時候,家里都沒有電視機,他們家第一個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讓村里人都去家里看。秋天的時候,家里院中堆滿了玉米棒子,村里的老少都去他家里看電視,一邊幫他家扒玉米的皮,人多干活就是快的,一堆玉米棒子,很快就扒完了。村民們樂呵呵的離開了他們家的,
小偉的母親會淹各種咸菜,村里人都去她家,去向她求教淹各種咸菜的方法的。他的母親是個熱心腸的女人,把她能會的都交給村里人。村里的婦女幾乎都會淹咸菜了。
小偉生活的年代生活條件就有所改善了。他有一米八三的大個頭,長得長條臉,不胖不瘦的,他念完初中,十七歲就出去闖蕩了。走出了我們家鄉的小鎮子,在外面飯店打工,吃苦耐勞的,也掙不多少的錢,可他愿意學面點和廚師,圍繞著師傅前后的學,多干很多吃力的活,他為人蹲厚,心眼好使,又善良,打工幾年就學得了一身手藝,在老家父母給他訂了婚,外村的女孩子,與他結婚后,兩個人都很能干,他的頭一個兒子,如今都十六歲了,可是生在福堆里的孩子,念了高鐵技校,孩子還沒有畢業。
小偉也有經濟頭腦,他年齡不到四十歲,可能抓錢過日子。在外面買了樓房又賣了樓房,掙不少的錢。在我們鎮上開了一個小飯店。生意很好,一家人和他的父母都跟著忙。
這幾年政府允許生二胎,小偉兩口子又要了一胎,本打算生個女孩養活著,可偏偏又生了一個兒子。父母年齡大了。老父親都七十多歲了。老母親也快七十的人了。雖然身體還健康。可也不能把看孩子的活再讓父母擔著啊。
夫妻兩個商量,把飯店兌出來了。媳婦在家看二兒子,他又出來打工了。
在外面的飯店打工,有時又兼職,為了多掙點錢,他可是能吃辛苦的人啊。
每家都有不同的過日子的方法。有的人家過得不好,有的人家過得富有。這都跟自己負出的多少心血有一定的關系的。小偉就是一個勇于打拼的男人。他是一個閑不住的人。
我們村的廚師如今都家家過得不錯。早些年都看不起廚師,說廚師是圍鍋臺轉的,沒有大出息。可真正能學成手藝的并不多的。廚藝不精的都只能在飯店混飯吃。也掙不到多少錢的。如今,當今社會也很注重養生和美食的。廚師的地位也提高了。可年輕的孩子如今想學廚師的太少了。都是以前的中年人,老年人是廚師。如今的孩子哪家都讓孩子念大學的,學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希望今后我們村里的廚師后繼有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