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芳是我們村里的村民,她是個又干凈又特別的女人。
她今年快五十歲了,村里的幾畝地都種著小菜,春天到秋天都是她的老公,夏宇種著,家里有一個兒子,也念大學了,在外地念書。
小芳身上有一個姐姐叫華榮,在我們鎮上的一條街處開了一家糧油店,小店的生意和買賣還可以。
小芳中等個,短發頭,長條臉,小眼睛,單眼皮,可以說她就是一般人,不算太好看,
小芳從小到大,到如今活了四.五十年了,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干凈愛清潔。她嫁給夏宇,村里夏老頭的大小子,夏宇是農村轉業兵,行走,坐站都還保持當兵的風度,農村兵,也給不了幾個錢,夏宇轉業后,就結婚了。
華芳嫁給夏宇后,不到三年就給夏家生了一個胖小子。孩子小時候,都是小芳送孩子上下學的。小芳性格穩重,不太開朗,平時很少有話,她們家里,他男人種著地,菜園子的地也不多,就一畝多的菜園子,
孩子大的時候,小芳就有時間也去干點活了。可她平時太愛清潔,又不愿意干地里的活,后來,她就學會了烙餅,做金餅卷土豆絲,她特別拿手,她的男人給她買了一個小推車子,上面做了個小棚子,里面有幾個檔次,烙好的油餅放上面,各種小料也放上,小蔥茉,香菜,辣椒茉,辣醬,雞精,味精,等,還有炒好的土豆絲。小芳帶上一個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推著餅子和菜就去鎮上的菜市場去賣,有時走街串巷,在那些小樓區里叫賣。土豆絲卷餅,在我們那里,土豆絲卷餅很受歡迎的,開春的時候,種地的人不愛做飯了,就到她家里去買土豆絲卷餅,上學的學生,也愛吃,她烙的餅柔軟,又有筋性,好吃,她每天去鎮上的小區里叫賣,那聲音已經讓人們習慣了聽,特別是中午的時候,鎮上的街道上,有賣饅頭的,叫賣著,烤地瓜的,賣雞蛋灌餅的,煎餅卷大蔥的,還有賣涼粉,干豆腐,大豆腐的,那幾種生音,一唱一和的,真像是一種交響樂,聽起來,肚子就會咕咕叫了。不想吃的,也想去摸摸自己的兜去花費了。
華芳風雨天不誤的,雨天,她穿雨衣,去叫賣,那聲音清脆,她的買賣都是在春天特別好,夏天也可以,冬天,她很少出門,
她有時候有賣不完的餅,回家后,路過傻六子家時,就給傻六子送去,傻六子很知道感恩,見了她就舉大母指,
她愛干凈,家里雖然是兩間小房子,可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可亮堂了,她穿得樸素,可清潔干凈,得體,自己家里的廚房,屋里,玻璃亮堂堂的。
村里人都愿意買她做的吃的,后來,她也賣些粥,小咸菜,咸鴨蛋,像她這種小生意的,我們村上,鎮上有好幾戶,都是小打小鬧的買賣,掙點零花錢,只是自己累不著,也不輕閑著,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活法,小方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老百姓求生存的方式就是這樣的,雖然也很不容易,可心里每天下來是很知足和快樂的就行了。
她后來腦子總是愛動,愛晃頭,像是神經痙攣,一陣一陣的,雖然不耽誤干活,自己都覺不出晃,別人看得真切,嘚瑟了一陣一陣的,村里人就叫她嘚瑟。也叫她晃頭,她也不生氣,自己也去看過病,也吃過藥,可也不愛好,有人說她睡眠不足,她每天回來后,得洗菜,土豆絲得準備出來,第二天再炒,她的老公也幫他,有時真的很心疼她,不想讓她干了,可她還是閑不著,她姐家開糧油店,豆油都是從她姐那里買的,在東北,大豆油最適用,炒出來的菜很好吃又香。特別是豆油炒出來的土豆絲,顏色可讓人覺得有食欲了。
她也活了大半輩子了,可她覺得自己過得很充實,生活就是這樣的,無聲中的有聲,有聲中的無聲,只要是熱愛生活的人,就是要為生活付出,拼命的人,她自己也說,她在用心在做,用心去生活,雖然,她的苦和累,沒有換回來多少錢,鎮上賣東西都便宜,掙不到多少錢的。可當人們吃到她烙的餅時,她心里是快樂和自豪的,那是一種幸福的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