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是最好的心理咨詢師
- 江兵
- 1436字
- 2020-07-03 16:52:13
前言
當孩子還是媽媽子宮里的一個小小胚胎時,媽媽感受到迎接新生命的狂喜,而隨著胎兒漸漸成長,準媽媽焦慮癥開始顯現:胎兒出生的日期越是臨近,媽媽越是擔心胎兒出生后是否健康。有些焦慮的準媽媽,甚至會夢到孩子缺胳膊少腿。不得不說,這都是媽媽對孩子的愛在作怪。正所謂,愛之越深,則擔憂越深。等到瓜熟蒂落,聽著孩子嘹亮的哭聲,見到孩子的胳膊腿兒都好好的,媽媽才能放下心來。
在這個世界上,從事很多職業之前都會進行相關的培訓,唯有從事父母的職業是沒有培訓的。作為父母,即使此前已經有養育孩子的經驗,父母們對這個初來乍到的孩子依然是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帶著謙虛的心保持學習的姿態,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等孩子長大了,一個愛學習的媽媽才算有了養育這個孩子的經驗。當然,如果媽媽很粗心,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表現都沒有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那么媽媽對養育這個孩子的經驗還是匱乏的。
有人說,媽媽對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來說都至關重要,因為媽媽承擔著養育孩子的重任,既要把孩子養大成人,也要把孩子教育成才,可謂任重而道遠。古今中外,很多偉大人物都有一個不尋常的偉大媽媽,正是媽媽塑造了他們的性格和品質,也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努力進取,堅持與命運抗爭,最終他們才能出類拔萃,成長為國之棟梁。
當然,教育孩子也絕非簡單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雖然因為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卻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的私有物。作為媽媽,要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也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從剛出生時的依附于媽媽,到漸漸成長為擁有自我的意識,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走過了漫長的人生道路,最終成為真正獨立的生命個體,也為自己的人生和未來負起責任。
有人說,人世間的很多相聚都是為了在一起,唯獨父母與孩子的相聚是為了別離。聽起來,這句話帶著氤氳的愁緒,實際上卻道出了父母子女一場不可逃避的宿命。臺灣作家龍應臺也曾在文章里寫過,她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意識到那個曾經無比依賴她的孩子現在寧愿坐公交車,也不想搭乘媽媽的車去目的地。作為媽媽,看到這一幕當然是傷感的,但是作為孩子,這一幕的出現恰恰意味著他們的成長。
的確,沒有人能阻擋孩子成長,即使媽媽還想讓孩子在自己的懷抱里再溫存片刻,還希望孩子能夠與她們親密纏磨,但是孩子已經長大,他們有了自己的人際交往圈,也開始對媽媽宣示自己的主權:“我的事情我做主。”如果說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出華麗的戲劇,那么父母在這出戲劇里并不是貫穿始終的主演。盡管父母在孩子的人生戲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他們終究要謝幕,把舞臺讓給真正的主角——孩子。
如何成為好媽媽,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送他一程,讓孩子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和成長,收獲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每個媽媽都想攻克的難題。其實,很多媽媽已經走入了誤區,即誤以為出人頭地是每個孩子必然的歸宿,實際上并非如此。媽媽一定要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庸,也要認識到孩子將來有可能不管多么努力,都只是一名普通人。只有媽媽擺正心態,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才能避免孩子因為無法承受之重而自暴自棄,而以輕松的認可與贊賞,激發出孩子生命的力量,讓孩子的心靈在自由的天地里絢爛地綻放。
做好媽媽,沒有一定之規,更沒有量化的標準。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每個媽媽也應該和孩子一樣獨特。真正的好媽媽,是受到孩子歡迎的好媽媽;真正的好媽媽,是可以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的好媽媽;真正的好媽媽,也是能和孩子攜手并肩成長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