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作戰第二(1)

兵貴神速,曠日持久的戰爭是要付出巨大的物資代價的,會牽制住國家的全面發展。遠軍作戰會使國家因為用兵而貧窮。

“取用于國,因糧于敵”,利用對方的資源和力量來達到我們的目的。主張用繳獲的物資來補充壯大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實力,迅速克敵制勝。

原文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盾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譯文

孫子說:興師出戰,動用輕型戰車千輛,重型兵車千輛,軍隊十萬,還要千里運糧。那么前方后方的費用,招待外交使節的用度,物資的供應,車輛盔甲的保養補充,每天要耗費千金。然后十萬軍隊才能出動。

用這樣龐大的軍隊去作戰,曠日持久就會使武器裝備耗損,部隊銳氣受挫,攻城就會使戰斗力耗盡。軍隊長期在外作戰,就會使國家的財政發生困難。武器耗損,軍隊疲憊,軍事實力耗盡,國家經濟枯竭,那么諸侯列國就會乘此危機發起進攻,到那時即使有智謀高超的人,也無法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作戰,只聽說指揮雖拙但求速勝,而沒有見過為講究指揮工巧而求持久的。戰爭久拖不決而對國家有利的情形是沒有的。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善于用兵的人,兵員不再次征集,糧草不多次運輸;武器裝備自國內取用,糧食飼料在敵國補充,這樣,軍隊的糧草供應就充足了。

國家之所以會因為用兵而貧窮,就是由于遠道運輸。遠道運輸,百姓就會貧窮??拷婈牸Y的地方,物價就會上漲。物價上漲,就會使百姓財富枯竭,就要急于增加賦役。軍力耗盡,財富枯竭,國內家家空虛,百姓的財產要耗去7/10;國家的資財,也由于車輛損壞,馬匹疲病,盔甲、箭弩、戟盾、蔽櫓以及運輸用的兵牛、大車的征集、補充而損失6/10。

所以,明智的將帥務求取糧于敵國。消耗敵國糧食一鐘,相當于從本國運送二十鐘;動用敵國草料一石,相當于從本國運送二十石。

要使軍隊勇敢殺敵,就要激勵部隊的士氣;要使軍隊奪取敵人的物資,就要用財物作獎勵。在車戰中,凡繳獲戰車十輛以上的,就獎勵首先奪得戰車的人。并把敵人的旗幟換成我軍的旗幟,與我軍的戰車混合編組,對俘虜的兵卒要優待和使用他們。這就是所謂愈戰勝敵人就愈是增強自己。

因此用兵最貴速勝,不宜曠日持久。因此深知作戰的將帥,是民眾命運的掌握者,是國家安危的主宰者。

兵法精粹

速戰速決求勝第一

孫子在這篇中強調速戰速決求勝的重要,他指出:

大軍出戰,以取得勝利為第一要務,時間拖延過久,就會使軍隊疲憊,士氣挫折,攻城的戰斗力消耗殆盡,更何況軍隊長期在外作戰,國家財政也會發生問題。如果軍隊疲憊,士氣挫折,戰斗力耗損,財力枯竭,鄰近諸侯就會乘機入侵,此時就是有智謀的將帥,也無法挽回危局了。

所以,用兵貴在速勝,不能為講究指揮工巧而持久。長期作戰而對國家有利,這是從沒聽說的事。不能徹底了解用兵的弊害,就難以真正了解用兵的益處。善于用兵的將領,只動員一次兵力就獲得勝利,絕不再次征集,糧草的運送也以兩次為限。軍需用品由國內供應,糧草則取自敵人,如此軍隊糧食便不致匱乏。

以戰養戰,因糧于敵

國家因戰爭而貧困,是因為千里送糧草給遠方的軍隊,遠道運輸會使百姓困苦??拷v軍的地方,物價容易暴漲使百姓財富枯竭;百姓財富枯竭,政府就急于征收稅捐。于是全國力氣耗盡,財富用光,家家虛空,陷于貧窮。百姓的損失達7/10,而政府的支出,如戰車的破損,馬匹的傷殘,以及甲胄弓矢,兵器盾牌,牛馬車輛的消耗,也在6/10左右。

所以聰明的將領,應該在敵國境內取得糧食——就地吃敵人一鐘糧,抵得上自己的二十鐘;用敵人一石草料,抵得上自己的十石。此外,要士卒勇敢殺敵,須激發其斗志、士氣和勇氣,要奪取敵人的物資,須以財貨獎賞士卒。因而在戰斗時,俘虜敵方戰車十輛以上的,應予重賞,敵戰車上的旗幟,應換成我方旗幟,編入自己的軍隊之中,對于俘虜來的敵軍,則應善待,轉為我用,這樣才能戰勝敵人,而使自己更加壯大。

因此,用兵作戰以求得勝利為首要,不能拖延過久。一個懂得用兵的將帥,是民眾命運的掌握者,也是國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速戰速決

孫子在本篇特別強調速戰速決的重要。他說:“兵貴勝,不貴久”。意思是指,戰爭以爭取勝利為第一要務,切忌拖泥帶水,停滯不前,否則不但士氣挫折,人困馬乏,更嚴重的是,長久用兵在外,將使國家財用不足,給第三國乘虛而入的機會。

所以,戰爭一拖久,弊害無窮。從心理方面來說,低落的士氣,容易導致民心厭戰,反戰;以物質方面來說,則會造成國庫虧空,國民生產大衰。孫子在本篇著重于后者所帶來的弊害,因此,既想得到用兵之利,又想避開用兵之害,最好的方法就是速戰速決。

取用于國,因糧于敵。

兵家使用范例

桓溫北伐兵敗后勤

很多人似乎很難從歷史中得到經驗,也很難從經驗中得到教訓。東晉時期,野心勃勃卻又剛愎自用的桓溫,就是典型的例子。

東晉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45年)二月,桓溫展開籌劃已久的北伐行動,率40 000人攻打前秦帝國。起初,晉軍的攻勢猛銳,戰無不克,一度攻至前秦首都長安以東的壩上,但隨后秦軍精銳盡出,晉軍戰亡者高達上萬人。

然而,晉軍最大的致命傷,倒不是秦軍的強大,而是后勤不繼的弱點被敵方洞悉。前秦采取堅壁清野的狠招,使晉軍無麥可收割,又無糧食補給的管道,士兵的生存問題無法解決,不得不退兵,北伐大業功敗垂成。

廢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四月,桓溫為了展現個人的雄風大志,再度親率步兵、騎兵五萬人北伐,從兗州北上,攻打建都鑿城的前燕帝國?;笢氐膮⒅\官郗超,發現這個路線的問題不小,不但路途遙遠,而且作為水路運輸的渾水有淤淺現象,屆時恐怕為補給所擾,便提出了異議。

可惜,這番忠告卻未獲桓溫重視。同年六月,大軍推進到金鄉(山東金山縣)時,天旱不雨,河床干枯,水運完全不通,桓溫下令挖掘運河300里,使當地的渾水和清水相會,桓溫隨即率船隊,企圖自清水入黃河。船只前后綿延好幾百里,看似聲勢壯大。郗超又在此時潑桓溫冷水,他的理由是:

“從清水入黃河,水運不便,萬一敵軍拒不出戰,而我們的補給線斷絕,又無法順利的因糧于敵,這是極為危險的事?!臂诖嗽俅翁岢龊笄诘闹匾瑸橥黄蒲a給的限制,他的策略是:

第一,直撲前燕首都鑿城。前燕的可能反應有三:一是不戰而逃,二是出戰,此兩者皆為晉軍所樂見。對晉軍最不利的是第三種情況——前燕緊守鑿城。但盛夏之際,糧草供應等問題不大,且長期下來,附近百姓都會前來歸附,對晉軍有利無弊。

第二,駐兵黃河、濟水一帶,控制水上運輸,待物資儲備充足后,到次年夏天再出擊。

這兩種計策,前者較為激進,后者則較為保守。桓溫只要二擇一,或加強后勤,或速戰速決,都可解決因后勤而產生的后繼無力等現象。而令郗超百思不解的是,桓溫根本不采納任何一種建議,盡管郗超特別忠告:“如果這種謀略都不用卻揮師北上,則既不能速戰速決,又會缺糧缺得早,我軍衣服無以取暖,屆時所煩擾的,恐怕不止于食物而已?!?

桓溫可不理會這么多。晉軍在攻勢發起之初,所向披靡,前燕帝國皇帝,甚至打算棄城逃亡。不久前燕若干官員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桓溫軍力強大,部隊訓練有素,大可順著河流向前猛攻,他卻未這么做,仿佛不求勝利似的。前燕的司徒左長史申胤判斷說:

“桓溫目前氣勢如虹,看似大有可為,不過在我看來,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怎么說呢?晉王室衰弱,而桓溫專制王權,朝廷上下未必和他同一條心,一定不愿意見到他立功回來,從中作梗,恨不得他失敗。這是桓溫不足懼的第一個理由。

“再者桓溫仗著兵多將廣,態度驕傲,應變力差,率大軍深入敵境,有相當好的進攻機會,卻不知好好利用,反而在河岸徘徊不前,想要和我軍打持久戰,等待全面的勝利。一旦糧食接運不繼,必定不戰自敗,這是必然的趨勢?!?

時過不久,果然起初威風八面的晉軍,終于面臨難題了?;笢仄髨D開鑿、修筑運河失敗,糧食又被切斷,軍事攻勢也遭燕軍強大反擊,前秦帝國的援軍隨時會趕來助陣。桓溫眼看大勢已去,下令燒毀船只,拋棄輜重和鎧甲武器,從陸路往南奔逃。

故事還沒結束。前燕將士爭著追殺晉軍,領軍的慕容垂卻不這么想。他雖然也希望徹底殲滅晉軍,但他認為晉軍在撤退之初,內心惶恐,必然戰戰兢兢,派出精銳部隊斷后,此時追擊,必遭到強力反抗,討不到便宜。此時宜讓晉軍安心逃亡,當晉軍發現后無追兵,戒心松懈,就會專心的日夜趕路。幾天下來,精疲力竭,此時出擊,必可大勝。

一切果真如慕容垂所料,桓溫拼命撤退,慕容垂帶領八千名騎兵偷偷跟在后面,幾天之后,和另一名將領慕容德夾攻晉軍,數萬名晉軍將士被斬首,桓溫的北伐大業,再一次栽在后勤補給上頭。

商戰使用范例

蜆殼“借力”為己所用

“因糧于敵”在商戰中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思想。精明的企業家最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決戰養戰,“借力”而為己所用,從而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借力,有多種途徑,名人明星可借,名牌、社會輿論可借,專家、權威同樣可以借。蜆殼石油公司就是善于借助權威機構的力量,使自己在競爭中獲勝。

“蜆殼石油”是英國和荷蘭合辦的石油公司,是世界聞名的超級石油集團,與美國老牌的石油公司艾克森集團、美孚集團齊名。

不過若干年前,蜆殼石油剛剛進軍美國市場時,在“石油大王”美孚公司看來,還是個不值一提的“小不點”,根本不足以引起他們的興趣。然而,蜆殼石油公司并不自卑,而是借助“市場領袖”的力量,在廣告宣傳中大見奇效,大收奇功。蜆殼石油為了爭奪市場占有率,早期曾花巨資,進行“答案在蜆殼”的廣告宣傳活動。

蜆殼公司的研究機構通過長期的研究、反復的實驗,取得了關于耗油量、汽車保養、駕駛安全等一系列真實而又可靠的數據資料;接著,他們十分積極地與紅十字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等權威機構聯系,把研究結果向他們匯報,并由這幾家權威機構審核通過。由于紅十字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等機構是居于“市場領袖”地位的組織,他們的意見最易為消費者接受,因而,由他們審核通過的研究資料也具有了很高的權威。蜆殼公司就把這些研究資料分階段印成“答案在蜆殼”的小冊子,夾在消費者雜志和用戶指南中,并在電視中大做廣告,說明每加侖汽油可跑里程數,特別是每加侖蜆殼汽油的可跑里程數,以及有關汽車保養和安全駕駛方面的知識。

經過幾年的宣傳,蜆殼公司所普及的知識逐漸深入人心,蜆殼公司也建立起了“蜆殼石油是最關心您的石油公司”這種牢不可破的形象。公司的營業成績節節上升,直逼美孚公司,到美孚覺察到時,蜆殼石油已經站穩了腳跟,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了。

處世使用范例

借鑒他人的經驗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經常打探和挖掘別人的技術、人才和門路來擴張自己的事業,他在透露他成功秘訣時說: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提倡新有多么好,卻從來沒有人提起模仿其實也是十分重要的。事實上,成功者處事行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模仿別人得來的。我們民族重視了幾千年的學習,其實就是一種模仿。沒有模仿,根本不可能創新。

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新路,總比走別人已經走過的舊路要慢。因為,走新的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礙,面對更大的風險??辞宄矍耙叩穆?,特別是留意別人怎樣走同樣的路,一定有讓你收獲不小的地方,它讓你避免重復別人已經走過的彎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著別人一起走,這會讓你成功的機會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著飛行一樣。

盡量從那些成功人物身上挖掘使自己也能成功的東西。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肯定有成功的原因和方法。我們可以在一起研究成功者為什么成功,如何成功,他有什么想法跟人不一樣,他有什么偉大目標,他到底如何計劃,他成功的策略又是什么,等等。

當你迷惑時,受挫折時,不妨轉換憂傷的心思,抬頭看看或想想那些成功人士,他們如在似你這般際遇時,又會如何行動。

荀子云:“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如果看到一個優秀的人,就要挖掘他的優秀品質,把它應用到你自己身上。”喬·吉拉德,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這樣說。

比爾·蓋茨,世界公認的首富,他是怎么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的呢?除了他的天才的智慧以及一些客觀因素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他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他留意那些人的一舉一動,研究他們的信念,借鑒他們的做法,才有了今天。

借人力量付出代價,借人錢財要連本帶利歸還,借人聲名也還要有所交代,惟有借人的成功經驗,既可直接復制或轉化為自己的經驗智慧或成功,又不用付出或歸還什么。

借他人的經驗為我所用,既少走了彎路,還能快速提升自己,達到自己的目標。

殺敵者,怒也。

兵家使用范例

激發部隊的仇恨

這里所說的“殺敵者,怒也”,是通過一種“激將”的方法來激發群體的潛能。高明的將領善于鼓舞士氣,他們總能激發部隊對敵人的仇恨,使大家同仇敵愾,在戰場上勇往直前。

東漢末桓帝時,長沙、零陵一帶有民間武裝發動反朝廷的兵患。朝廷派兵鎮壓后,大部平息,剩下卜陽、潘鴻等少數為首者潛入深山,還時不時外出打家劫舍。荊州刺史度尚奉命征伐。他先是招募本地少數民族武裝進山討伐,弄得卜、潘一伙不敢出來。接著,度尚放風說:“卜、潘二賊為多年慣匪,能守能戰,現在據險頑抗。我軍現已疲勞,只有調集各地兵馬共剿,方可成功。援兵到來之前,我軍可養精蓄銳,但不可懈怠,須邊休息邊習武。援兵一到,我等將會合大軍,如猛虎下山,一舉殲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凤庆县| 云梦县| 呼图壁县| 彰化县| 平和县| 宝鸡市| 庄河市| 兴城市| 南和县| 玉山县| 化隆| 余姚市| 光泽县| 安化县| 泗洪县| 达尔| 桐梓县| 马公市| 富锦市| 镇康县| 太保市| 榕江县| 八宿县| 渝北区| 龙州县| 方城县| 宁化县| 昌平区| 崇信县| 壤塘县| 吉首市| 平昌县| 蕲春县| 泊头市| 景谷| 四会市| 神池县| 筠连县| 三明市| 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