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這是一首擬古樂府作品。詩人借用樂府“獨不見”古題,描述一位長安少婦思念征戰十年還未歸來的丈夫的情景,表達她內心的愁苦情緒。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首聯用極為濃重的色彩,夸張地描繪出了少婦閨房的華麗。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少婦的閨房用郁金香涂飾,頂梁用玳瑁殼裝飾。這么芳香而美麗的屋子,連海燕都飛到梁上棲息。這里的“雙棲”兩字,暗用比興,少婦看到梁上海燕都能雙宿雙飛,濃情蜜意,內心不免感慨萬千。
此時,“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少婦又聽到窗外九月西風掉落葉和搗衣時敲擊砧石的聲音。在這個深秋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洗冬季御寒穿的衣服。而如果家里有在外地的游子或征夫,就更要抓緊干了。這更讓少婦內心愁悶。其中,“寒砧催木葉”這一句,詩人將主賓倒置,明明是落葉催人搗衣而砧聲不止,卻反過來說聲聲砧聲催落葉,很是巧妙,生動地形容了砧聲不斷,大家都很忙碌。這聲聲催人的搗衣聲音反襯了她內心無限的空虛和寂寞。丈夫戍邊遼陽已經十年沒有回來了,她也整整思念了十年之久。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白狼河北”指的是戍守的邊地。丈夫戍邊已經十年,音信全無。長安城里的少婦在這秋夜里只能苦苦地想,丈夫現在是生是死?他吃得飽穿得暖嗎?他什么時候能回來呢?……漫漫長夜,讓她輾轉難眠。一個“音書斷”使她現在不敢想丈夫的情況,很害怕會有什么噩耗傳來。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這兩句詩文不再客觀描述,而是直接寫女主人的獨白。寒砧聲聲不斷,秋葉瑟瑟,本來盧家少婦就無法入眠,而偏偏天上月亮過來湊熱鬧,用月光把流黃幃帳照得白晃晃的,這不是更讓人內心愁緒萬千!少婦內心煩悶,并遷怒于明月,這更加生動地表達了少婦內心苦悶、不知所措的煩惱。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海燕雙棲”反襯了“盧家少婦”的孤獨,同時,詩人選用了“寒砧”、“木葉”、“明月”這些景物來烘托“十年征戍”和“音書斷”這些添人愁緒的征人信息,使景物和人物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更增添了愁緒氣氛。最后“含愁獨不見”在“明月照流黃”的景物渲染下,更表達了情感的纏綿悱惻、耐人尋味。這首詩從多方面多角度抒寫了女主人公雖居住在華麗居所,卻心系萬里之外的內心愁苦之情。該詩雖取材于閨閣生活,語言仍能看到齊梁后綺靡的文風殘余,但讀起來流暢自然、節奏暢快,因此這首詩被稱為“初唐七律之冠”,歷來評價很高。
后人點評
姚鼐:“高振唐音,遠包古韻,此是神到之作,當取冠一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