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珍愛生命,人生不能重來(1)
- 哈佛家訓大全集(超值金版)
- 水中魚 王藝潞編著
- 3720字
- 2014-02-19 18:39:51
千萬不要閉上眼睛
2006年9月21日凌晨4點半左右,一輛滿載著陶制瓦片的卡車撞進美國芝加哥郊外的三間民房里。頃刻間,瓦礫四濺、房屋倒塌,卡車內的幾個人當場死亡,房屋里也埋下了5個人。
由于是凌晨時分,大多數人都在睡夢中,慘禍發生后,被驚醒的為數不多的附近居民面對慘禍束手無策。在等待救助人員到達期間,人們發現在倒塌的房屋廢墟里,有一個人頭露在外面,身子埋在廢墟里。也許是因為失血過多,他的呼吸越來越微弱,眼睛也睜不開了。
這時候,一個青年男子俯身對那露在外面的頭喊道:“不要閉上眼睛!要堅強,你可以和我說說話,但千萬不要閉上眼睛。”那個被埋者的眼睛睜開了,眼神中隱藏著一絲恐懼和一絲謝意。
年輕男子和那個被埋著的人說著話,問他:你今年多大了?在哪里工作啊?做什么工作啊……
可沒過多久,被埋的人又一次閉上眼睛,那個年輕男子又一次喊道:“不要閉上眼睛!睜開你的眼睛!”可被埋的人似乎沒有聽到,一點反應也沒有。喊話的年輕男子沒有放棄,一直跟他說著話,直到救護醫生趕來。被埋者在輸入氧氣之后,再一次睜開了眼睛……他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事后,有人問那個喊話的男子:“你跟他是什么關系啊?”
男子回答說:“我不認識他,我只是路過的出租車司機。”
哈佛人生智慧:
出租車司機與被埋者素不相識,毫無血緣關系,他的呼喊只是因為對生命的珍重和愛的秉承。我們每個人都應珍愛生命,愛自己也愛別人,愛這人世間所有有生命的物體。面對需要拯救和幫助的人,我們要獻出自己的愛心。
只要還有一線希望
在北極圈附近生活著一種群居的馴鹿,每年它們要在生活區內南北穿越幾百里,以此選擇它們生存的棲息地。當北極圈一帶的冬天到來,冰雪封山時,它們就要穿越生活區南邊一條近百米寬的冰河,忍著時刻被凍死或餓死的危險越過河去。河水不結出厚厚的冰它們是過不去的,它們要在寒風中等待著河上結出厚冰。
在這期間,馴鹿們相互依偎在枯草或山巖的縫隙中藏身。也總有一些馴鹿被凍死在河的北岸。只有那部分幸存者們踩著冰河,在河的南岸上找到它們的越冬棲息地。當春天再來,河北岸上它們原來的生活區里又泛出綠色時,它們又得重回故里。并不完全因為它們思念這山或草,而是因為另一種更殘酷的命運在等待它們。
春天一到,馴鹿們暫時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上,各種猛獸都紛紛從更遠的南方北遷,重回到它們原來的生活區。所以馴鹿們又不得不穿越冰河,重返自己的家園。這是一種近乎殘酷的回歸。
這條冰河成了馴鹿們生命旅途中唯一逃命的跳板。沖不過冰河,它們就會被那些南回的猛獸們吃掉,那片草地僅僅是馴鹿們臨時的寄居地。然而,剛解凍的冰河水流湍急,它們只有踩著漂浮在水流上的一個個大冰塊,順著水流漂回家園。有的在河岸上挨不住冷被凍死,有的從冰塊上滑進水中被淹死,場景極為悲觀。
哈佛人生智慧:
想想那些馴鹿穿越冰河的場景——它讓我們難免對生命有一種無言的敬畏。我們人類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生命,不熱愛生活呢?
生命的重量
五官科病房里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有了問題。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甲說,如果是癌,就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斯維加斯。乙表示跟甲的想法一樣。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于是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便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是:去一趟拉斯維加斯;從洛杉磯坐船一直到日本;到夏威夷以海灘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俄羅斯過一個冬天;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27條。
他在這張生命清單的最后這樣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能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幾年去實現這剩下的27個夢。
當年,甲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斯維加斯。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成人考試。這期間,他去了南美洲,還在一個印第安人家里住了一個星期,現在正在實現他出一本書的宿愿。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象,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么糟糕。是它催促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呢?生活得也挺好吧?”
乙沒有回答,因為在醫院計劃去拉斯維加斯的事,早已因為自己患的不是癌癥而放到腦后去了。
哈佛人生智慧:
人只有在即將失去生命的時候,才最能體會出它的價值,才會更懂得珍惜它。不妨假設你已瀕臨死亡,這時用心地想想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然后抓緊時間去實現它,這樣你就提前為生命賦予了重量。
一個貪財的人
一個貪財的人,擁有數不清的土地和金錢。一個夏天的下午,他去尋找埋在田野里的寶藏。一路上,他口渴得要命。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賣檸檬水的商販,一問價錢,又覺得太貴了。
他自言自語地說:“這太貴了,我要快點趕路,等找到寶藏后回到家里去喝水,這樣就一點兒錢也不用花了。”
他繼續趕路,口渴不停地折磨著他,等到了埋藏寶藏的地方,他已經渴得快要死了。
等他掙扎著把寶藏挖出來時,已經不能動彈了。他把金子放在面前,向蒼天哀求把它們變成一滴水給自己解渴。最后,他還是渴死了。
哈佛人生智慧:
拘泥于財富而輕視生命,是愚蠢的表現。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守財奴似的人物并不少見,他們為了錢財甚至不顧生命安危,你可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從石頭到稀世珍寶
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常常悲觀而又傷感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許多人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還要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開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石頭。
最后,院長叫男孩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比昨天又漲了十倍,由于男孩怎么都不賣,這塊石頭竟被傳為“稀世珍寶”。
哈佛人生智慧:
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我們每個人不都像這塊石頭一樣嗎?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愛,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主宰權
卡爾?賽蒙頓醫生是一位專門治療晚期癌癥病人的專科醫生,有一次,他為一位61歲的喉癌病人治療,當時這名病人因為病情的影響,體重大幅下降,瘦到只有40多公斤,癌細胞的擴散使他無法進食。
賽蒙頓醫生告訴這位患者,自己將會全力為他診治,幫助他對抗惡疾。同時,每天將治療進度詳細告訴他,并清楚講述醫療小組治療的情形,及他體內對治療的反應,使病人對病情得以充分了解,以便緩解他不安的情緒,努力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結果治療情形好得出奇。賽蒙頓醫生認為這名患者實在是個理想的病人,因為他對醫生的囑咐完全配合,使得治療過程進行得十分順利。賽蒙頓醫生教這名病人運用想象力,想象他體內的白血球大軍如何與頑固的癌細胞對抗,并最后戰勝癌細胞的情景。結果兩個星期后,醫療小組果然抑制了癌細胞的破壞性,成功地戰勝了癌癥。對這個杰出的治療成果,就連賽蒙頓醫生也感到十分驚訝。
哈佛人生智慧:
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擁有比我們自己想象的更多的主宰權,即使是像癌癥這么難纏的惡疾,也能在自己的掌握中。因為,我們可以運用這種心靈的力量,來決定要什么樣的生命品質。
有活著的欲望就有希望
在一家醫院里,一位病人已經病人膏肓,家人也都很痛苦。但醫生仍感覺還有一線生機,便按照平常的慣例來詢問病人:“先生,您想吃點兒什么嗎?”病人搖了搖頭,默不作聲。
“先生,那您有什么喜好嗎?”醫生想用心理療法來給他治療,但病人還是搖了搖頭。
“那您對打牌、喝酒,甚至是找女人都沒有興趣嗎?”醫生仍不死心。這一次,病人用一種極其微弱的聲音回答道:“沒興趣。”
醫生想繼續問下去,病人的家屬在一邊趕緊說:“醫生,沒有用的,他健康時都沒有什么愛好,就別說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醫生聽了之后,神情一下子憂郁起來,他嘆了口氣,轉身走了出去。家屬們看到這種情景,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情,急忙趕上去追問:“醫生,是不是有不好的情況?”
醫生說:“我醫治過成千上萬的病人,每次都是全力以赴,但這個病人,我想是徹底沒有希望了,因為他是一個失去了生存欲望的人。這樣的人對生活沒有任何留戀,也不會有信心活下去,所以,并不是完全單靠醫生的醫治,就能好轉起來的。”
哈佛人生智慧:
一個人的靈魂,需要擁有生存的欲望,擁有對生的熱愛和追求,只有這樣,人生才會幸福,也才會有希望。如果靈魂之中沒有了希望和追求,那也就意味著死亡,自然也就無所謂幸福可言。
對生命負責的小麻雀
一群站在樹枝上的麻雀對其中的一只說:“我們全都是迎風站立,只有你跟我們站得相反。”
“我就是喜歡這樣,我礙著你們嗎?”那只麻雀不服地說。
“你破壞了團體精神,是一個不合群的人。”
所有的麻雀一致譴責它,但是這只麻雀仍然一意孤行。他們依然迎風站立,只有這只麻雀繼續站在相反的方向。
這時一只大花貓潛藏到樹叢后面,由于大家都向著迎風的方向,沒有察覺到花貓的出現。
當花貓正準備一躍而出時,那只站立方向和別人不一樣的麻雀及時看見,大叫道:“貓來了!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