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劉巖醒了過來,但眼睛還是瞇著。他在枕頭旁邊到處摸手機,想看看時間,但摸了半天也沒摸到。直到睜開眼睛看到那扇透光的直欞窗,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在唐朝了。劉巖暗罵了一聲,然后坐了起來。
睡了一覺,頭發也亂了,劉巖自己也不會整,只能大聲的叫著靜姝,沒想到才喚了一聲,靜姝就推門而入,手上還端著個銅盆。
劉巖見她來的這么快,才知道原來靜姝一直在門外候著,心里又驚又心疼,問道:“等了很久吧,辛苦了。”
“郎君言重,這是婢子的本分。”靜姝輕描淡寫地將自己的辛苦一語帶過,又道:“郎君先洗漱罷。”隨后劉巖才注意到她帶來的盆里放著一個像牙刷的東西,不過黑乎乎的毛讓他感覺不太衛生。
靜姝將盆放下,取“牙刷”伸入一個瓷罐中,沾了些粉,然后將牙刷和一杯水遞給劉巖,請劉巖用。
劉巖甚是詫異,沒想到唐朝連牙刷牙粉都有,問了下:“這粉是什么東西做的。”
“這升麻揩齒散是用生麻,白芷、白…芷…”靜姝開始還挺自信,結果剛說了兩位成分,就卡了殼,有些不好意思,抬頭望了望劉巖,見劉巖沒有取笑她,散去了緊張,還偷偷吐了下舌頭。
劉巖想著牙粉也不會下肚,就索性用了,只是昨天才想著沒人催刷牙洗臉今天就打了臉,這flag是真的不能立啊。
洗漱完畢,靜姝替劉巖理好頭發,穿靴配帶。然后問他:“郎君朝食想吃些什么,奴去準備。”
劉巖覺著以唐朝的醫療水平,最好不要生病,所以還是要提高免疫力,于是決定聽從“不許吃粥”的醫生的建議,讓靜姝拿些雞子羊奶之類的東西來吃,還叮囑了千萬要煮熟。
用完早飯,劉巖便由一名家奴領著通過一扇側門進了另一個宅子,然后到了一間書房內。那家奴傳了劉隱的話:讓劉巖好生帶在房中,他會帶著夫子過來。
劉巖在房中也是百無聊賴,于是便踱到書架前,準備找本書打發打發時間。看了一會,劉巖被一本名叫《元和郡縣圖志》的書勾起了興趣,便打開第一卷:
“臣聞王者建州域,物土疆,觀次于星躔,察法于地理……自黃帝之方制萬國,夏禹之分別九州……吾國家肇自貞觀,至于開元,兼夏商之職貢,掩秦漢之文軌……故漢祖入關,諸將爭走金帛之府,惟蕭何收秦圖書……樹將來之勢,則沒落版圖地理之為切也……”
這粗看有三十多列的序直接給劉巖干懵了,加上右起、豎版、繁體、沒標點符號這些因素,他讀了三四遍也就看懂了這個序的作者叫李吉甫,寫這本書是為了讓皇帝了解天下州郡地理,一共有四十二卷,其他的都是云里霧里,一知半解。
今天算是體會到了什么叫“句讀之不知”,劉巖尷尬一笑,也不再看,直接翻到目錄,準備找找廣州的行政區劃看看,確定自己是不是在廣州。
劉巖翻到嶺南道是從三十四卷開始,便把第一卷放回原處,按著順序找了片刻,尋得了第三十四卷,無視了嶺南節度使管的二十二個州是哪些,對于開元和元和時期的戶數也不甚關心,直接翻到了“管縣十三:南海、番禺、化蒙……”終于算是把自己所處位置弄了清楚。
“吱呀”一聲,門突然開了,劉隱同一中年文士一同進入,見劉巖在看書,說道:“二郎上前,為汝引見曲江名士何公,”待到劉巖走到跟前,他接著說:“何公乃何容州之子,家學淵博,汝須立侍何公左右,質理援疑之時,更要俯身傾耳請教,若是怠慢夫子,我雖為兄長,亦不輕饒!”
而后又回頭對何澤說道:“何公,此舍弟劉巖,是年十四,尚無表字,可喚之二郎。吾家男丁稀薄,故早束發。此子頑劣,還勞何公多多教誨,如有忤意,君可自罰。”
劉隱在介紹何澤的時候,劉巖也在打量著何澤:他看起來年齡四十歲左右,身上穿戴著的是與其他唐人差別不大的璞頭、圓領袍與長靿靴,面上的胡須修剪地十分整齊,臉上古井無波,看上去不卑不亢,倒是有些文人風骨。
劉隱見劉巖動也不動,忙叫他行禮,然后又是指導他行了一套冗長的拜師禮節,臨了還不忘叮囑劉巖要聽從夫子教誨。
送走了劉隱,房中氛圍變得微妙起來。劉巖也不知該說些什么,他見何澤站了半天,便請他上座。何澤入了座才慢悠悠的問了一句:“開成石經,二郎讀過哪幾經。”
劉巖聽都沒聽過什么開成石經,更不知道開成石經即是昨日韋氏所說的十二經,自然是答不出來,支支吾吾半晌,也沒蹦出個字來。
何澤見了,倒是沒露出什么鄙夷的神色,反而自嘲道:“無妨,我亦是個進士不第的庸人。”
“夫子不宜妄自菲薄,您未能雁塔提名,定是朝中奸佞嫉賢妒能,使庸才登科。”劉巖聽了立馬安慰,他生怕何老師越想越氣,要是被老哥聽了,以為是自己惹他生氣,那就不妙了。
沒想到聽了這話的何澤先是一驚,而后又激動起來,接著長嘆一聲道:“未曾料一總角小兒,卻能洞若觀火,足令天下笑我者汗顏。那奸相崔胤,素與吾不睦,陰遣人黜,主試重違胤意,遂落第,爾來已六年矣。初聞之,吾怒發沖冠,狠不生啖胤肉,夜寢其皮。先考止之,云:‘予嘗揆星象,崔胤狡詐阿諛,必不得善終,汝當居家治書作文。’遂罷。”
劉巖沒想到自己一句恭維的話居然歪打正著,倒讓老師吐露了一堆真言,心里半是唏噓半是同情,一時也不知該回些什么。
“你讀過些什么書,說與我聽聽,若能誦得,那便更好”反倒是何澤先打破了沉寂,嘴上一邊說著,一邊拿起剛剛劉巖讀罷還沒放回的《元和郡縣圖志》。
劉巖絞盡腦汁也沒想出自己能背哪本唐代之前著成的書,匆忙間卻在書架上掃到一本《太史公書》,心中一喜,娓娓背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借第令勿斬,然戍者死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好《陳涉世家》有一段是需要背誦的,不然又要出丑。背完的劉巖心中默念。
何澤初聽,略有驚喜,結果沒想到劉巖背了幾句就沒了,面色稍沉,盯著劉巖,眼中好像在說“就這?短小無力的一段。”而后方才說到:“太史公文字激昂,甚善。太宗亦曾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還能背嗎。”
劉巖只能把壓箱底的學問抖出來了:“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這是劉巖在網上“科普”劉邦廟號經常用的史記原文,背得比《陳涉世家》還流利。
何澤見劉巖連這么沒有營養的段落都搬出來了,知道他業已技窮,便收了考校的心思,看了眼手中的《元和郡縣圖志》,嘆道:“既觀郡縣,益念安西矣。自貞元中西州陷落,至張沙州復河西,西域斷絕七十載,大唐何時能再復安西!”越說是音量越大,音色也越低沉,最后一句幾乎是從嗓子里擠出來的,震得劉巖有些心慌,再看何澤,眼睛都泛了紅。
“大唐不會再復安西了,漢家將士絕跡于西域千載,直到左宗棠平定新疆,才有漢兵再入安西故地。”想到這里,劉巖自己鼻頭也有點酸,知道真相的他不比何澤好受。
劉巖不禁聯想到銀聯的一部廣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轉賬》,時間背景正是西州陷落前夕,其中沙漠中唐商的一句:“敢問軍爺,是不是我們大唐的人馬要回來了”與何澤的低吼蘊含的愛國之情何其相似,無論是士還是商,對大唐的愛俱是那么深沉。再想到最后脫下兜鍪,滿城漢兵,俱為白發的場面,劉巖終是忍不住,鼻涕眼淚一起掉下來。
劉巖的變化,何澤也是盡收眼底,見到劉巖反而先哭出來,又叫到:“我思舊傷懷,郁結于心,方有此狀,汝一未冠小兒,又為何哭!”
“萬里一孤城,盡是白發、白發兵。”劉巖一邊抽泣,一邊回到。
何澤聽聞,合上雙眼,終是淚關失守,憑案涕零。