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基礎實訓(第2版)
- 程淮中 笪建軍
- 852字
- 2020-07-02 17:22:54
第一部分 會計基礎實訓的目的和要求
一、會計基礎實訓的目的
“會計基礎與實務”是會計及相關管理類專業開設的第一門會計啟蒙課程,它詳細解釋和舉例說明了會計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讓學生了解會計并愛上會計職業。教育部[2006]教高16號文件提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和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建設,教育部于2012年3月頒布了教高4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第八條強化實踐育人環節部分強調高職教育應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分類制訂實踐教學標準,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組織編寫一批優秀實驗教材,重點建設一批高職實訓基地,新增教學經費優先用于實踐教學等。這些文件精神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改革明確了方向。實踐證明,組織好“會計基礎與實務”課程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學生對學習后續會計課程的興趣,也是學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必備的基本前提。通過校企合作,開發出一套會計實訓教材,開展會計基礎實訓,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可從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近幾年舉辦的成果展示會,特別是2012年7月12日教育部在北京市會議中心召開的“2012年高等職業教育社會責任年會暨質量報告”發布會上得到進一步的印證。
“會計基礎實訓”是“會計基礎與實務”課堂教學的繼續,也是會計崗位工作的演習。主要是熟悉有關的會計憑證、賬簿和會計報表,增強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感性認識,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系統掌握企業會計核算的一般流程和具體方法,加深對會計基本理論和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會計基本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為學生盡快地進入會計“角色”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實訓,培養學生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認真、細致、一絲不茍、團隊協作、擔當責任的職業素養和獨立面對各種經濟業務的職業判斷能力及審慎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