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史·少年簡讀版·第4卷:三國兩晉南北朝
- 程廣媛
- 1014字
- 2020-07-02 10:16:49
諸葛亮六出祁山
劉備死后,諸葛亮成為蜀漢政權實際上的掌權人。蜀漢的開國之君劉備自稱是西漢中山靖王的后人,有漢朝皇族的血統,所以恢復漢室的旗號對于蜀漢來說是名正言順。
在理論上,大漢朝是被曹丕顛覆的,所以在蜀漢看來,曹丕所建立的曹魏政權是個“偽政府”,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北伐中原。諸葛亮在主政后不久就開始做北伐的準備工作。首先,諸葛亮正式跟吳國恢復聯盟關系,解除了后顧之憂。其次,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定南中的叛亂,免得后院起火。在諸葛亮的領導下,蜀漢政權成功地渡過內憂外患的難關,新生的蜀漢政權沒有在他的手里夭折。在處理好內外事務之后,諸葛亮決定親自率軍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起初還是很順利的。諸葛亮令趙云等聲東擊西,做出由斜谷(今陜西眉縣南)進攻郿城(今眉縣北)的姿態,吸引魏軍主力。而諸葛亮親率蜀漢主力向祁山方向進攻,成功地襲取了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一時間隴上諸郡紛紛豎起降旗,引起了關中地區的震動。可惜蜀漢的北伐前鋒官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在街亭鎮敗在司馬懿、張郃的手上。街亭雖小,干系卻大,街亭之敗引起連鎖反應,打亂了整個戰役的部署。趙云等人也出師不利,諸葛亮只好退回漢中,剛攻取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也只好放棄了。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是在同年冬天。這次遇到了魏軍頑強抵抗,諸葛亮圍攻了二十多天都沒有攻破魏軍防守的陳倉城,眼看魏軍大舉來援,諸葛亮只好再次退回漢中,第二次北伐也是勞而無功。
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算是有所收獲,連續襲取了魏國的兩個郡,并擊退了魏國的援軍。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與第三次北伐時隔兩年,此次出師,蜀軍一舉包圍祁山,魏國大都督司馬懿采取守勢,耗的時間久了,蜀軍糧草終于跟不上,所以諸葛亮只好下令班師回朝。

▲ 諸葛亮上完出師表后,便開始部署他的北伐計劃。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春,這是諸葛亮幾次北伐以來,規模較大的一次,他動員了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安營扎寨。魏國抵御蜀軍進攻的主將還是司馬懿,仍舊采取守勢,再次跟諸葛亮打起了消耗戰。諸葛亮也知道蜀漢軍隊的弱點是糧草補給跟不上,因此他命令軍士在渭水河邊屯田,做起打持久戰的打算。可是雙方消耗了幾個月,蜀軍被拖得疲憊不堪,諸葛亮也積勞成疾,不久就病死在軍中。諸葛亮死后,蜀軍退入斜谷。可以看得出,由諸葛亮親自指揮的北伐戰爭其實只有五次,而不是六次,另有一次是魏軍主動進攻漢中,而不是諸葛亮出擊。可是后世受演義小說的影響,就直接說成是“六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