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成本概述

一、成本的經濟含義

成本作為一個價值范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是客觀存在的。加強成本管理,不斷降低成本,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且還有利于改善整個國民經濟的經濟效益,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那么怎樣理解成本的含義呢?

我們知道,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商品價值取決于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量。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把商品的價值(W)分為生產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的轉移價值(C)、勞動者為自己勞動創造的價值(V)和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價值(M)三個部分構成,即W=C+V+M,其中:產品成本由C+V構成,即“理論成本”。因此,從理論上講,成本通常是指在正常生產、合理經營條件下的社會平均成本,是生產商品的價值中物化勞動價值和活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

美國會計學會(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AAA)所屬成本概念與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在1951年對成本的定義是:“成本是指為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或應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

我國只對產品成本做出定義: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產品所支出的各種生產費用總合。在一定期間內為生產產品所發生的各種耗費。

在實踐中,成本是按照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以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根據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物化勞動的轉移價值和活勞動所創造價值中納入成本范圍的那部分價值的貨幣表現。

二、成本的實際內容

(一)計入產品成本的開支

在理論成本的基礎上,為了使各企業成本核算口徑一致,便于比較、分析,國家統一制定了成本的開支范圍,明確規定哪些開支進成本。計入產品成本的開支如下。

(1)為制造產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和燃料的原價、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

(2)為制造產品而消耗的動力費(電力、蒸汽等)。

(3)支付給生產單位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和計提的福利費。

(4)生產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費、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修理費和低值易耗品的攤銷。

(5)生產單位因生產原因發生的廢品損失及季節性、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

(6)企業生產單位為管理、組織生產而支付的辦公費、取暖費、水電費、差旅費、保險費等。

以上耗費發生的地點為生產車間,因為生產車間就是為生產產品而建立的。因此,以上耗費也可歸納為在生產車間生產產品的過程中發生的各項開支,應該計入產品成本。

(二)不得列入產品成本的開支

以下不是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內容不得列入產品成本。

(1)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支出。這些支出屬于資本性支出,在財務上不能一次列入成本,只能按期逐月攤入。

(2)對外投資的支出以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支出。

(3)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企業贊助、捐贈等支出。

(4)在公積金、公益金中開支的支出。

實際上,產品成本除C+V外,還包括不形成產品價值的損失性支出,如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等。

理論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的聯系是:實際成本以理論成本為指導,或者說它的確是以理論成本為基礎。二者的區別是:理論成本不考慮生產經營活動中偶然因素和異常情況的消耗,只對正常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消耗進行貨幣計量;而實際成本往往受客觀條件,包括經濟政策、財經法規、會計準則和當期生產經營條件變化的影響,實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理論成本。

三、期間成本

期間成本也稱期間費用,又稱為非產品成本或非制造成本,是與產品生產活動沒有直接聯系的成本。它不計入成本,而是直接歸入當期損益的本期費用。

(一)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費用,包括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及福利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工會經費,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包含顧問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研究費用、排污費以及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

(二)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事項而發生的籌資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差額以及相關的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

(三)銷售費用

銷售費用是指在銷售過程中發生的有關費用,是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以及專設銷售機構的各項經費。銷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包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固定資產修理費等費用。

在完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兩種不同的成本制度下,產品實際成本的構成是有差異的。在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制度下,產品的實際成本不僅包括企業在生產產品中所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還包括企業在經營管理期間所發生的各種期間費用,也就是說,這里的成本是一個“全部成本”的概念。實行制造成本法時,實際的產品成本僅包括企業在制造產品過程中所耗費的各種生產費用,而不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我國自1992年企業會計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后,工業企業采用制造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在制造成本法下,產品的生產成本就是對象化了的生產費用。采用“制造成本法”使得產品成本的計算更加符合國際通行的成本核算標準,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同時,也使產品成本的計算更加準確。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成本的內涵和外延也都發生了變化。現在,對于成本的定義不再僅僅局限于產品成本的范疇。例如,美國會計學會與標準委員會對成本的定義就表述為:成本是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貨幣測定的價值犧牲。從這一定義看,成本的外延除了產品成本的概念與內容,還包括勞務成本、工程成本、開發成本、資產成本、資金成本、質量成本、環保成本等。

綜上所述,成本的含義可以理解為:

(1)成本是一個價值范疇,即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

(2)成本具有補償性,它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3)成本的實質是一種價值犧牲,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這種犧牲既可以是某一方面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

四、支出、費用和成本的關系

(一)支出

支出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為達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經濟主體(企業)的支付行為而導致的資源減少。它包括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稅支出、償債性支出、營業外支出和利潤分配支出6大類。

(二)費用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在工業企業里,費用按其同產品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生產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生產費用是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它同產品生產有直接關系。期間費用是指與產品生產沒有直接關系而與會計期密切相關的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與當期收入進行配比,直接沖減當期損益。

(三)成本

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其中: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各種耗費的總和;勞務成本是指企業為提供一定種類和數量的勞務所發生的各種耗費的總和。

(四)支出和費用的關系

費用是企業支出的組成部分。支出與費用的關系可概括為3個方面:①有些支出發生可以轉化為當期的費用,如企業領用本月購進的原材料,那么企業購買原材料的支出,就轉化為當期的生產費用;②有些支出發生后當期不能轉化或不能全部轉化為費用,如企業購買固定資產的支出,要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才能通過提取折舊的形式轉化為費用;③有些支出不能形成或轉化為費用,如企業償還債務的支出等。

(五)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的關系

費用與成本是兩個并行的概念,也是經常被混淆的兩個概念,盡管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費用是企業支出的組成部分,成本是對象化了的費用。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的關系表現為:第一,生產費用是計算產品成本的基礎,而產品成本則是對象化了的生產費用。生產費用反映的是企業某一時期生產產品發生的費用,而產品成本則是反映某一時期某種產品應承擔的費用。第二,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企業某一時期發生的生產費用與當期的產品成本并不相等。即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不一定全部計入本期的產品成本,歸屬于本期的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有一部分是當期發生的,有一部分則可能是以前會計期發生的。

五、成本的作用

(一)成本是補償企業生產消耗的尺度

企業生產過程也是生產耗費過程,成本是企業產品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通過成本指標,可以揭示企業為生產產品所實際耗費的資產的數量。按照這個標準補償生產中的資產耗費,企業簡單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同時,只有抵補了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耗費后,企業才能獲得盈利。

(二)成本是制定產品價格的基礎

生產經營者在制定產品價格時,必須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使價格大體與產品價值相符。在產品價值無法直接計算的情況下,企業必須根據產品成本、市場供求關系和國家的價格政策等因素來制定產品的價格。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在確定產品價格時必須考慮成本這一重要因素。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只有銷售價格大于銷售成本,企業才能盈利,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壯大。

(三)成本是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原材料的耗費狀況、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利用率、產品質量的優劣、產品產量的大小以及勞動組織方面的情況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而這些方面與企業成本水平的高低有直接關系。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只有增強成本意識,強化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才能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四)成本是企業制定生產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

在市場價格一定的情況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企業在制定生產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時,都要運用有關歷史成本數據,積極開展成本預測,并分析和比較各個備選方案的經濟效益,以便選擇最優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准格尔旗| 石柱| 静海县| 依安县| 茌平县| 赫章县| 景东| 延吉市| 祁阳县| 靖州| 荃湾区| 阳曲县| 锦州市| 峨边| 潼关县| 兴义市| 黄梅县| 陆丰市| 邹城市| 通辽市| 大洼县| 廊坊市| 涿州市| 灵寿县| 酒泉市| 阳谷县| 哈巴河县| 宁远县| 翁牛特旗| 香格里拉县| 霍林郭勒市| 宁夏| 墨竹工卡县| 武威市| 昌平区| 河南省| 康马县| 怀来县| 张家港市|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