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廉晟審時度勢,以為北軍圖謀益州已久,敵強我弱,若一味御敵于外,恐時不利我,宜一戰而重創之,方為長久之計。于是上書獻策:“今敵已入漢中,兵鋒正盛,各營寨交錯防守,適可御之,然難獲大利。不如各軍斂兵聚谷,使敵不得入平川,重關鎮守以捍之。敵若來犯,當令游軍并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運糧,自然疲乏。待其退卻,則諸城并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斷其退路,殲其精銳,如此方能一勞永逸。”祁巡乃準其奏。

北軍這廂,明語先正于帳內聽眾將匯報軍情,乃稟道:近日,我軍攻勢依舊不減,沿途之敵皆不攻自破。敵軍各部十五萬大軍大舉收縮防線,現已悉數退守至漢壽、樂城及漢城,又于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處構筑工事,一時皆堅守不出,唯以零散游軍不斷襲擾我側翼及后方輜重,似欲作困斗之態,我軍攻勢因之受阻。眼下,因軍中糧草所剩無多,前線攻勢已于昨日陸續停止。

明語先耐心聽罷,幽幽道:聰明人哪!看來益州軍多半已換將矣。

凌霜應聲稟道:主母明鑒。日前細作來報,祁巡新拜廉晟為大都督,急赴漢中督導戰事。細觀此間變局,八成定是出自此人手筆。

明語先聞之一怔,乃起身覽畢戰圖,不時笑道:“堅壁清野,誘敵深入,此關門打狗之計也。胃口著實不小,只怕他廉晟沒這副好牙口!通令全軍,不必理會那些游兵散勇,當集中兵力,主攻漢、樂二城及陽安關,以速戰速決為上!”言畢,乃輕搖羽扇,少刻轉而又道:“此外,可多往云城派些細作,離間以作掣肘。素聞益州文武不和,那祁巡又重文輕武,眼下他廉晟不戰自退,屢屢丟城失地,此刻彈劾他的奏折,只怕早已堆滿那祁巡書案矣!”

果不出其料。益州國中聞廉晟累戰皆敗,幾乎不戰自退,彈劾聲浪此起彼伏。祁巡迫于輿論,乃下令促戰,廉晟不從。久之,帳下將領亦求戰心切,因而多心生不滿。

八月,陽安關守將違命出戰,不幸中伏身死,余者皆降。北軍趁勢猛攻,三日而下陽安關,盡獲其庫藏糧谷后,遂留四萬軍圍困漢、樂二城,主力長驅直入,直逼劍閣。廉晟救援不及,兵至半道,乃聞得陽安關失守,遂急引大軍退守劍閣,以抵抗北軍。

兩軍再戰劍閣。劍閣西有大小劍山,彼此相連,地形險峻,道小谷深,易守難攻。廉晟依托地形,在此列營守險,以待時變,而祁巡亦派人向公孫符求援。有感唇亡齒寒,不久,公孫符遂遣陶秋引軍五萬,星夜往救益州。

北軍攻關不克,久之乃士氣低迷,且孤軍深入,運糧不便,兵卒皆心生退意。然鑒于劍閣乃往云城之要道,又不可輕言放棄,一時莫不進退兩難。

不日,明語先致書廉晟:“晟郎如晤,卿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蜀,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妾每惟疇昔,對酒當歌,琴瑟調和,司馬相如、卓文君,能喻斯好。后值變故,天各一方。承蒙不棄,毅守良姻。雖身在異地,仍不忘遙遙相念。縱相隔萬里,亦不斷細細相思。碧水總有柳相伴,妾愿為細柳,伴君水長流,生生世世,歲歲年年。幸哉,今半壁河山已復歸朝廷,天下一統,乃大勢所趨。宵小之輩,跳梁小丑,全如螳臂當車,安能長久焉?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不如趁早來降,同歸大化。來日共剪西窗,以解相思之苦。草草不盡,泣書付卿。妾明語先敬上。延興十年八月十六。”勸其歸降,廉晟置之不理。

前有劍閣雄關,寸步難進,后有黃金、樂城、漢城三地要隘,東溯漢水,芒刺在背。北軍上下,莫不人人心急如焚。

帳內,凌霜滿面愁容,稟道:主母,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那廉晟雖無甚開拓之材,卻頗具守城之能。有他在此,只恐難以克之。時不我待,再拖下去,怕是將前功盡棄矣!

明語先沉思半晌,忽嗔嗔道:那便趁早除了他!

凌霜道:主母的意思是,派刺客……

明語先莞爾一笑,輕搖著羽扇,幽幽道:殺人何須非得用刺客?有時候看不見的謠言,可比看得見的刀槍更能殺人于無形。

凌霜聞聲了然:明白!

翌日,兩軍會戰劍閣,對峙天險。未待叫陣,明語先倏地現身陣前,高呼道:晟郎,上次一別,甚是想念!而今世道不平,不知郎君別來無恙?

身旁眾將士聞之皆驚,一時相顧而視,紛紛一臉無措。反觀蜀軍這頭,早已忍俊不禁,莫不趁勢起哄,爭相嬉笑耍嘴。

凌霜面色如土,不禁問道:主母,你這是何意?

明語先笑道:造謠嘛,便得真真假假,令人百口莫辯才是。那祁巡本就生性多疑,前日之書,又經此一役,且看他廉晟回去如何交待?

凌霜恍然大悟:主母高見!

明語先笑罷,忽一臉嚴肅道:細作可都派出去乎?

凌霜道:已派出多時矣,相信不用多久,整個云城皆會鬧得沸沸揚揚。

明語先欣然點頭。

廉晟深知明語先韜略,眼下雖不解其意,卻也不敢怠慢,遂與左右叱道:明語先詭計多端,小心其中有詐!傳令下去,任她如何胡言亂語,我軍皆不必理睬。

左右將官領了命,忙不迭約束手下兵士:不許笑,不許笑!說你呢,不許笑……

正值膠著之際,忽聞益州國中有人彈劾廉晟,指其勾結外敵,意欲圖謀不軌,輿論為之嘩然。祁巡遂下令召廉晟回云城述職,廉晟辭以戰機不可失,未予理睬,祁巡因之生疑。后,北軍來使議和,祁巡聽信讒言,連下數道教令,復調廉晟回城。幸得一眾同僚力保,才未予深究,旋即改任益州刺史。

廉晟一見調令,當下痛心疾首,乃仰天長嘆道:“累戰之功,毀于一旦矣!”其時,帳下士卒,聞者莫不泣淚。

不日,兩軍議和,漢、樂二城不攻自破,北軍一舉而得漢中全境。自此,益州門戶洞開,劍閣孤危,蜀中腹地皆暴于北軍兵鋒之下。

卻說,明語先與蜀軍議和后,這日又使人書于廉晟,相約絕塵崖一聚,只道是有事相商。廉晟本欲避嫌,左思右想,最終還是忍不住前去赴約。

絕塵崖,地處巴郡兩界山,臨近江南。崖下有谷,名曰“絕塵谷”,谷深十余里,直達荊州。奇者,谷中常年積雪不化,無人知是何故。游人至此,皆言“沿江而行,四季輪回,奇景叢生,所見如夢”。老人言,此山名曰“兩界”,實為仙、冥、人三界交匯之地,因之不群于天下,也不知真假,更無從稽考。

崖上有花,名曰“血色修羅”。此花性孤傲,離絕塵崖而不能活。其花晶瑩,無色如水,不知為何名曰“血色”。其質輕盈,風一吹,紛飛如雪,剔透如淚,別是美輪美奐。人傳此花出自幽冥,通靈性,能惑人。《怪異志》云:“血色修羅,上古仙子之魄所化。一花一魄,七片落于一處,則生一柳,天生通靈,如有人性,百年不敗。”

崖下有柳,名曰勾魂柳。其絮如雪,奇香馥郁,累年不衰,世所罕見。因其絮如雪通亮,隱約能照人影,故又名“仙魂殘影”。此柳避居深谷,天性好風雪,賴以血色修羅滋養而活,離之則由心至皮,逐漸枯死。不出兩個時辰,其絮盡敗;十個時辰后,則通體皆死。故俗間名其曰“十世(時)相思”,名其絮曰“兩世(時)無緣”。

翌日,會于絕塵崖。崖下白雪皚皚,獨崖上歲月靜好。漫山遍野,飛揚不絕,清澈如水,凄美如畫,果然別有洞天!

四目相對時,廉晟面色如鐵,冷冷道:你我之間,如今還有何好說的?眼下,貴軍已順利竊得我益州門戶,他日再攜大軍長驅直入,滅我益州,猶如反掌。如此一來,離你那天下一統的美夢,便又更近一步矣!可嘆我巴蜀大好河山,竟就此葬送于我輩手中,莫非真是天不佑我乎?

明語先不以為然,從容回道:人在做,天在看,一切自有命理公道!如今雖值亂世,然天下一統,終是大勢所趨。唯統一了,黎民百姓才能得以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天下蒼生才能得以喘息之機。屆時,不論是益州,亦或是中原,乃至五湖四海,盡皆復歸大化,必然一視同仁,眾生平等。此后,彼此相約擯棄前嫌,共襄盛舉,無須多少年,勢必海內一心,天地大同!

廉晟不屑一顧,其時疾聲反駁道:統一?統一難道就非得你明語先一個人說了算嘛?

明語先聽他話里帶著意氣,旋針鋒相對道:自古以來,天下皆是有德者居之。然恕我直言,以貴主之才能、威望,只怕還差得遠呢!

廉晟一聽,不由惱羞成怒,叱道:莫非像你這樣,僅憑一己私欲,便不惜大動干戈,置黎民于倒懸之中,便是有德之主該有之品行焉?

話音未落,但見凌霜一個箭步上前,對著廉晟大聲喝道:放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山阴县| 新平| 银川市| 玛多县| 晴隆县| 洛扎县| 晋宁县| 陆河县| 太仆寺旗| 永定县| 麦盖提县| 永嘉县| 南川市| 连云港市| 张家口市| 镶黄旗| 洛川县| 开鲁县| 瑞丽市| 许昌市| 深圳市| 桃园市| 铜鼓县| 周至县| 花垣县| 红河县| 康马县| 灵石县| 镇康县| 彰化县| 雅安市| 界首市| 贵定县| 连州市| 仙居县| 新源县| 都昌县| 沈阳市| 临汾市|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