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少年簡讀版·第四卷
- 何孝榮
- 3042字
- 2020-07-02 09:58:14
亞子即位

公元907年農歷四月,梁王朱溫正式登基稱帝,在金祥殿接受唐朝文武百官的祝賀。他命有關官員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并派使者向各州鎮宣布受禪稱帝。隨后下令大赦天下,改年號為開平,國號大梁。此時,只有河東、鳳翔、淮南和西川還沿用唐朝年號,其余各鎮都接受了后梁的年號,并向后梁稱臣納貢。蜀王王建與弘農王楊渥向諸道發布檄文,宣布要與岐王李茂貞、晉王李克用共同興復唐室,但沒有人響應。于是,王建打算稱帝。他派人給晉王李克用送去書信,說:“我們可暫時各稱帝一方,等到平定朱溫這個逆賊之后,再尋訪唐室后人立他為帝。到那時,我們再各自恢復藩鎮之職。”李克用沒有答應,他回信稱:“我曾發過誓,這一生不得喪失臣節,恕我不能同意。”
八月,朱溫出兵滄州,攻打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劉仁恭懼怕朱溫強大的軍事實力,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雖然痛恨劉仁恭背信棄義,但他害怕朱溫拿下劉仁恭之后勢力更加強大,還是派出大將李嗣昭攻打潞州,引朱溫回援。潞州是連接晉和梁的重要通道,梁軍在這里屯有重兵,本不那么容易攻破。但是潞州守將丁會是一個很正直的人,他不滿朱溫殺害唐昭宗的行為,沒怎么抵抗就舉城投降了。朱溫知道后勃然大怒。在他正式稱帝后,便馬上派康懷貞率領大軍攻打潞州。梁軍攻勢兇猛,人多勢眾,日夜攻城。多虧李嗣昭率軍誓死抵抗,這才勉強守住了城池。康懷貞又在外邊修筑城垣,并挖了一條蜿蜒的壕溝,使城內外隔絕起來。李克用深知潞州的重要性,于是派大將周德威為行營都指揮使,率領馬軍都指揮使李嗣本、先鋒指揮使史建瑭等人傾全國之兵前去救援。周德威等人在高河扎營。

八月,朱溫出兵滄州,攻打盧龍節度使劉仁恭。
八月初,康懷貞派遣親騎都頭秦武率兵攻擊,結果被打敗。十二日,因為康懷貞久戰無功,朱溫貶康懷貞為行營都虞候,任命亳州刺史李思安為潞州行營都統。李思安抵達潞州城后,又修筑了第二層城垣,內防突襲,外拒援兵,稱之為夾寨。接著,他征調山東的百姓運送軍糧。周德威每天都派出輕騎兵抄劫梁軍的軍糧,李思安便在東南山口修筑了甬道,與夾寨連接起來。周德威便和各位將領輪流去進攻,一晝夜就出沒數十次。他們將垣墻推倒,壕溝填平,使后梁的守兵防備不暇,疲于奔命。于是,李思安干脆命令士兵緊閉營壘不出,雙方就這樣一直僵持著。
公元908年正月,晉王李克用突然頭上生出毒瘡,病情十分嚴重。他把他的弟弟內外蕃漢都知兵馬使李克寧、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吳珙等人叫過來,對他們說:“我死后,你們要擁立我兒子李存勖即位為王。此子志向遠大,定能繼承我的事業,你們一定要好好教導他!”這月十九日,晉王把李存勖叫到身邊說:“李嗣昭一直困于重圍,我等不上見他了。我死后喪事一切從簡,你與周德威要趕緊去救他啊!”接著他又對李克寧等人說:“亞子就拜托你們照管了!”亞子是李存勖的小名。李克用交代完這些事情,就去世了。軍府暫時由李克寧治理,大家都不敢喧嘩鬧事。
當時,李克寧擔任蕃漢馬步都知兵馬使,掌握著晉軍的兵馬大權。而且他在家族中的輩分又高,威望也大,成為李存勖繼任晉王的重要障礙。而潞州之圍還沒解除,李存勖又年輕,軍中人心不穩,議論紛紛。李存勖害怕,主動提出把王位讓給李克寧。李克寧說:“你是先王嫡長子,又有亡兄遺命在身,誰敢有異議!你就放心大膽地干吧!”將吏等著謁見李存勖,李存勖還在內堂傷心哭泣。張承業進去對李存勖說:“大孝在于守住先王創下的基業,哭泣是無用的!”于是,李存勖被攙扶出來,繼位為晉王。李克寧率領諸位將吏拜賀,李存勖則把軍府的事務全部交給李克寧處理。

李存勖繼承了王位,李克寧信誓旦旦地說要盡心輔佐李存勖。
就這樣,李存勖還算順利地繼承了王位。李克寧雖然在大家面前信誓旦旦地打了包票,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但私底下心里難免還是有些酸酸的。還有一些人對李存勖繼位也心存不滿,那就是李克用的義子們。五代時期,收養義子之風盛行,李克用也不例外。為了讓他們盡心盡力賣命,李克用對這些義子非常好,和親生兒子沒什么兩樣。這雖然有利于籠絡人心,但也有一些隱患,那就是這些義子都覺得自己也應該有繼承權。現在,王位歸了李存勖,他們心里不免也有所不滿。就這樣,一場王位保衛戰拉開帷幕。
沒過幾天,李克用的義子李存顥就找到了李克寧。鬼鬼祟祟地對他說:“叔父,李存勖就是一介不通政務的小兒,怎么能堪當大任呢?況且,哪有叔父給侄子下拜的道理?”李克寧心里很高興,但還不敢有所表露,批評了他幾句就把他轟走了。李存顥不甘心,就讓自己的老婆去勸說李克寧的夫人。李克寧的夫人向來剛愎兇狠,頗有些豪爽氣概。她聽完之后竟然爽快地答應了。李克寧本來猶豫不定,現在夫人把這件事都應下來了,他想不答應也難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李克寧終于下定了決心。
自從李存勖繼位以來,他對李克寧一直很尊敬,也很遷就。李克寧便想把李存勖騙到自己家里,然后暗中動手殺掉他。當時,李存勖的軍府里有一個叫史敬镕的老臣,從小就跟隨著李克用,對李家忠心耿耿。李克寧想把他也拉下水,在李存勖軍府里培養一個“間諜”。一天,他找到史敬镕,把陰謀造反的計劃一五一十地跟他說了一遍。史敬镕聽完后瞬間驚出一身冷汗,但他好歹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因此表面上依然十分平靜,還拍著胸脯跟李克寧保證自己一定任他調遣。騙過了李克寧后,他趕緊回到軍府,把李克寧陰謀造反的計劃告訴了李存勖。李存勖聽完也大吃一驚,立即召河東監軍張承業入軍府,接著緊急召來李存璋、吳珙、李存敬等大將商量對策,準備先下手為強。
二月,張承業在府里大擺筵席,邀請李克寧赴宴。他還讓李存璋等人在府中埋伏好,伺機行事。張承業是老臣,李克寧不敢不給面子,收拾了一下就赴宴去了。等酒過三巡,張承業見時機一到,便發出暗號。李存璋帶兵蜂擁而出,將李克寧、李存顥等人按倒在地。這時,李存勖也出現在宴席上,流著淚厲聲問道:“叔父,我自問對你不薄,你為何要如此待我?現在你還有什么說的?”李克寧知道大勢已去,自己難逃一死,便說:“事已至此,我無話可說。”接著,李克寧及李存顥便被推出去斬首了,這場因王位之爭而引起的禍亂也被平息。

李克寧說:“事已至此,我無話可說。”
經典原文:
克寧久總兵柄,有次立之勢,時上黨圍未解,軍中以存勖年少,多竊議者,人情洶洶。存勖懼,以位讓克寧。克寧曰:“汝冢嗣也,且有先王之命,誰敢違之!”將吏欲謁見存勖,存勖方哀哭未出。張承業入謂存勖曰:“大孝在不墜基業,多哭何為!”因扶存勖出,襲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寧首帥諸將拜賀,王悉以軍府事委之。
譯文:
當時,李克寧擔任蕃漢馬步都知兵馬使,掌握著晉軍的兵馬大權。而且他在家族中的輩分又高,威望也大,成為李存勖繼任晉王的重要障礙。而潞州之圍還沒解除,李存勖尚且年輕,軍中人心不穩,議論紛紛。李存勖害怕,主動提出把王位讓給李克寧。李克寧說:“你是先王嫡長子,又有亡兄遺命在身,誰敢有異議!你就放心大膽地干吧!”將吏等著謁見李存勖,李存勖還在里堂傷心哭泣。張承業進去對李存勖說:“大孝在于守住先王創下的基業,哭泣是無用的!”于是,李存勖被他攙扶出來,繼位為晉王。李克寧率領諸位將吏拜賀,李存勖則把軍府的事務全部交給李克寧處理。
讀史學成語
大風大浪:指巨大的風浪。比喻社會的大動蕩、大變化,也比喻尖銳的階級斗爭或前進道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
例句:他十五歲就到上海打拼,天不怕地不怕,見過大風大浪,但從來不在年輕人面前提起往事。
大勢已去: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例句:明朝大勢已去,李自成的起義軍馬上就要攻陷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