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全集(全6冊)
- 王安石
- 15307字
- 2020-12-18 15:21:56
周易上經(jīng)
乾卦第一
乾下 乾上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龍,行天之物也,故以象乾;馬,行地之物也,故以象坤。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九六,陰陽之變。下見眾陽,不自為首。如堯咨四岳、揚側(cè)陋以禪舜是也。
《乾》《坤》用九、用六,進君子,退小人。
用九只在上九一爻。
“用九”八字當合上節(jié)。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分為四德,統(tǒng)惟一元,故統(tǒng)天。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fù)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合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忠信,行也;修辭,言也。知九五之位可至而至之,舜、禹、湯、武是也。非常義也,故曰可與幾也。知此位可終則終之,伊、周、文王是也,可與存君臣之大義也。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上九“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上九不得九五天之中,故曰“無位”。下陽皆歸五,故曰“無民”。二非己應(yīng),故曰“無輔”。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zāi)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坤卦第二
坤下 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zé)o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yīng)地?zé)o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xí)無不利”,地道光也。
因物之性而生之,直也;成物之形而不易,方也。
六二之動者,直方之德,動而后可見也。因物之性而生之,是其直也;成物之形而不易,是其方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六五陽位,而陰居之。陽在內(nèi),陰在外,是藏其文章,隱晦其明,以守臣道。而又居中體正,不敢不兢兢自處,上不見疑,遂獲元吉。
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陰盛于陽,故與陽俱稱龍;陽衰于陰,故與陰俱稱血。謂之“龍戰(zhàn)”,則陽固龍,而陰亦龍也;謂之“玄黃”,則陽固傷,而陰亦傷也。
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此“終”字與“知終終之”之義合。處上六而能用六,能以大終,伊、周是已。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陰疑于陽必戰(zhàn)。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嫌”與《春秋》“不以嫌代嫌”之“嫌”同,“疑”與“臣疑于君”之“疑”同。
屯卦第三
震下 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cè)崾冀欢y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jīng)綸。
剛?cè)崾冀唬瑒t貴者不必上,賤者不必下,不可謂貞也。難生也,動乎險中也,不可謂亨也。此云雷之時也,故曰“云雷,屯”。卒至于雷雨之動滿盈,然后能免乎險而屯難解,故曰“屯,元亨,利貞”。“大亨貞”,要屯之終而為言也。
初九,盤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盤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利居”,宜不失其居也。“利貞”,宜不失其貞也。“以貴下賤”,居正而天下從之,則宜建侯而經(jīng)綸天下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易》之辭,有“婦”,有“婦人”,有“女”,有“女子”。婦,有夫之稱也;婦人,言其為母也;女,未有夫之稱也;女子,又言其為子也。此言“女子”,何也?以有所怙也。以有所怙,故乘剛而不失正也。其有所怙者,何也?以九五為之應(yīng)也。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夫屯之時,可以有為,而非可舍之時也。時欲有為,而從非其應(yīng),殆不如舍之愈也。不舍而往,雖君子,不能無吝矣。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膏者,陽之澤。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易》之辭,有“泣”,有“出血”,未有“泣者血”。遇《屯》而道大窮。《困》之上六,亦乘剛上窮而無應(yīng),乃以征吉,何也?在《兌》之終,以說而散也,其無應(yīng),乃以免乎險也。《屯》終于《坎》,故窮而不能變。
蒙卦第四
坎下 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yīng)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能告所筮,剛中者也。不剛則不能有所不告,剛不中則不能有以告。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不辨之于蚤,而至于上九,則蒙之罪大矣。不懲之于小,而至于上九,則蒙之難極矣。當蒙之初,不能正法以懲其小,而用說桎梏以縱之以往,則吝道也。
發(fā)蒙,辨之于蚤也。“利用刑人”,懲之于小也。不辨之于蚤,而至于上九,則擊之然后能勝,故有“擊蒙”之辭焉。不懲之于小,而至于上九,則桎梏不能制,故有“御寇”之辭焉。不能正法以懲其小,而縱之以往,則吝道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剛?cè)峤右病?/p>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夫不能發(fā)蒙于初以懲之于小,使之浸長,則治之不能勝,而寇亂作矣。
需卦第五
乾下 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災(zāi)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血者,陰之傷也;穴者,陰之宅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訟卦第六
坎下 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坎為心,亨有孚也。二、五有心象。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兇”,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彖言乎其才也。“訟,有孚窒惕,中吉”,此言九二之才也;“終兇”,此言上九之才也;“利見大人”,言九五之才也;“不利涉大川”,言一卦之才也。有孚而見窒,窒而后訟,訟而能惕,不敢過中,則吉。
剛,揜見窒者也。
乾之所以為乾,以知險也,故《需》則剛健而不陷。以訟涉險,則不可謂知險矣。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柔失位而不中,以當上壯爭勝之時,以之為厲,而保舊物可也。以從王事,則不得行其志;不得行其志,則不獨無成,亦不可以有終矣。
九四,不克訟。復(fù)即命,渝,安貞吉。象曰:“復(fù)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九五為聽訟之主,不克訟則自反,而親就聽者之命。雖即命,猶有剛動之志,變志而為安貞則吉。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以訟得賞,侮而侵之者眾。“三”者,眾詞。
師卦第七
坎下 坤上
師:貞,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yīng),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凡藥之攻疾者謂之毒藥。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律”如“同律聽軍聲”之“律”。法律之“律”,三代未有。《律書》曰:六律為萬事根本,其于兵械尤所重。武王伐紂,吹律聽聲。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兇。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輿,眾也;尸,主也。師之命,正夫一也,不一則師惑矣。九二,一也;六三,不一也。六三之不一,何也?陽爻奇,陰爻耦,不一也。
師之命,貞夫一者也。陽畫奇,陰畫耦。耦,不一者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上無承,下無應(yīng),不可以動之時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zhí)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執(zhí)言”,猶《書》所謂“奉辭”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師》之事,必曰“王”、曰“大君”、曰“天子”,征伐宜自天子出,萬世之通法也。
比卦第八
坤下 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后夫兇。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yīng)也;“后夫兇”,其道窮也。
水附于地,未必聚也。鍾之以澤然后聚,此《比》之所以異于《萃》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水不離地而行,有親比之象。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比乎人者,己從往它而為它之所有;人之所比者,它來從己而己有之也。《比》之初,上下之分未定,唯盛德則能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nèi),貞吉。象曰:“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比之非陽也。
六四,外比之,貞吉。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不志乎內(nèi)而比于外,無適、莫也。
四宜應(yīng)內(nèi)者也,內(nèi)無可比,而比乎外,亦“義之與比”而無適、莫者也。剛?cè)嵴划敚守懠?/p>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邑人不誡,吉。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田不合圍,三面而驅(qū),所失者前禽而已。上六,前禽之象。舍逆取順,雖有所比,道之光也。湯、武不能服楚、越,非湯、武之恥,舍逆之道。唐太宗之伐高麗,是失矣。上下相比,強不陵弱,眾不暴寡,雖邑人可以不戒。民心罔中,惟爾之中,故曰“上使中也”。
上六,在前禽之象也。
上六,比之無首,兇。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陰之為物,以陽為首而比之者也。乘九五而不承焉,比之無首也。有陽為之首,則陰有所終,無首則無所終矣,陰先則迷而失道也。
小畜卦第九
乾下 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yīng)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風(fēng)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不可以暴為之也。小者之畜,其可以暴為之乎?“懿文德”,為之以不暴也。
初九,復(fù)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復(fù)自道”,其義吉也。
九二,牽復(fù),吉。象曰:“牽復(fù)”在中,亦不自失也。
無應(yīng)于上,不能自復(fù)。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兇”,有所疑也。
履卦第十
兌下 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yīng)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六三應(yīng)乎上九,進退皆履二剛,所謂“柔履剛”也。柔而履剛,其為禮乎!
乾之為物,剛健而不可履,虎之象也。兌與之應(yīng),則由其后履之而往焉,“履虎尾不咥人”之象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無咎。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上無其應(yīng),而以剛處陰,故曰“幽人”。而以中行,故曰“貞吉”。中不自亂,則無巽言屈身之患。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武人以有為為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其歸元吉。
泰卦第十一
乾下 坤上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上下交,始可修法度,以左右民之時也。天地之宜,輔相之而已。其余不足、過與不及也,則財成之。此左右民之大方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志在外者,可出之時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無往不復(fù)”,天地際也。
天之際地而平也,其卒無不陂;地之際天而往也,其卒無不復(fù)。艱正以處之,乃無咎。不恤上之孚己,則于食有福。茍恤其孚,思有以取信于上,不知命者也。不知命則不敢直己以行志,離道失義,無不為矣。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fù)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fù)于隍”,其命亂也。
“城復(fù)于隍”,下不承上,外不衛(wèi)內(nèi),小者擅命,故曰“自邑告命”,雖貞亦吝。眾心已離,不可收拾,用師徒驅(qū)民于潰散而速其禍,故曰“勿用師”。
否卦第十二
坤下 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nèi)陰而外陽,內(nèi)柔而外剛,內(nèi)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否之者匪人也,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故君子遇此,則儉德辟難而不憂也,樂天而已矣。孔子曰:“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孟子曰:“予之不遇魯侯,天也。”與《否》之彖合矣。“匪人”,非為致否言,為君子遇否者言之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如有用我者,則以其類往矣。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處臣之盛位,而不能發(fā)舒以正其君,是可羞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傾否”,言其才也。“先否后喜”,言其時也。
同人卦第十三
乾上 離下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yīng)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yīng),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墉,保內(nèi)以捍外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兩剛雖俱抗五,然各欲擅其私,而非同心者也,是以不能克五,而為五之所克。商、周之不敵,此之謂也。
言兩剛之盛欲克五,五中直能克之。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大有卦第十四
離上 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yīng)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yīng)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元亨”,元善而亨通。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當大有之時,得尊盛之位,行重剛而不中之事者也。以其有大事之才,是以能亨于天子也。重剛而不中,非君子之常,其趨時則有時而行之,君子猶以為惕,況小人乎!
《易》之辭有“王”,有“先王”,有“帝”,有“天子”,有“后”,又有“大君”。王以德業(yè)言,先王以垂統(tǒng)言也,帝以主宰言,天子以正位言也。后者,天子、諸侯之通稱。大君,天子之尊稱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辯晢也。
君子遇此時而立于朝,謀之當告者,不以告于用事之臣,而告諸其君,所以明上下之禮,而著君臣之義也。據(jù)子夏《傳》,“彭”當作“旁”。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fā)志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大有》《大畜》皆尚賢之卦。乾,陽物,所謂賢也。
謙卦第十五
坤上 艮下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寡者以謙為益,則由寡而可以多;多者以謙為益,則愈多而不為溢。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利涉大川”,非涉大川然后吉也,其才、其時利涉大川耳。“用涉大川”者,用此以涉大川,然后吉耳。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鳴之為言接于物而感之也。六二接于九三,而感之以謙,剛上柔下,中正以相與,其志得而可以有功矣。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六四,無不利,撝謙。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能?去三之承己,以為謙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得尊位而無應(yīng),故有“征不服”之辭。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上六接于九三,而感之以謙者也,故曰“鳴謙”。三為眾陰所附以止于下,己雖接而感之,未得其來應(yīng),故曰“志未得”。九三宜應(yīng)己而不來,有邑國不服之象。師,眾也;邑國,所據(jù)也。所用者眾,所征者狹,不若九五之正位大中也。
豫卦第十六
震上 坤下
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yīng)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子曰:樂者,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情不能免,而不能節(jié)文以正之,則民德亂矣。
初六,鳴豫,兇。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鳴者,接于物而感之者也。于位為下,于時為始,于德為柔不中。接于上而感之以豫,所以兇。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當豫之時,知上下之無交而不動,知幾者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視上而承之以豫,其行不順,則不得其與。近不得乎九四,而遠遲上六,則上六不應(yīng),故“遲有悔”。動而承上以豫,其悔必矣。有者,不必悔而不能必?zé)o悔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簪,疾也。上下無陽,而莫不由我以豫,物之從己可以勿疑,是以朋合疾也。道不可以為物之主,而時不可以受物之歸,則可以勿疑而當其任乎?
六五,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隨卦第十七
兌上 震下
隨:元亨,利貞,無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不曰“隨之時”,而曰“隨時”者,在《泰》則隨泰之時,在《否》則隨否之時也。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凡有系而隨,則不能兼與,此其所以失丈夫。臣不應(yīng)君,失隨之道。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明足以趨時,孚足以守道,非知權(quán)者,孰能與于此!故孔子曰“明功也”,言明則有功。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六二柔順中正而應(yīng)乎上,嘉而宜孚者也。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覆”乃“維”也。不從則威執(zhí)之、拘系之也,從則以德懷之、維之也。西者,陰之所;山者,君之德。未離乎陰之所,而有君德者也。
蠱卦第十八
艮上 巽下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剛止乎上,無為以用下者也;柔巽乎下,有為以為上用者也。事之來,如日月四時,終而有始。先甲者,先事而圖其患,事至而能濟。既濟矣,又圖其方來之患而豫防之,“后甲”之謂。
象曰:山下有風(fēng),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父以剛中首事,子以柔順干之。“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其事雖從,而意欲違者多矣。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母,從子者也,宜巽乎內(nèi)以應(yīng)外,反止乎外;子,制義者也,宜止乎外以制內(nèi),而反巽乎內(nèi),宜不可以為貞矣。然九二剛巽乎中,得趨時之宜,而未失道者也。若魯莊公能哀痛思莊謹以事母,而防閑之以禮,母子相與之際,雖不可謂正,亦可謂能干母之蠱而得中道者矣。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九三之所謂父,上九也,剛而不中,不能無不義。三亦不中,不能無爭,未失子道。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在卦之終,事成也。在卦之上而無所承,身退者也。在外卦而心不累乎內(nèi),志之高者也。
無為而用臣子者,君父也;有為而為君父用者,臣子也。蠱者,臣子之任也,故其爻雖得尊位,亦干父而已。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君臣之義,取諸父子而移之者也。故自初至五,皆以父母與子為言。能干父母之蠱,則國蠹可知矣。至上九,則其義有進退去就,而不可施于父子,故特以君臣為言也。在一卦之外,家道不可有外也。
臨卦第十九
坤上 兌下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yīng)。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有兇者,不必兇、不必?zé)o兇也,善求之而已矣。陽大陰小,來者信,往者屈,大者信則臨小者之屈矣,此以大臨小言也。爻則貴賤以其位之上下。四陰皆臨下之二陽,二陽有應(yīng)于上,皆見臨于陰,此以上臨下言也。
有兇者,不必有兇,而不能必?zé)o兇。能戒之于蚤,則不必兇,至于八月,可無兇矣,故曰“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二陽皆浸長而欲變?nèi)幔试弧爸拘姓病薄N错樥撸芙蹋蔷桃病?/p>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比于浸長之剛而能變,是以無咎。
六四,至臨,無咎。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至,以至誠順乎剛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知柔知剛,用晦而明,委物以能,以行其中,非如六四一乎柔而已。
上六,敦臨,吉,無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nèi)也。
觀卦第二十
巽上 坤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shè)教,而天下服矣。
《剝》,大者失位,則不足觀矣。
象曰:風(fēng)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shè)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以陽處卦之上,道大成也;在卦之外,位不當也;猶有觀焉,將有為也;吉兇與民同患,志未平也;可仕則仕,可已則已,觀其生也。知微知彰,知柔知剛,然后能觀其生,而不失進退之幾焉,故曰“君子無咎”。
噬嗑卦第二十一
離上 震下
噬嗑:亨,利用獄。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cè)岱郑瑒佣鳎纂姾隙隆H岬弥卸闲校m不當位,“利用獄”也。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六五,噬干肉,得黃金。貞厲,無咎。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兇。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賁卦第二十二
艮上 離下
賁: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賁如,自飾;濡如,六二飾之。剛上柔下,各得其正,柔之正者又麗而柔焉。二待上而興,不足以稱吉。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馬者,不動以進之象,謂初九不從二而來應(yīng)己也。翰如,其志疾也。離體而陽爻,故疾。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戔戔,損少儉而用禮,未失中也。
上九,白賁,無咎。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剝卦第二十三
艮上 坤下
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尚消息盈虛,與天地合德、四時合序也。
象曰: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行葦》之詩,可謂厚下。上不見剝,可必安宅。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兇。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兇。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
六三,剝,無咎。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六四,剝床以膚,兇。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zāi)也。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復(fù)卦第二十四
坤上 震下
復(fù):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利有攸往。
彖曰:“復(fù),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
陰陽之往復(fù),以日論之,可也;以月、以歲論之,可也。
象曰:雷在地中,復(fù)。先王以至日閉關(guān),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遠復(fù),無祗悔,元吉。象曰:不遠之復(fù),以修身也。
六二,休復(fù),吉。象曰:休復(fù)之吉,以下仁也。
以卦言之,陽反為復(fù)。以爻言之,陽以進為復(fù),初九是也;陰以退為復(fù),六二、六三、六四是也。陰以退為復(fù),故六二乘初,有下初之意。
六三,頻復(fù),厲無咎。象曰:頻復(fù)之厲,義無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fù)。象曰:“中行獨復(fù)”,以從道也。
六五,敦復(fù),無悔。象曰:“敦復(fù),無悔”,中以自考也。
考,自省考。能以中道自考,則動作不離于中。
上六,迷復(fù),兇,有災(zāi)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fù)之兇,反君道也。
無妄卦第二十五
乾上 震下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nèi),動而健,剛中而應(yīng)。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欽授人時,茂對時育萬物。
初九,無妄,往吉。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六三,無妄之災(zāi),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zāi)也。
九四,可貞,無咎。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以無為有,以虛為實,材不足而位有余者,妄也;材有余而位不足,雖不為正當,亦不為妄者也。不妄則固有其位,固有其位則可正而無咎。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zāi)也。
初陽在下宜動,進故往吉;上陽在上宜止,行則妄矣。
大畜卦第二十六
艮上 乾下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yǎng)賢也。“利涉大川”,應(yīng)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厲,利己。象曰:“有厲,利己”,不犯災(zāi)也。
九二,輿說輹。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wèi),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牿,楅衡。童牛私欲不行而順,順而物不犯,以其有牿也。乾自下承之,燮友也。柔得位以乘乾,柔克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頤卦第二十七
艮上 震下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彖曰:“頤,貞吉”,養(yǎng)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yǎng)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yǎng)也。天地養(yǎng)萬物,圣人養(yǎng)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jié)飲食。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六二,顛頤,拂經(jīng),于丘頤,征兇。象曰:六二征兇,行失類也。
以上養(yǎng)下,頤之常也;以下養(yǎng)上,則違常矣。六五止乎尊位,養(yǎng)道不足,亦順以從上,而待二以養(yǎng)者也。不待己而己致養(yǎng)焉,以征則不得志而兇,故曰“于丘頤,征兇”。二、五皆陰,所謂類也。陰與陽相養(yǎng),以陰養(yǎng)陰,故曰“失類”。
于體為震,是以有征之辭焉。
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易》之辭,或稱“年”,或稱“歲”。歲者,舉四時之周而言也,以言其久。至于十年,則未有稱歲者。蓋十年則亦已久矣,不必言歲而后可以為久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經(jīng),居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大過卦第二十八
兌上 巽下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九三,棟橈,兇。象曰:棟橈之兇,不可以有輔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過涉滅頂,兇,無咎。象曰:過涉之兇,不可咎也。
坎卦第二十九
坎上 坎下
習(xí)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書》曰“卜不習(xí)吉”,非便習(xí)也,重也。
彖曰:習(xí)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shè)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習(xí)坎。君子以常德行,習(xí)教事。
初六,習(xí)坎,入于坎窞,兇。象曰:習(xí)坎、入坎,失道兇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九二未能出險,為六三所揜,可以求比于初而已。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來則乘剛,之則無應(yīng);茍安以止,則入于窞。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象曰:“樽酒,簋貳”,剛?cè)犭H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不能過中以出險,所謂大,則過中以趨時而施行矣。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叢棘,三歲不得。兇。象曰:上六失道,兇三歲也。
以陰在上,用險以督察,久則為險以反其上,而上受患矣。“不得”者,罪人不服之辭也。
離卦第三十
離上 離下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以柔為主也,故晦則麗乎明,弱則麗乎強,小則麗乎大,賤則麗乎貴。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黃離,元吉。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黃者,中之見乎色者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丑,無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折首”者,殱厥渠魁之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