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故宮六百年
  • 祝勇
  • 1374字
  • 2020-08-05 08:40:28

此刻,我正在寫的這本書也是一本《故宮遺錄》,通過文字來重構“故宮”的歷史,就像當年的蕭洵一樣。只不過我所講到的“故宮”,已不是他筆下的元故宮,而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他記錄了一個在15世紀之初行將毀滅的故宮,我講述的則是在那個“故宮”消失之后重新建起的“故宮”。這個“故宮”至今尚在,就在我們的眼前,每一根線條、每一片磚瓦都是真實的。我試圖在文字里將這座早已建成的城重造一遍,材料不再是磚石、楠木、琉璃瓦,而是文字,是一筆一筆的橫豎與彎鉤。當然,在重建里,我還動用了無數次的尋覓、追思與想象,因此這重述不只是借助文字完成的,還要借助情感、血肉與生命。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公歷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令,在自己的故鄉鳳陽原名臨濠,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后改為鳳陽。建設中都。

這項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開始的建設工程,到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突然停止。

洪武八年,朱元璋下旨,“改建大內宮殿”。他舍棄了六朝故宮一直延續的玄武湖至聚寶山這一傳統軸線,在鐘山南麓,填掉燕雀湖,將金陵王氣,收束在這座新的紫禁城內。

關于南京城的風水,當年諸葛亮到達東吳,看見南京(當時稱建業)第一眼就曾感嘆:“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假若朱棣后來不是去了北平,見識了帝國北方的天地浩大,目睹了元朝故宮的氣勢恢宏,或許在當上皇帝以后,他也會像自己的父親一樣,在六朝金粉的南京城里待上一輩子。帝國的邊疆城市北平,也不會在他的手里,重新變回成國都。

正是因為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十一歲的朱棣帶著徐達的愛女、四年前被冊封的燕王妃,縱馬出了燈火闌珊的南京城,一路向北,跨過當年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易水,抵達遙遠的北平,就任燕王,帝國的劇情,才在他的手里,發生了反轉。

朱棣在北平住的燕王府,具體位置一直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它在太液池西岸,元朝從前的西宮內,也有人認為,它其實就在元朝紫禁城的大內中單士元、朱偰、李燮平、姜舜源等學者持西內說,詳見單士元:《明代營造史料·明代王府制度》,原載《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3、4期;朱偰:《明清兩代宮苑建置沿革圖考》,第12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李燮平:《燕王府所在地考析》,原載《故宮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1期;姜舜源:《元明之際北京宮殿沿革考》,原載《故宮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4期。王劍英先生則認為燕王府址即為元大都宮城大內,參見王劍英:《燕王府即元故宮舊內考》,見《北京史論文集》,1984年第2輯。。從史料上看,燕王府的正殿名叫承運殿,面闊十一間,次殿圓殿、存心殿,面闊皆為九間《明太祖實錄》,卷一二七。。間,是中國古代建筑術語,指殿宇前后四根柱子之間的位置。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就是面闊十一間。在古代皇權社會,建筑無小事,根據禮制的規定,十一間、九間的規制,唯帝王才配享有,而王府的規格,最多只能在九間或九間以下,而燕王府的正殿竟然面闊十一間,顯然已經逾制。

二十多年后,這成為朱元璋的繼任者、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指控朱棣的把柄之一——他把四王爺居住在元朝天子宮殿內的行為定性為“僭越”。朱棣于是上書皇帝,做了這樣的自我辯解:

此皇考所賜,自臣之國以來二十余年,并不曾一毫增損,所以不同各王府者,蓋《祖訓錄》營繕條云,明言燕因元舊,非臣敢僭越也。《明太祖實錄》,卷五。

意思是說,住在元朝故宮,這是父皇的旨意,況且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修繕、擴建,跟各王府不同,只是利用了元朝的舊建筑,如何談得上“僭越”呢?

朱棣沒有說謊,燕王府之所以逾制,的確拜皇考(也就是他的父親朱元璋)所賜,因為朱元璋確曾說過:“除燕王宮殿仍元舊,諸王府營造,不得引以為式。”《鴻猷錄》,卷七,《封國燕京》。燕王府的“逾制”,是為了節省建設經費,因此沿用了元朝的舊宮殿,這一點得到朱元璋的認可,其他各王不能效仿。

元故宮中,唯有太液池東、元朝大內的正殿大明殿面闊十一間,而太液池西,隆福宮和興圣宮的正殿,面闊只有七間,因此可以判斷,燕王府的正殿,就是元朝天子曾經的正殿——大明殿。參見白穎:《燕王府位置新考》,原載《故宮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托克托县| 舒城县| 闵行区| 得荣县| 冀州市| 通许县| 洞口县| 忻城县| 富川| 胶州市| 湖州市| 景宁| 南涧| 双流县| 虞城县| 喀喇沁旗| 仁怀市| 菏泽市| 浑源县| 咸宁市| 柏乡县| 息烽县| 城固县| 盐津县| 乡城县| 通州市| 哈密市| 阳西县| 沈阳市| 卫辉市| 连州市| 寿宁县| 新郑市| 岳阳市| 兴安县| 沅陵县| 丹寨县| 榆中县| 台北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